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甲苯胺红
[打印本页]
作者:
safety
时间:
2007-7-31 21:27
标题:
甲苯胺红
标准名称
甲苯胺红
标准说明
甲苯胺红
本标准适用于由邻硝基对甲苯胺经重氮化反应后,与β-萘酚偶合反应生成的红色颜料,称甲苯胺红。本产品主要用于涂料,以及适用于橡胶着色。
结构式:
分子量:307.31(按1977年国际原子量)
一、技术要求
颜料甲苯胺红应符合下列要求
项目
一般型指标
易分散型指标
项目
一般型指标
易分散型指标
色光(与标准品比)
近似"微
近似"微
水溶物,%≤
1.0
1.5
着色力(与标准品比)
95"105
95"105
筛余物(20目),%≤
5
5
水分,%≤
1.0
1.0
耐光性,级≥
6
6
吸油量,%
35"50
35"50
耐热性,℃
120
120
二、检验方法
1 色光的测定(按照GB1864-80《颜料色光测定法》测定)
2 着色力的测定(按GB1708-79《颜料着色力测定法》测定)
3 水分的测定(按GB1714-79《颜料水分测定法》测定)
4 吸油量的测定(按GB1712-79《颜料吸油量测定法》测定)
5 水溶物的测定(按GB1718-79《颜料水溶物测定法》测定)
6 筛余物的测定(按GB1715-79《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法》中乙法(干筛法)测定)
7 耐光性的测定(按GB1710-79《颜料耐光性测定法》中日晒牢度机法测定)
8 耐热性的测定(按GB1711-79《颜料在介质中耐热性测定法》测定)
附注:GB3678-83。
标准名称
甲苯胺红
标准说明
项目名称
一般型指标
易分散型指标
色光(与标准品比)
近似"微
近似"微
着色力(与标准品比),%
95"105
95"105
水分,% 不大于
1.0
1.5
吸油量, %
35"50
35"50
水溶物, % 不大于
1.0
1.5
筛余物(40目),% 不大于
5
5
耐光性,级 不低于
6
6
耐热性,&;ordm;C
120
120
注:(1)、表列项目中,耐光性、耐热性两项为保证指标外,其它项目为每批产品出厂必检指标。
(2)、易分散型 :同条件研磨至细度为20&;micro;时所需时间应不大于普通型的70%。
2、试验方法
2.1色光测定:按GB 1864-80《颜料色光测定法》测定。
2.2着色力测定:按GB 1708-79《颜料着色力测定法》测定。2.3水分测定:按GB 1714-79《颜料水分测定法》测定。
2.4吸油量测定:按GB 1712-79《颜料吸油量测定法》测定。
2.5水溶物测定:按GB 1718-79《颜料水溶物测定法》测定。
2.6筛余物测定:按GB 1715-79《颜料筛余物测定法》中乙法(干筛法)测定。
2.7耐光性测定:按GB 1710-79《颜料耐光性测定法》中日晒牢度机法测定。
2.8耐用热性测定:按GB 1911-79《颜料在介质中耐热性测定法》测定。
3 检验规则
3.1 甲苯胺红成品应由生产厂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保证所有出厂甲苯胺红产品都符合本标准要求。
出厂每批产品都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单。
3.2 使用单位有权对产品按下列规定的取样方法,以及第2章规定中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甲苯胺红进行验收。
3.3 取样方法
3.3 .1 以批为单位,按每批号的桶数,随机取样,1"2桶全取,3"8桶取2桶,9"25桶取3桶,26"100桶取5桶,101"500桶取8桶,501"1000桶限13桶。
3.3.2被取样品包装必须完好,取样前桶盖上灰尘及杂物应仔细清除.然后用不锈钢制取样扦子背部向上斜角插入至桶底部,旋转扦子180度后慢慢取出样品。
3.3.3 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合,并用圆锥四分法缩分后取总量不少于200克试样,分别装入两个清洁干燥的广口瓶中。贴上标签,写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出厂批号、生产日期、取样日期及地点。一瓶交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另一瓶密封保存备查。
3.4 将取出样品,按第2章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逐一进行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指标规定时,应再按3.3中规定加倍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则整批产品不能作为合格品。
3.5 如果双方对复验结果有争议时,可以进行仲裁,仲裁机构由双方协议选定。
4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4.1 成品应装入内衬有塑料袋的木桶,硬纸板桶、纤维板桶或铁桶内。
4.2 每个桶上应明显标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商标、出厂批号、日期、皮重及净重等,并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合格证。
4.3 运输时应要求权装、轻卸,防止碰撞、破裂。
4.4 成品应枕垫堆放,贮存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接近高温,不可与易燃性物质堆放在一起,远离火源,保持清洁完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颜料产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C5)提 出,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工业部涂料研究所(TC35)归口。
本标准由SC5/WG5工作组组长厂天津染化六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沛文、朱绍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耐晒黄10G
本标准适用于由邻硝基对氯苯胺经重氮化反应后,与邻氯乙酰乙酰苯胺偶合反应生成的黄色颜料,即为耐晒黄10G。本产品应用于油墨、涂料印花浆以及文教用品等。
结构式:插图
实验式:C16H12O4N4CL2
分子量:395.30(按1979年国际原子量)
1 技术要求
颜料耐晒黄10G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名称
指 标
色光(与标准品比)
近似"微
着色力(与标准品比), %
95"105
水分, % 不大于
2.0
吸油量, %
25"45
水溶物, % 不大于
1.5
筛余物(40目筛), % 不大于
5.0
耐光性, 级 不低于
7
注:表列项目名称中前六项为每批产品出厂必检指标,最后一项为保证指标。
2 试验方法
2.1 色光测定:按GB 1864-80《颜料色光测定法》测定。
2.2 着色力测定:按GB 1708-79《颜料着色力测定法》测定。
2.3 水分测定:按GB 1714-79《颜料水分测定法》测定。
2.4 吸油量测定:按GB 1712-79《颜料吸油量测定法》测定。
2.5 水溶物测定:按GB 1718-79《颜料水溶物测定法》测定。
2.6 筛余物测定:按GB 1715-79《颜料筛余物测定法》中乙法(干筛法》测定。
2.7 耐光性测定:按GB 1710-79《颜料耐光性测定法》中日晒牢度机法测定。
3 检验规则
3.1 耐晒黄10G成品应由生产厂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耐晒黄10G产品都符合本标准要求。出厂每批产品都应附有质量检验合格单。
3.2 使用单位有权对产品按下列规定的取样方法,以及第2章规定中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耐晒黄10G进行验收。
3.3 取样方法:
3.3.1 以批为单位,按每批号的桶数,随机取样,1"2桶全取,3"8桶取2桶,9"25桶取3桶,26"100桶取5桶,101"500桶取8桶,501"1000桶取13桶。
3.3.2 被取样品包装必须完好,取样前桶盖上灰尘及杂物应仔细清除。然后用不锈钢制取样扦子背部向上斜角插入至桶底部,旋转扦子180度后慢慢取出样品。
3.3.3 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合,并用圆锥四分法缩分后,取总量不少于200克度样,分装入两个清洁、干燥的广口瓶内。贴上标签,写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出厂批号、生产日期、取样日期及地点。一瓶交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另一瓶密封保存备查。
3.4 将取出样品,按第2章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逐一进行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指标规定时,应再按3.3中规定加倍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则整批产品不能做为合格品。
3.5 如果双方对复验结果有争议时,可以进行仲裁,仲裁机构由双方协议选定。
4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4.1 成品应装入内衬有塑料袋的木桶、硬纸板桶、纤维板桶或铁桶内。
4.2 每个桶上应明显标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商标、出厂批号、日期、皮重及净重等,并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合格证。
4.3 运输时应要求轻装、轻卸,防止碰撞、破裂。
4.4 成品应枕垫堆放,贮存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接近高温,不可与易燃性物质堆放在一起,远离火源,保持清洁完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颜料产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C5)提出,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工业部涂料研究所(TC35)归口。
本标准由SC5/WG5工作组组长厂天津染化六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沛文、朱绍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联 苯 胺 黄 G
本标准适用于3.3''-二氯联苯胺经过重氮化后与乙酰乙酰苯胺偶合生成的联苯胺黄G颜料。本产品主要用于油墨工业,也可用于橡胶、塑料、印花涂料浆、文教用品及涂料工业。
结构式:插图
实验式:C32H26O4N6CL2
分子量:629.50
1 技术要求
联苯胺黄G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 目 名 称
指 标
色光(与标准样品比)
着色力(与标准样品比), %
105&;ordm;C挥发物, % 不大于
水溶物, % 不大于
吸油量, % 不大于
筛余物(300&;micro;m), % 不大于
流动度, mm
耐光性, 级 不低于
耐酸性, 级 不低于
耐碱性, 级 不低于
耐水性, 级 不低于
耐油性, 级 不低于
耐溶剂(乙醇)性, 级 不低于
耐石蜡性, 级 不低于
近似"微
95"105
2.0
2.0
55
5.0
17"23
3"4
5
4"5
5
5
4"5
4"5
注:表中后七项在生产正常时,每月至少抽样测定一次。
2 试验方法
2.1 色光测定
按照GB 1864-80《颜料色光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
注:对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2 着色力测定
按照GB 1708-79《颜料着色力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
2.3 105&;ordm;C挥发物测定
按照GB 5211.3-85《颜料在105&;ordm;C挥发物的测定》中的规定进行。
2.4 水溶物测定
按照GB 5211.3-85《颜料水溶物的测定 热萃取法》中的规定进行。
2.5 吸油量测定
按照GB 1712-79《颜料吸油量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
2.6 筛余物测定
按照GB 1715-79《颜料筛余物测定法》中乙法规定进行。
2.7 流动度测定
按照GB 1719-79《颜料流动度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
2.8 耐光性测定
按照 GB 1864-80《颜料色光测定法》中的规定制备色浆,但预先在调墨油中加入3"4%(m/m)的白燥油,每次研磨50转,共研磨8次。取色浆在127g/m2的铜版纸上制备厚度均匀膜层,待自然干燥后,按GB 1710-79《颜料耐光性测定法》中第4章和第5章规定进行耐光性试验和评级。
2.9 耐酸性测定
按照GB 5211.6-85《颜料耐酸性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其结果以3.2.1评定。
2.10 耐碱性测定
按照GB 5211.7-85《颜料耐碱性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其结果以3.2.1评定。
2.11 耐水性测定
按照GB 5211.5-85《颜料耐水性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试液制备以3.1.1进行。
2.12 耐油性测定
按照GB 5211.8-85《颜料耐油性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
2.13 耐溶剂性测定
按照GB 5211.9-85《颜料耐溶剂性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其结果以3.2评定。
2.14 耐石蜡性测定
按照GB 5211.10-85《颜料耐石蜡性测定法》中的规定进行,其结果以3.4评定。
3 检验规则
3.1 联苯胺黄G应由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保证每批出厂产品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并附有质量检验合格单。
3.2 使用单位有权按下列规定的取样方法及第2章中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联苯胺黄G进行验收。
3.3 取样方法
3.3.1 以批为单位,按批号的桶数,随机取样。 1"2桶全取,3"8桶取2桶,9"25桶取3桶,26"100桶取5桶,101"500桶取8桶,501"1000桶取13桶。
3.3.2 被取样品的包装必须完好。取样前,桶盖上的灰尘和杂物必须仔细清除,取样时不得把外界的杂物落入产品中。然后用不锈钢制取样扦子取样,背部向上,余角插入至桶底,旋转扦子180&;ordm;后慢慢抽出,取出样品。
3.3.3 将所取的样品充分混合,以圆锥四分法缩分成不少于200g的试样,分别装入二个清洁、干燥的磨口棕色瓶中。贴上标签,写上生产厂名、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出厂批号、取样时间及地点。一瓶交质量检验部门进行试验,另一瓶密封保存备查。
3.4 将取出的样品按第2章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逐一进行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技术指标要求时,应再按3.3中的规定加倍抽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使仅一项技术指标不符合本标准,则整批联苯胺黄G为不合格品。
3.5 如果双方对复验结果有争议时,可进行仲裁,仲裁单位由双方协商确定。
4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4.1 联苯胺黄G成品装入内衬塑料袋的木桶、硬纸板桶、纤维板桶或铁桶内,每桶净重25kg。
4.2 每个桶上应标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商标、生产日期、出厂批号、毛重和净重及“注意防潮”等字样。
4.3 运输时要轻装轻卸,防止碰破包装。
4.4 联苯胺黄G成品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接近高温,不可与易燃物质存放在一起,远离火源,保持清洁完整。自生产日期起,未拆封的成品有效贮存期为5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颜料产品标准分技术委员会第10工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江、安永寿、王书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云 母 氧 化 铁
本标准规定了以天然云母氧化铁为原料,经破碎、选矿、粉碎等工序而制得的云母氧化铁颜料的规格和相应的试验方法。按外观分为带金属光泽的灰色和不带金属光泽的红褐色两种类型。
云母氧化铁颜料用于制造户外防护涂料,灰色的主要用于制造面漆,红褐色的主要用于制造防锈底漆。
1 技术要求
云母氧化铁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试 验 方 法
灰色
红褐色
铁含量,以三氧化二铁表示(颜料经105&;ordm;C烘干后测定),%不小于
93.0
90.0
2.1
105&;ordm;C挥发物, % 不大于
0.5
0.5
GB 5211.3-85
水溶物, % 不大于
0.1
0.3
GB 5211.2-85称取试样10g
筛余物
(筛孔45&;micro;m),% 不大于
-
1.0
GB 1715-79
甲法
(筛孔63&;micro;m),% 不大于
1.0
-
水悬浮液PH值
6.0"8.0
5.5"7.5
GB 1717-86
吸油量, %
9"12
9"14
GB 1712-79
二氧化硅含量, % 不大于
3.0
3.2
2.2
2 试验方法
2.1 铁含量测定
2.1.1试剂
2.1.1.1 盐酸,密度1.18g/ml。
2.1.1.2 氯化亚锡溶液,100g/L。将50g氯化亚锡溶于300ml盐酸(2.1.1.1)中,并用水稀释至500ml,将此清澈溶液置于密封的并放有少许金属锡的试剂瓶中。
2.1.1.3 氯化汞饱和溶液,60"100g/L。
2.1.1.4 硫酸、磷酸混合液,把150ml硫酸(密度1.84/ml)与150ml85%(密度为1.70g /ml)磷酸混合,用水稀释至1000ml。
2.1.1.5 二苯胺硫酸溶液,将1g二苯胺磺酸钡溶于100ml硫酸(密度1.84/ml)中。
2.1.1.6 重铬酸钾溶液,0.017mol/L,将预先经105&;ordm;C干燥的重铬酸钾4.904g溶解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2.1.1.7 硫氰酸铵溶液,170g/L。
2.1.1.8 高锰酸钾溶液,0.02mol/L。
2.1.1.9 氯酸钾。
2.1.2试验步骤
称取试样0.3"1g , 准确至0.1mg,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60ml盐酸(2.1.1.1)和0.5氯酸钾(2.1.1.9),用表面皿盖信烧杯,加热至80"90&;ordm;C,直至不溶残渣中所有深色粒子消失为止。为了促进形成铁溶液,可在加热同时滴加数氯化亚锡溶液(2.1.1.2),每次加完氯化亚锡溶液,搅拌溶液。如果氯化亚锡溶液误加得过多,可往溶液中加一些高锰酸钾,直至出现黄色,然后再滴加氯化亚锡溶液,至黄色消失为止,再过量1"2滴。当残渣几乎变为无色时,则可认为铁完全溶解。
注:若留有黑色残渣,应将其过滤,把残渣与碳酸钠或碳酸钾在铂坩埚中熔融,然后用盐酸(2.1.1.1)浸取,浸取液加到先前得到的滤液中。
加25"50ml水到滤液中,加热至微沸(防止爆沸和长时间沸腾),边搅拌边徐徐滴加氯化亚锡溶液,直至最后一滴使溶液变为无色或使黄色消失,再过量1"2滴。如氯化亚锡溶液误加得过多,可往溶液中加一些高锰酸钾到出现黄色,然后再滴加氯化亚锡溶液,直至黄色消失,再过量1"2滴。
取一滴溶液置于点滴板上,加一滴硫氰酸铵(2.1.1.7),如不显红色,则证实铁已完全还原。用200ml冷水稀释,随即加15ml氯化汞溶液(2.1.1.3),并进行强烈搅拌,经15"20S后应出现微白色沉淀,在加完氯化汞溶液后,经1min,加50ml硫酸和磷酸混合液(2.1.1.4)及3"5滴二苯胺硫酸溶液(2.1.1.5),慢慢用重铬酸钾溶液(2.1.1.6)滴定,由暗绿色变为紫色即为终点.在氯化汞溶液加完后不超过3min就开始滴定。
2.1.3 结果的表示
按式(1)计算试样中铁含量,以三氧化二铁质量百分数表示。
源自: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