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基础、连墙件搭设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peonutpedro
时间:
2006-11-9 08:31
标题: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基础、连墙件搭设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基础、连墙件搭设常见问题及预防对策
--------------------------------------------------------------------------------
作者:翟羽飞
在施工安全管理中,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管理占很大的比重,保证脚手架体系的施工安全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人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为依据,结合实践经验。分析施工现场实体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防治措施,以促进脚手架安全施工。
一、基础方面:
脚手架基础是最主要的承压部件,是保证脚手架搭设质量的重要环节。
1.存在问题:
(1)有些工地对脚手架基础处理马虎,有的甚至在回填土未夯实前就开始搭设,一旦回填土局部受力下沉,脚手架体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出现架体变形;
(2)有些工地搭设脚手架基础时不设置底座、垫木,这样就减少了立杆与基础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立杆对基础局部的集中荷载,在基础不平、不实的情况下,两立杆之间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3)有些工地脚手架基础无排水措施,只是现场自然散水,一旦下大雨,脚手架基础就会大面积积水,导致基础局部下沉.部分架体出现不均匀沉降;
(4)有些工地在脚手架下部不设置扫地杆,或隔跨设置一道横向水平杆,这样不能有效地固定立杆底部,约束立杆水平位移及沉陷.降低了脚手架的承载能力。
2.预防措施:
(1)普通多层建筑,一般搭设高度低于24m时,其基础可用素土夯实找平,上面铺5mm厚术板。
(2)高层用脚手架基础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设计计算,应根据施工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做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用枕木支垫或浇筑混凝土,再仰铺[12~[16号槽钢:对搭设在已建楼面上的脚手架,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计算。
(3)脚手架基础的排水措施,应当考虑在施工区域临时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内,脚手架底座面标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并在立杆基础周围设排水沟,排水沟纵向坡度宜控制在1‰~2‰。
(4)脚手架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具体构造如下图:
二、连墙件方面:
连墙件是防止脚手架横向变形的重要措施,防止因风荷载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事故,同时可以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提高承载力,保障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故连墙件至关重要。
1.存在问题:
(1)目前国内外发生的脚手架倒塌事故,大部分是由于连墙件设置不足或连墙件拆除后未及时恢复引起的;
(2)有些工地设置连墙件时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连墙件在建筑结构便于设置的地方多设,不便于设置的地方少设或不设,造成局部连墙件偏少,致使这部分立杆变形,留下安全隐患;
(3)有些工地使用柔性连墙件时,采用的钢筋直径偏细,拉与撑的距离偏大,个别的工地只设置拉筋,未设置顶撑。
2.预防措施:
(1)连墙件的设置应符合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其设置情况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确定,并绘制做法详图。
(2)连墙件设置位置要合理,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或等于50m时,每根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应小于或等于40m2,连墙件一般采用垂直方向每2步水平方向每3跨设置一处的方法,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最好采用菱形布置。
(3)柔性连墙件的设置可以在墙体内预埋φ8钢筋环,用双股φ6钢筋与架体拉接,同时增加支顶措施。顶撑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等结构部位,以限制脚手架里外两侧变形。拉结处的横向水平杆与建筑物间加撑头并与建筑物抵紧,拉与撑要尽量靠近。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井对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进行设计计算。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