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二氧化碳
[打印本页]
作者:
safety
时间:
2008-10-30 11:50
标题:
二氧化碳
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22019
CAS号
124-38-9
中文名称
二氧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oxide
别 名
碳酸酐
分子式
CO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分子量
44.01
蒸汽压
1013.25kPa/-39℃
熔 点
-56.6℃/527kPa 沸点:-78.5℃/升华
溶解性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56/-79℃;相对密度(空气=1)1.53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5(不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红外线气体检测仪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百里酚酞检气管比长度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
容量滴定法《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5.
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9000mg/m3
日本 鱼类水质标准 <6ppm
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