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B-104型白炭黑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1:22: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标准名称
TB-104型白炭黑


标准说明






    本品主要用作涂料的消光剂。可替代气相法白炭黑。
    分子式:SiO2*nH2O
一、技术要求
    TB-104型白炭黑应符合下列要求



项    目
指    标
项    目
指    标

外观
白色绒毛状微粉
敦实密度,g/L
50-75

二氧化硅含量,%       ≥
98.5
折射率
1.45-1.46

加热减量(湿基),%   ≤
4.0
吸油值,ml/100g
250-300

灼烧减量(干基),%   ≤
6.0
平均粒径,μm
2-3

pH值(5%水悬浮液)
6-8
比表面积,m2/g
180-240
二、检验方法
    1、外观的测定
    目测。
    2、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2.1 试剂
    硫酸:1:1溶液;氢氟酸:40%溶液。
   2.2 仪器
    铂坩埚(体积约30cm3);马福炉(可保持在950±25℃);分析天平(精确到0.1mg);干燥器(装有硅胶干燥剂)。
   2.3 测定步骤
   2.3.1 把测定灼烧减量后的铂坩埚移入通风柜内,加入1ml硫酸,使铂坩埚内的剩余物均匀湿润,然后沿四壁徐徐加入10ml氢氟酸,等试样全部作用完毕,再将铂坩埚放在电炉上渐渐加热,蒸发至干,同时避免飞溅损失。
   2.3.2 将铂坩埚移入马福炉内,加热升温,控制在950±25℃,灼烧至恒重。
   2.3.3 从马福炉中取出铂坩埚,放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并称量,精确至0.1mg。
   2.4 计算
    二氧化硅含量X(%)按式(1)计算:
                     X=(m1-m2)/m1*100                                    (1)
式中          m1——试样灼烧后的质量,g;
              m2——加氢氟酸灼烧后的质量,g。
   2.5 允许误差
    用试样进行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5%。
    3、加热减量的测定(按GB5211.3-85《颜料在105℃挥发物的测定》进行)
    4、灼烧减量的测定按《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中灼烧失量测定方法进行。可用测定加热减量的样品进行测定。
    5、pH值的测定  按GB1717-86《颜料水悬浮液pH值的测定》进行。但制备悬浮液的浓度为5%,且须加热至微沸。
    6、敦实密度的测定
   6.1 仪器
    直形量筒(250ml,分度值为5ml);敦实密度计(包括小电动机、减速器和测样部分);工业天平(感量为1g,可读至0.1g)。
   6.2 测定步骤
   6.2.1 先将空量筒称量,精确至0.1g。
   6.2.2 在量筒中轻轻倒入约200ml训戒样(以连续一次倒入为好),粉末样品表面必须水平无空隙。
   6.2.3 将装有样品的量筒固定在郭实密度计的夹座中,启动敦实密度计,反复上下撞击10min左右,视样品体积基本不变时停止撞击,读出样品的体积,精确到±2ml。
   6.2.4 卸下量筒,称量,精确至0.1g。
   6.3 计算
    样品的敦实密度d(g/L)按式(2)计算:
             d=m/v*1000                                         (2)
式中    m——样品的质量,g;
        V——样品敦实后的体积,ml。
   6.4 允许误差
    用试样两次测定,其结果之差不大于10g/L为合格,计算两者的平均值,精确至1g/L。
    7、折射率的测定
   7.1 试剂
    煤油:经活性炭脱色脱水处理后呈无色透明,用阿贝折射仪测得其折射率为1.45-1.46。
   7.2 仪器
    玻璃板(150*150mm);小刀或调刀。
   7.3 测定步骤
    在清洁、干燥的玻璃板上放置少量干燥试样,滴加几滴煤油,用小刀轻轻调拌,混合成均匀的糊状物。
   7.4 结果估计
    糊状物具有玻璃状透明感,则可以认为折射率是1.45-1.46;若糊状物呈乳白色不透明,则其折射率不是1.45-1.46。
    8、吸油值的测定
    按GB5211.15-88《颜料吸油量的测定》进行。但称取试样为1g(精确至0.01g)。
    9、平均粒径的测定
   9.1 试剂
    分散剂:0.2%六偏磷酸钠或水。
   9.2 仪器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为1000-2000倍);试管(10ml);玻璃棒;载玻片(75*25*1mm);盖玻片(24*24*0.2mm)。
   9.3 测定步骤
   9.3.1 将少量试样及分散剂加入试管中,用玻璃棒搅匀,配成浓度为0.01%左右的稀薄浆液。
   9.3.2 用玻璃棒取一滴浆液置于载玻片上,然后放上盖玻片,再将两玻片轻轻摩擦,以便进一步将凝聚体打开。
   9.3.3 将两块玻璃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用测微尺直接读出粒子的大小,并在不同区域里共计出300个以上的单粒子。
   9.4 计算
    平均粒径d平均(μm)按式(3)计算:
                 d平均=∑di*Xi=∑di*ni/∑ni                           (3)
式中        di——粒子i的直径大小,μm;
            ni——粒子i的数目;
            Xi——粒子i的全部粒子中所占的比值。
   9.5 允许误差
    只要对大量粒子(如300个以上)进行计数,所得平均粒径的误差可小于0.1μm.
    为了防止人眼观察有误,有条件的话可用显微照相法和电子显微镜进行计数,计数到的粒子更多,平均粒径更准。
    10、比表面积的测定(略)
附注:天津化工研究院标准。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5 13:23 , Processed in 0.02961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