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标题: 电焊机二次线的安全使用(电焊机触电事故)——事故案例(2) [打印本页]

作者: peonutpedro    时间: 2006-11-10 14:05
标题: 电焊机二次线的安全使用(电焊机触电事故)——事故案例(2)
  电焊机二次线的安全使用(电焊机触电事故)——事故案例(2)

--------------------------------------------------------------------------------
   一、 事故案例

   1. 事故经过

     2002年6月,山西河津市某安装公司对某氧化铝厂3#熟料烧成窑进行大修,6月17日17时左右,临时工何某在窑尾焊接钩钉时,不慎触电,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 原因分析

   (1) 管理因素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存在漏洞,管理不严。临时工何某无证施焊,不具备操作资质,而且临时工何某被施工单位雇用后一直未接受正规的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较差。

   (2) 技术因素

     窑体系Q235-A钢材制造,导电性能良好。经事后调查分析,何某在焊接时,左手持钩钉,右手握焊把,在焊接过程中,如果钩钉和窑体接触良好,则电流会通过二次线把线、焊条件入窑体,流到二次线地线,回到焊机中(如图1)。由于人体电阻远远大于金属电阻,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但是,在不懂得焊接技术和安全知识的情况下,由于误操作,钩钉未接触到窑体,而焊条和钩钉接触,这样电流就通过人体形成一条电流回路(如图2)。

     

     

     图1 正确操作时电流途径示意图

     

     

     图2 误操作时节电流途径示意图

     路径如下:电焊机-把线-焊钳-焊条-钩钉-左手-人体-臂部、双脚-扬料板、窑体-地线-电焊机,这样就会使人触电。电流经过了心脏和内脏器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途径。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这样低的电压会不会致人死亡?事实上,人体被电击之后,受伤害程度与电压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人的身体状况和电流的频率5个方面。研究证明: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摆脱电流(一般男为16mA,女为10mA),人体就不能自主摆脱带电体,会感到异常痛苦,身体难以忍受,如时间过长,则可能昏迷、窒息,甚至死亡;30mA的电流是一个危险电流,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或超过30mA时,数秒至数分,会使人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可能引起心室颤动,致人死亡;50mA的电流称之为室颤电流(或致命电流),即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50mA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达1s,就可能发生室颤,使人死亡。通过人体的电流达100mA时,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死亡。经计算,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何某身体的电流在32.5~97.4mA之间,因此,足以迅速致其死亡。

   (3) 事后抢救不及时

     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昏、痉挛,甚至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险象,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通常都是“假死”,万万不可轻率地认定触电者真的已经死亡。通常所说的30mA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可能使人死亡,指的是30mA乃至50mA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一定时间具有致人死亡的“能力”,并不必然导致人的死亡。其最终死亡与否还与事后抢救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得当等有很大关系。何某触电后,没有就地抢救,首先发现的两个人让何某脱离电源后,和其他几个人一起将何某从窑体内抬至窑外(距离约100m),途中很多施工设备和“米”字形支撑架的阻碍延误了行进速度,耽误了10min左右。到窑外才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的抢救并联系车辆送医院,且抢救人员的抢救方法不得要领,在送医院途中又中断抢救,致使到医院后虽全力救治但无效死亡。可以说抢救的时间的延误和方法的不妥是导致触电者最终死亡的又一重要因素。




欢迎光临 安全评价论坛 (https://bbs.51anp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