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铬
[打印本页]
作者:
safety
时间:
2008-10-30 11:58
标题:
铬
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
CAS号
7440-47-3
中文名称
铬
英文名称
Chromium
别 名
无
分子式
Cr
外观与性状
钢灰色、质脆而硬的金属
分子量
52.00
沸 点
2480℃
熔 点
1890℃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硝酸,溶于稀盐酸、硫酸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6.9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坚韧优质钢及不锈钢、耐酸合金;纯铬用于电镀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金属铬对人体几乎不产生有害作用,未见引起工业中毒的报道。进入人体的铬被积存在人体组织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铁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六价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15分钟内可以有50%的六价铬进入细胞,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铬的代谢物主要从肾排出,少量经粪便排出。六价铬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它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主要积聚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通过呼吸道进入的则易积存在肺部。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所以慢性中毒往往以局部损害开始逐渐发展到不可救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开始侵害上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六价铬污染严重的水通常呈黄色,根据黄色深浅程度不同可初步判定水受污染的程度。刚出现黄色时,六价铬的浓度为2.5~3.0mg/L。
致癌性判定:动物为可疑反应。
危险特性:其粉体遇高温、明火能燃烧。
燃烧(分解)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速测管法;目视比色法;便携式分光光度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便携式比色计(六价铬)(意大利哈纳公司产品)
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GB7466-87
水质(总铬)
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17137-1997
土壤(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1555.5-95
固体废物浸出液(总铬)
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GB/T1555.8-95
固体废物浸出液(总铬)
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GB/T1555.4-95
固体废物浸出液(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GB7467-87
水质(六价铬)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
CJ/T97-99
城市生活垃圾(总铬)
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空气和废气(六价铬)
原子吸收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总铬)
5.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015mg/m3(一次值)(六价铬)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铬酸雾)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0.080(表1);0.070(表2)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 0.009~0.19;三级 0.014~0.29(表1)
二级 0.008~0.16;三级 0.012~0.25(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070mg/m3(表2);0.080mg/m3(表1)
中国(GB5749-8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0.05mg/L(六价铬)
中国(GB5048-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0.1mg/L(水作、旱作、蔬菜)(六价铬)
中国(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六价铬)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0.005
0.01
0.05
0.1
>0.1
中国(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0.1mg/L
中国(GB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mg/L)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六价铬
0.005
0.010
0.020
0.050
总铬
0.05
0.10
0.20
0.50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六价铬)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0.01
0.05
0.05
0.05
0.1
中国(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mg/kg)
一级
二级
三级
水田
90
250 ~ 350
400
旱地
90
150 ~ 250
300
中国(GB5058.3-1996)
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
10mg/L(铬);1.5(六价铬)
中国(GB8172-87)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300mg/kg
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口罩和手套。收集回收。
国内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常用方法有硫酸亚铁-石灰法、离子交换法、铁氧体法等。
二、防护措施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需防止烟尘危害。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