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转)
[打印本页]
作者:
评价小学生
时间:
2009-3-18 10:55
标题:
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转)
系统应提供可组态的安全级,控制级和区域设定,限制用户对系统功能模块、设备和系统资源的访问,通过权限管理确保系统安全。
a)系统应实现对每个操作员和每台现场控制器的组态;
b)系统应有不少于5个的安全访问级别用来限制操作员对主机功能模块的访问;
c)系统应有多个控制级,用来限制操作员对各台设备的控制;
d)系统应有设备区域设定,用来将操作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限制在指派给他们的区域;
e)如系统内存在安全相关系统,应遵循功能安全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保证其安全。
4.7.15
可靠性保障
4.7.15
.1
自诊断
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
a)当系统中传感器、现场控制器、线缆、传输接口、电源和保护接地等设备或装置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报警并记录故障设备和时间等相关信息;
b)传感器应具有现场模拟测试报警和断电功能;
c)系统在通电开始工作时,应首先进行自检,自检正常后应以绿闪信号或显示屏显示方式指示工作正常,如有故障则应以红闪或显示屏显示方式指示故障信息
。
4.7.15
.2
双机热备份
系统主机必须设置双机互为备份,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通过手动或自动双机切换功能,备份主机投入工作。
4.7.15
.3
备用电源
系统必须配备备用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当电网停电后,保持对重要设备和监控参数继续进行监控。
4.7.15
.4
数据备份
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4.7.15
.5
防雷和防静电
系统必须具有防雷功能,必要时具有防静电功能。
4.7.15
.6
软件自监视和容错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和软件容错功能。
4.7.16
其他
4.7.16
.1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支持不同网络和设备间的数据访问和交换。
4.7.16
.2
系统应通过算法及控制方法模块支持专业应用。
4.7.16
.3
系统应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4.7.16
.4
系统应有时间校准功能,系统的时钟误差应小于等于5秒/24小时;
4.7.16.5 系统应具有灾难恢复功能。
4.8
软件功能
4.8.1
主菜单
软件主菜单必须始终在界面显示或驻留,包括:
a
)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参数设置和其他;
b
)实时监控:各子系统监控如各生产单元、子系统以及罐区或库房等;
c
)
列表显示: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息、设备故障、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等;
d
)
图形显示:实时曲线图、历史曲线、状态图、柱状图、模拟图或系统平面布置图等;
e
)
编辑:当前列表、曲线、模拟图或其他;
f
)
查询统计:报警信息、模拟量、开关量、设备故障、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等;
g
)
报警管理:报警条件设置等;
h
)
数据分析:系统运行状态分析、报警分析和故障分析等;
i
)
控制:控制逻辑、操作及其他等;
j
)
报表:设置、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息、设备故障、操作记录和系统日志等;
k
)
打印:打印设置和打印输出等;
l
)
帮助:系统设置、编辑、控制、列表和图形显示、查询和统计以及报表和打印等。
4.8.2
用户与权限管理
软件必须具有用户与权限管理功能:
a
)系统用户信息包括姓名、登录名、密码、单位和角色等,应提供管理界面授权用户可以对相关记录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
b
)软件应实现多级权限管理。建立各用户对系统模块、设备和数据库记录的操作权限表,提供操作界面允许对各权限表进行修改维护;
c
)软件必须提供密码设置功能。操作员必须通过密码校验方可进行登录、参数设置以及关键设备调节和控制等操作,并记录操作人、时间和相关操作记录。
4.8.3
列表显示
4.8.3
.1
模拟量的显示内容包括:
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或区域;④监测值;⑤最大值;⑥最小值;⑦平均值及相关信息;⑧报警级别及限值;⑨超限报警及报警时间等;⑩传感器工作状态;
4.8.3
.2
模拟量
累计值的显示内容包括
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或区域;④监测累计量值;⑤累计时间段;⑥报警级别及限值;⑦超限报警及报警时间等;
4.8.3
.3
开关量的显示内容包括:
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④当前状态起始时刻;⑤状态;⑥开停次数;⑦报警及报警解除的时间和状态等;⑧传感器工作状态;
4.8.3
.4
报警信息的显示内容包括:
①地点;②名称;③监控对象或区域;④监测值或状态;⑤报警时间;⑥报警条件包括限值或状态等。报警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报警原因及类型、处置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报警解除人和时间等;
4.8.3
.5
故障信息的显示内容包括:①地点;②名称;③故障对象或区域;④故障描述;⑤故障时间等。历史记录还应包括故障原因及类型、排除措施、接警人和时间、故障排除人和时间等;
4.8.3
.6
系统日志的显示内容包括:①类型;②时间;③来源;④内容等;
4.8.3
.6
操作记录的显示内容包括:①时间;②操作人;③操作对象;④方式等。
4.8.4
图形显示
4.8.4
.1
模拟量曲线显示:
a
)坐标的竖轴为监测值或统计值,横轴为时间;
b
)各级报警限值用平行于横轴的红色虚线表示;
c
)实时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等用平行于横轴的不同颜色的实线表示;
d
)图形上方标明传感器的位置和所测物理量等信息,并在图中适当位置给出图例说明;
e
)支持鼠标信息提示。
4.8.4
.2
开关量状态图显示:
a
)用直线表示开关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b
)图形上方标明传感器的位置和所测物理量等信息;
c
)支持鼠标信息提示。
4.8.4
.3
开关量柱状图显示:
a
)坐标竖轴为开机效率,横轴为时间;
b
)图形上方标明传感器的位置和所测物理量等信息;
c
)支持鼠标信息提示。
4.8.4.4 系统模拟图显示
在表明系统设备布置等情况的背景图上,
显示
监控对象包括设备和装置、传感器和摄像头、现场控制器、传输接口及通讯系统、线缆及其他监控设备、相对位置、参数与运行状态等。
将实时监测到的开关量状态用图样在相应位置模拟显示;将实时监测到的模拟量数值在相应位置显示;用红色图标标准报警点;点击设备、传感器或报警点等,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或弹出选择菜单;
支持
通过鼠标完成
漫游、分页和缩放等图形操作。
4.8.5
查询统计
a)
报警查询:根据报警时间、地点、参数和级别等情况进行复合检索;
b)
监控信息查询:根据时间、地点和名称等进行复合检索;
c)
设备故障:根据地点、时间、类型和故障对象或区域等进行复合检索;
d)
操作记录:根据时间、操作人、对象和方式等进行复合检索;
e)
系统日志:根据时间、类型和来源等进行复合检索。
4.8.6
报表
按一定时间段输出的各类报表,除列表显示的内容外,还应包括表头、打印日期和时间、输出人或单位等信息,模拟量、开关量、报警信息和设备故障的报表应包括给定时间内的累计次数和时间等统计信息。
4.8.7
快捷方式
通过设置的快捷键或常驻工具图标,在任何显示界面均可直接调用所选功能模块,包括参数的列表和图形显示、视频监控显示、系统与子系统模拟图显示、关键设备状态查看、报警信息显示、查询、系统和参数设置、帮助和打印等。
4.8.8
中文显示与打印
软件必须支持汉字显示、汉字编辑、汉字提示和汉字打印功能。
4.9
技术指标
4.9.1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4.9.2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4.9.3
最大巡检周期
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9.4
控制执行时间
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最大巡检周期,异地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倍的最大巡检周期,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9.5
存储时间
无报警稳定运行期间,重要检测点的实时监控数据应保存3天以上,否则应保存7天以上。音视频信息应保存2个月以上。报警信息应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应不大于5分钟。
4.9.6
画面
响应
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秒,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秒。
4.9.7
误码率
误码率应不大于10-8。
4.9.8
最大传输距离
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现场控制器至传输接口或现场控制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4.9.9
系统余量
系统所能连接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数量,应留有至少
20%
的余量。
4.9.10
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5分钟。
4.9.11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供电失败后,备用交直流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1小时,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9.12
本安供电距离
向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m。
4.10
系统性能要求
4.10.1
传输性能
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符合MT/T 899的有关要求。
4.10.2
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天。测试期间,系统性能应符合本标准以及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4.10.3
抗干扰性
a
)设备应能通过GB/T 17626.2-1998规定的3级(接触放电)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b
)系统应能通过GB/T 17626.3-1998规定的2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c
)系统应能通过GB/T 17626.4-1998规定的3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d
)系统应能通过GB/T 17626.5-1998规定的3级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其性能应符合各自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定。
4.10.4
可靠性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5000小时,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4.10.5
防爆性能
防爆型设备应符合GB3836的规定。
作者:
gdcool
时间:
2009-3-19 08:36
好贴大家看。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