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单晶体 糖QB1173-91
[打印本页]
作者:
safety
时间:
2007-7-31 22:15
标题:
单晶体 糖QB1173-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晶体冰糖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一级以上的白砂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单晶体冰糖。
2 引用标准
GBn 242 冰糖卫生标准
GB 317 白砂糖
GB 478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GB 5009.55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8170 数字修约规则
3 术语
3.1 单晶体冰糖:单一晶体的大颗粒(每粒重约0.9g以上)冰糖。
3.2 并晶:由两个晶体以一个公共面对称地双生构成的晶体。
3.3 聚晶:多个晶体聚集而成的晶体群。
3.4 碎晶:机械破损的晶体。
3.5 异形晶:除单晶晶体、并晶、聚晶及碎晶外的异形晶体,如薄砂及三角针状晶体等。
3.6 电导灰分:用电导法测得的糖品中灰分的重量百分数。
3.7 国际糖色值: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糖品色值单位,在一定的pH范围内, 用适当液层厚度和浓度,在规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系数乘以1000,即为国际糖色值。符号为I.U.x。 单位用ICUMSA表示。按公式(1)计算:
-logT
I.U.x=─────-×1000……………………………………………………(1)
b·c
式中:-logT——在规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b——比色皿厚度,cm;
c——糖液浓度,g/cm**3。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指标
4.1.1 糖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的应不少于80%:
0.9~1.5g;
1.6~2.2g;
2.3~3.0。
4.1.2 晶面干燥、洁白、光滑、有光泽、呈半透明体。
4.1.3 单晶体冰糖水溶液透明、不混浊、味甜、无异味。
4.1.4 无明显黑点及其它杂质。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 1
────────────┬────────────────────────
│ 规 定
项 目 ├───────┬─────────┬───────
│ 优 级 │ 一 级 │ 合 格
────────────┼───────┼─────────┼───────
蔗糖分,% │ ≥99.8 │ ≥99.7 │ ≥99.6
还原糖分,% │ ≤0.04 │ ≤0.08 │ ≤0.12
干燥失重,% │ ≤0.06 │ ≤0.12 │ ≤0.18
电导灰分,% │ ≤0.04 │ ≤0.06 │ ≤0.08
国际糖色值,ICUMSA │ ≤48 │ ≤80 │ ≤100
────────────┴───────┴─────────┴───────
4.3 卫生指标应符合GBn 242规定,见表2。
表 2
────────────────────┬───────────────-
│ 规 定
项 目 ├────┬────┬─────
│ 优级 │ 一级 │ 合 格
────────────────────┼────┴────┴─────-
砷(以As计),mg/kg │ ≤0.5
────────────────────┼───────────────-
铅(以Pb计),mg/kg │ ≤1.0
────────────────────┼────────────────
铜(以Cu计),mg/kg │ ≤2.0
────────────────────┼────────────────
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 │ ≤20.0
────────────────────┼────────────────
细菌总数,个/克 │ ≤500
────────────────────┼────────────────
大肠菌群,个/100克 │ ≤30
────────────────────┼────────────────
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 │ 不得检出
────────────────────┴────────────────
5 试验方法
5.1 样品制备
将0.5kg试样用研钵粉碎成12目以下的小颗粒,混合均匀,贮于磨口的广口瓶或聚乙烯薄膜塑料袋中。制备过程应快速完成,备好供分析用。
5.2 味觉、嗅觉的测定
5.2.1 仪器设备
a.托盘式扭力天平:感量0.01g,最大载荷100g;
b.广口磨口瓶:150ml;
c.烧杯:200ml;
d.不锈钢小勺。
5.2.2 测定步骤
用洁净的200ml烧杯,称取250g样品,用热蒸馏水约(30℃)100ml溶解并趁热移入广口磨口瓶内塞紧塞,放置1h后打开塞,嗅其味道,不应有异味,并小口品尝,味甜不应有异味。
5.3 蔗糖分的测定
5.3.1 方法提要
旋光法测定单晶体冰糖水溶液(100ml中含有26g样品)的旋光度。蔗糖分的重量百分数与旋光度成正比。
5.3.2 仪器设备
a.检糖计:测量范围-30°~110°S,测量精度±0.03°S,附200mm检糖管;
b.分析天平:感量0.001g,最大载荷100g;
c.容量瓶:100.00±0.01ml;
d.酒精温度计:0~100℃。
5.3.3 试剂
蒸馏水。
5.3.4 测定步骤
称取制备样品26.000g,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加60ml的蒸馏水。将其搅拌,完全溶解后移入100ml的容量瓶内(刻度线上的颈壁避免挂上液体)。用蒸馏水分3次冲洗烧杯及玻璃棒,每次洗水均移入容量瓶内,加水至接近标线,把糖液放置20min左右, 使其温度与室温接近,然后,用长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体积准确达到100ml,旋紧瓶塞, 摇动使溶液混匀。先用糖液冲洗200mm检糖管两次,然后注满糖液,并使管内不夹带气泡, 把检糖管置于检糖计中,观测旋光度读数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糖液的温度。
5.3.5 结果计算
单晶体冰糖蔗糖重量百分数X1按公式(2)或(3)计算。
有石英补偿楔的检糖计,X1为:
X1=Pt〔1+0.00032(t-20)〕……………………………………( 2)
没有石英补尝楔的检糖计,X1为:
X1=Pt〔1+0.00019(t-20)〕…………………………………(3)
式中: Pt——观测旋光度读数;
t——观测旋光度读数时的糖液温度,℃;
0.00032和0.00019——温度每差±1℃时旋光度读数校正值。
5.4 电导灰分
5.4.1 方法提要
测定已知浓度糖液(31.3g/100ml相当于28°BX)的电导率,糖液中的电解质物质(即灰分)含量与电导率成正比。
5.4.2 仪器设备
a.DDS-11A型电导仪;
b.100ml烧杯;
c.100ml容量瓶;
d.酒精温度计:0~100℃。
5.4.3 试剂
纯水:溶糖用水必须用电导率低于2μS/cm的重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5.4.4. 测定步骤
称取样品31.3±0.1g于干净烧杯中,加纯水约50ml,在不加热情况下,以细玻璃棒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内,用少量纯水冲洗烧杯及玻璃棒3次,每次洗水均移入容量瓶内,加水至标线,旋紧瓶塞,并摇动使糖液混合均匀,然后移入100ml 烧杯内(倒入前需用糖液将烧杯及电极冲洗2次)将电导电极插入烧杯内,记录电导率。 同时用酒精温度计测定糖液的温度。
蒸馏水的电导率应实测,测定方法同糖液。
5.4.5 结果计算
单晶体冰糖电导灰分重量百分数X2按公式(4)计算。
X2=6×10**-4(k1-0.35k2)…………… ……………………………(4)
式中:K1——31.3g/100ml糖液在20℃时的电导率,μS/cm;
K2——蒸馏水在20℃时的电导率,μS/cm;
6×10**-4——电导灰分常数。
K1t
K1=─────────…………………(5)
1+0.026(t-20)
式中:K1t——t℃时糖液的电导率,μS/cm;
0.26——糖液温度每差±1℃时电导率的校正值。
K2t
K2=───────………………………………(6)
1+0.022(t-20)
式中:K2t——t℃时蒸馏水的电导率,μS/cm;
0.022——蒸馏水温度每差±1℃时电导率的校正值。
5.5 干燥失重的测定
5.5.1 方法提要
将一定量的单晶体冰糖在常压下加热至120℃,测得失去重量的百分数。此方法测单晶体冰糖“表面水分”。
5.5.2 仪器设备
a.分析天平:精度三级,最大载荷200g;
b.常压恒温烘箱:120±1℃;
c.干燥器(装有变色硅胶);
d.玻璃称量瓶:Φ60×30,mm。
5.5.3 测定步骤
烘箱预先加热到120℃,将称量瓶的盖打开,迅速放入烘箱内。器皿上面距温度计2.0±0.5cm,烘干10min,盖上盖,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室温下冷却30min,快速称重。 然后称取单晶体冰糖(未粉碎的样品)20±3g,加上盖子称重,在烘箱温度达120℃时, 打开盖子放入烘箱中干燥10min,在干燥期间,烘箱内不得有其它物料, 将盖子盖上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室温下冷却30min称重。
5.5.4 结果计算
单晶体冰糖干燥失重重量百分数X3按公式(7)计算:
W1-W2
X3= ──── ……………………………………………(7)
W1-W
式中:W——称量瓶连盖重量,g;
W1——干燥前称量瓶连盖及样品的重量,g;
W2——干燥后称量瓶连盖及样品的重量,g。
同时做平行样品,如果两份样品的测定结果不超出平均值的±20%,取其平均值,两份中,有任何一份超出,必须重做。
5.6 还原糖分的测定
5.6.1 方法提要
测定时取一定量的样液(转化糖不超过20mg),与过量奥夫尼尔试剂共同煮沸生成相当量的Cu2O沉淀,冷却后加入盐酸使呈酸性,并使Cu2O沉淀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碘液进行氧化,再用硫化硫酸钠反滴定,其反应式如下:
Cu2O↓+2HCl→Cu2Cl2+H2O
Cu2Cl2+2KI+I2→2CuI2+2KCl
I2(过剩)+2Na2S2O3→Na2S4O6+2NaI
由消耗的碘液量便可知还原糖作用生成Cu2O的量,从而求出还原糖的量值。
5.6.2 仪器设备
a.电炉:1000W;
b.锥形烧瓶: 300ml;
c.酸、碱式滴定管:50ml各一支,具有0.1ml刻度。
5.6.3 试剂
a.0.0323M硫代硫酸钠溶液
准确称取化学纯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8.0000g溶于蒸馏水中,然后倾入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颠倒混匀,装入棕色玻璃瓶中即可进行标定,并校正其浓度。
标定方法:
用250ml带盖锥形烧瓶,加化学纯的碘化钾2g,碳酸氢钠1g 及新煮沸而冷却好的蒸馏水50ml,待溶解后徐徐加入化学纯浓盐酸(比重1.19)5ml,将瓶盖盖严并摇动。 于此无色溶液中(若溶液呈黄色时,可加被标定的硫代硫酸钠至溶液呈无色),准确加入0.005M重铬酸钾溶液20ml。振荡混合均匀。将瓶口盖严,置于暗处15min。 然后以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至溶液带淡黄绿色时,加淀粉指示剂1ml。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取硫代硫酸钠用去的量V(m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X3(M)按公式(8) 计算:
6×0.005×20
X4=──────……………………………… (8)
V
b.0.005M重铬酸钾溶液
准确称取经120℃干燥后的分析纯重铬酸钾(K2Cr2O7 ) 1. 4710g , 用蒸馏水溶至1000ml。
c.0.01615M碘液准确称取化学纯的碘4.1000g,碘化钾20g,放入200ml 烧杯里加入少量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混合均匀倒入棕色玻璃试剂瓶中,用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标定,并校正其浓度(此溶液1ml相当于1mg转化糖)。
d.奥夫尼尔试剂
称取纯硫酸铜(CuSo4·5H2O)5g,酒石酸钾钠300g,无水碳酸钠(Na2CO3)10g及磷酸氢二钠50g,溶于900ml水中,必要时可将其放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再放入沸水浴中,加热杀菌2h,然后冷却,并稀释至1000ml,加入少量活性炭或硅藻土过滤,过滤后将溶液盛入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备用。
5.6.4 测定步骤
称取样品10.00g,用50ml水溶于300ml锥形烧瓶中(若样品的还原糖含量较高时, 可适当减少样品重量,使糖液中含转化糖不超过20mg)。然后加入50ml奥夫尼尔试剂,充分混匀,加入少量浮石或滑石粉,用一烧杯倒转覆盖其上,在电炉上加热,使它在4~5min内沸腾,并继续准确地煮沸5min(煮沸起始时间不是从瓶底发生气泡时算起,而是从液面上冒出大量的气泡时算起)。然后置于冷水中,迅速冷却至室温(不可摇动)。取出后加入约36%醋酸1ml,在不断摇动下,加入准确计量的碘液(视还原的铜量而加入5~30ml),其数量以确保碘过量为准。用量筒沿锥瓶壁加入1M的盐酸15ml,立即塞上瓶塞,在不断地摇动下使碘反应2min,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1%淀粉指示剂2~3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退尽为止,准确记取硫代硫酸钠溶液耗用量。
5.6.5 结果计算
单晶体冰糖还原糖重量百分数X5按公式(9)计算。
0.001
X5=(A-B-C)× ──── ×100…………(9)
D
式中:A—加入碘液量,ml;
B——滴定耗用硫代硫酸钠的量,ml;
C——蔗糖还原作用的校正值(查表3得);
D——样品重量,g。
奥夫尼尔法以碘液耗用量求毫克转化糖量的校正值(表3)。
5.7 国际糖色值的测定
5.7.1 方法提要
先用滤膜(孔径0.45μm)过滤后,调至样液pH为7.0±0.1 , 测折光锤度, 然后在420nm波长下测溶液吸光度,再换算为色值指数。
表 3
────┬───────────────────────────────────────
0.0323N │ 蔗 糖 重 量, g
├───┬───┬───┬───┬───┬───┬───┬───┬───┬───
碘液,ml│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 0.11 │ 0.22 │ 0.34 │ 0.45 │ 0. 55 │ 0.66 │ 0.77 │ 0.89 │ 1.00 │ 1.11
2 │ 0.17 │ 0.28 │ 0.40 │ 0.51 │ 0. 61 │ 0.72 │ 0.84 │ 0.95 │ 1.06 │ 1.16
3 │ 0.22 │ 0.34 │ 0.45 │ 0.57 │ 0. 67 │ 0.78 │ 0.90 │ 1.01 │ 1.12 │ 1.22
4 │ 0.28 │ 0.39 │ 0.51 │ 0.62 │ 0. 73 │ 0.84 │ 0.95 │ 1.07 │ 1.18 │ 1.28
5 │ 0.33 │ 0.45 │ 0.56 │ 0.68 │ 0. 78 │ 0.90 │ 1.01 │ 1.12 │ 1.24 │ 1.33
6 │ 0.39 │ 0.50 │ 0.61 │ 0.73 │ 0. 83 │ 0.95 │ 1.06 │ 1.18 │ 1.29 │ 1.39
7 │ 0.44 │ 0.55 │ 0.67 │ 0.78 │ 0. 88 │ 1.00 │ 1.11 │ 1.23 │ 1.34 │ 1.44
8 │ 0.49 │ 0.60 │ 0.72 │ 0.83 │ 0. 94 │ 1.05 │ 1.16 │ 1.28 │ 1.39 │ 1.50
9 │ 0.54 │ 0.65 │ 0.76 │ 0.88 │ 0. 99 │ 1.10 │ 1.21 │ 1.33 │ 1.44 │ 1.55
10 │ 0.59 │ 0.70 │ 0.82 │ 0.93 │ 1. 03 │ 1.15 │ 1.26 │ 1.37 │ 1.49 │ 1.60
11 │ 0.63 │ 0.75 │ 0.86 │ 0.98 │ 1. 08 │ 1.20 │ 1.31 │ 1.42 │ 1.54 │ 1.65
12 │ 0.67 │ 0.78 │ 0.90 │ 1.02 │ 1. 12 │ 1.24 │ 1.35 │ 1.47 │ 1.58 │ 1.69
13 │ 0.70 │ 0.82 │ 0.93 │ 1.05 │ 1. 16 │ 1.27 │ 1.39 │ 1.51 │ 1.62 │ 1.72
14 │ 0.74 │ 0.85 │ 0.97 │ 1.09 │ 1. 19 │ 1.31 │ 1.42 │ 1.54 │ 1.65 │ 1.76
15 │ 0.77 │ 0.88 │ 1.00 │ 1.12 │ 1. 22 │ 1.34 │ 1.45 │ 1.57 │ 1.69 │ 1.79
16 │ 0.80 │ 0.91 │ 1.03 │ 1.15 │ 1. 25 │ 1.37 │ 1.48 │ 1.60 │ 1.72 │ 1.82
17 │ 0.82 │ 0.94 │ 1.05 │ 1.18 │ 1. 28 │ 1.40 │ 1.51 │ 1.63 │ 1.74 │ 1.85
18 │ 0.84 │ 0.96 │ 1.08 │ 1.20 │ 1. 30 │ 1.42 │ 1.54 │ 1.66 │ 1.77 │ 1.88
19 │ 0.86 │ 0.98 │ 1.10 │ 1.22 │ 1. 32 │ 1.45 │ 1.56 │ 1.68 │ 1.79 │ 1.90
20 │ 0.88 │ 1.00 │ 1.11 │ 1.24 │ 1. 34 │ 1.46 │ 1.58 │ 1.70 │ 1.81 │ 1.92
21 │ 0.89 │ 1.01 │ 1.13 │ 1.25 │ 1. 35 │ 1.48 │ 1.59 │ 1.71 │ 1.83 │ 1.94
22 │ 0.86 │ 0.98 │ 1.11 │ 1.23 │ 1. 34 │ 1.47 │ 1.59 │ 1.71 │ 1.84 │ 1.95
────┴───┴───┴───┴───┴───┴───┴───┴───┴───┴───
5.7.2 仪器设备
a.721-100型分光光度计;
b.PHS-3型酸度计;
c.折光计:测量范围0~35°BX,测量精度±0.1°BX;
d.薄膜过滤器;
e.滤膜:孔径0.45μm,直径Φ150mm。
5.7.3 测定步骤
称取样品50.00g,加水冲洗烧杯及玻璃棒数次,每次洗水均移入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标线,摇匀,用0.05M酸或碱调节糖液PH值到7.0±0.1,用铺有0.45μm孔径微孔膜的过滤器,在真空下抽滤(对难以过滤的糖液可以在薄膜上略铺一层硅藻土),用干燥洁净的吸滤瓶收集滤液,用折光计测定滤液的折光锤度,然后用5~10cm厚的比色皿盛糖液, 以溶糖的蒸馏水为空白,在721-100型分光光度计于420nm 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比色皿的厚度一般应选择在仪器透光率读数20~80之间)。
5.7.4 结果计算
单晶体冰糖色值指数,以ICUMSA为单位,色值指数X6按公式(10)计算。
E420
X6= ────×1000………………………………(10)
b·c
式中:E420——在420nm波长下测得的糖液吸光度;
b——比色皿厚度,cm;
c——糖液浓度,g/ml(由校正到20℃的折光锤度查表4得)。
以上各项理化项目结果计算中,数据按GB 3170处理,计算结果取整数。
表 4 蔗糖溶液折光锤度与每毫升含蔗糖克数(在空气中)对照表
───┬─────┬───┬─────┬───┬─────┬───┬─────┬───┬─────<
蔗 糖 │ 克蔗糖 │ 蔗 糖 │ 克蔗糖 │蔗 糖│克蔗糖 │蔗 糖│克蔗糖 │蔗 糖│克蔗糖
重 量│ /毫升 │重 量│ /毫升 │重 量│ /毫升 │重 量│ /毫升 │重 量│ /毫升<
百分数│ │百分数│ │百分数│ │百分数│ │百分数│
BX │(在空气中)│ XB │(在空气中)│ BX │(在空气中)│ BX │(在空气中)│ BX │(在空气中)<
───┼─────┼───┼─────┼───┼─────┼───┼─────┼───┼─────<
40.0 │ 0.4702 │41.0 │ 0.4840 │42.0 │ 0.4980 │43.0 │ 0.5121 │ 44.0 │ 0.5263
40.1 │ 0.4715 │41.1 │ 0.4854 │42.1 │ 0.4994 │43.1 │ 0.5135 │ 44.1 │ 0.5278
40.2 │ 0.4729 │41.2 │ 0.4866 │42.2 │ 0.5008 │43.2 │ 0.5150 │ 44.2 │ 0.5292
40.3 │ 0.4743 │41.3 │ 0. 4882 │42.3 │ 0.5022 │43.3 │ 0.5164 │ 44.3 │ 0.5306
40.4 │ 0.4757 │41.4 │ 0.4896 │42.4 │ 0.5036 │43.4 │ 0.5178 │ 44.4 │ 0.5321
40.5 │ 0.4771 │41.5 │ 0. 4910 │42.5 │ 0.5051 │43.5 │ 0.5192 │ 44.5 │ 0.5335
40.6 │ 0.4785 │41.6 │ 0. 4924 │42.6 │ 0.5065 │43.6 │ 0.5206 │ 44.6 │0.5349
40.7 │ 0.4799 │41.7 │ 0.4938 │42.7 │ 0.5079 │43.7 │ 0.5221 │ 44.7 │ 0.5364
40.8 │ 0.4812 │41.8 │ 0.4952 │42.8 │ 0.5093 │43.8 │ 0.5235 │ 44.8 │ 0.5378
40.9 │ 0.4826 │41.9 │ 0.4966 │42.9 │ 0. 5107 │43.9 │ 0.5249 │ 44.9 │ 0.5392
───┴─────┴───┴─────┴───┴─────┴───┴─────┴───┴──
6 检验规则6.1 型式检验
6.1.1 取样方法
每班的包装产品为一个编号,在包装部随机每2h取0.5kg样品,放入带盖的容器中,
积累8h,每班测定干燥失重及粒度一次。
6.1.2 生产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每编号样品或集合样品可按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项或全项指标的抽验。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或单项不符合该级的技术要求规定,则按实际达到等级处理,达不到合格品的按等外品处理。
6.1.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的全部指标的检验。
a.生产期开始时,或因故障停机后开机时;
b.生产所用原料变化时;
c.出厂检验结果质量下降时;
d.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6.2 交收检验
6.2.1 每一次交货的单晶体冰糖为一个交付批, 每批糖必须附有生产厂的产品合格证,收方凭合格证收货,但有权在交货现场进行抽检。
6.2.2 每次交付批的单晶体冰糖为一个检验批。
6.2.3 由供收双方共同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十箱,然后从每箱中取出一袋(500g )样品进行交收检验。如双方发生争议时需送仲裁机构检验。
6.3 仲裁检验
6.3.1 抽样办法
采用系统随机取样法取样:
50箱以下取5箱,不足5箱逐箱取;
51~100箱,随机取总箱数的10%;
101~500箱,以100箱随机取10箱为基数,再从剩余箱数中抽取8%;
501~1000箱,以500箱抽取42箱为基数,再从剩余箱数中抽取6%;
1001箱以上,以1000箱抽取72箱为基数,再从剩余箱数中抽取3%。
6.3.2 从每箱中随机抽取2袋(每袋250~500g),其中1袋供测试粒度和卫生项目用,另一袋拆袋后汇集于同一干燥洁净容器中。
6.3.3 将汇集样品充分混合,按四分法多次缩分,做为测试蔗糖分、干燥失重、色值、电导灰分及还原糖分原始样品。原始样品的重量不得少于9kg,分成三份,装入食品袋中封口,再装入三个木箱中,由检验单位加封条签封。其中:一份保留供抽样或仲裁;一份供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另一份供评委做感官评定。
6.3.4 抽检或仲裁检验结果,如有不合格指标,应加倍抽取样品, 对不合格指标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即做为该检验批的最终结果。
6.3.5 在供收双方的书面合同中,应写明国家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为仲裁机构。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应符合GB7718中的规定。
7.1.1 装糖的袋(盒)上应印有下列标志。标志要清晰醒目易于辩认和识读,不得脱色。
a.产品名称及级别;
b.净重(g);
c.厂名和厂址;
d.产品标准代号;
e.商标;
f.生产批号(编号);
g.生产日期;
h.保存期。
7.1.2 保存期
单晶体冰糖保存期18个月以上。
7.2 包装
用复合食品塑料袋或普通食品塑料袋包装,每袋净重500g或250g,充许称量误差± 2%,封口要严密。食品袋上标志清晰,然后用纸箱包装,内衬防潮材料,箱外用塑料袋加固,每纸箱内装单晶体冰糖40袋(500克/袋)或80袋(250克/袋),允许误差±1%。 包装材质、形式及分装净重,在符合运输、贮存及食品卫生要求的情况下,亦可根据用户需要便通。每袋(桶)允许称量误差仍为±2%。
7.3 运输运输时应达到下列要求,以防止在途中损耗、污染及变质。
7.3.1 运输工具应干燥洁净并备有防雨、防潮、防日晒设施。
7.3.2 不许使用曾运有恶臭、有毒或易污染货物而未经清理的运载工具装运, 也不得与易污染食品的货物混运。
7.3.3 在车站或码头堆放时间力求缩短,不在露天存放,不得与有害物品混放; 存放时地面先铺干净木板或塑料布,然后放糖箱,堆放在车站或码头期间糖堆上要用防水布全部遮盖,严防日晒、雨淋或尘土污染。
7.3.4 装卸时应轻搬轻放,防止包装破损。
7.4 贮存
7.4.1 仓库中空气相对湿度应在70%以下,温度不超过30℃。
7.4.2 其它能影响单晶体冰糖质量的货物不能同仓存放。
7.4.3 单晶体冰糖应堆放在距离墙壁、暖气管或柱0.5m以外、离地面0.1m 以上的
木制地板或垫板上,堆放高度不超过2m。
7.4.4 糖堆上应用干净的帆布或塑料膜盖好。
7.4.5 根据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依次调拨运出。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司提出。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甜菜糖业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是今、王坤。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轻工部标准QB 940-84《单晶冰糖》作废。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1-07-03批准 1992-02-01实施
源自: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