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氯化石蜡-42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1:38: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标准名称
氯化石蜡-42


标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直链石蜡烷烃经氯化、精制后得到含氯量为40—44%的产品。用于聚氯乙烯辅助增塑剂、润滑油冷却液及涂料工业添加剂等。
一、技术要求
    氯化石蜡-42应符合下列要求  



项           目
指             标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外    观
黄色或橙黄色粘稠液体

色泽(碘),号                           ≤
3
15
30

密度(50℃),g/cm3
1.13-1.16
1.13-1.17
1.13-1.18

氯含量,%
41-43
40-44
40-44

粘度(50℃),mPa*s
140-450
≤500
≤650

折射率(mD20)
1.500-1.508
1.500-1.508
-

加热减量,(130℃,2h)                   ≤
0.3
0.3
-

热稳定指数①,(175℃,4h,氮气10L/h)HCL%  ≤
0.20
0.20
0.30
①保证项目。至少半年检验一次。
二、检验方法
    1、外观的测定
    目测。
    2、色泽的测定(按GB1673-81《增塑剂外观色泽的测定(碘比色法)》进行)
    3、氯含量的测定
   3.1 原理
    通过样品在氧中燃烧,破坏其有机结构,使样品中的氯转变为氯离子。在微酸性溶液中,用强电离的硝酸汞溶液将氯离子变为弱电离的氯化汞,用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与过量的汞离子(Hg2 )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来判定终点。
   3.2 试剂和溶液
    硝酸(GB626):1:1溶液;
    过氧化氢(HG3-1082):30%溶液;
    氧气;
    溴酚蓝(HG3-1224):0.1%乙醇溶液
    氢氧化钾(GB2306):10g/L溶液;
    二苯偶氮碳酰肼:0.5%乙醇溶液(当变色不灵敏时,应重新配制);
    氯化钠(基准试剂):0.05mol/L标准溶液(预先将氯化钠于500—600℃下烧至恒重,准确称取2.922g(称准至0.001g)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将溶液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硝酸汞[Hg(NO3)2*H2O]:0.025mol/L标准溶液。
    配制:称取8.57g硝酸汞置于250ml烧杯中,加7ml硝酸溶液,加少量水溶解,必要时过滤,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标定:准确量取25ml氯化钠标准溶液,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00ml水和2—3滴溴酚蓝指示剂,滴加硝酸溶液至溶液由蓝变黄,再过量1滴,加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用0.025mol/L的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溶液颜色由黄色变到紫红色。
    滴定后的废液存于一容器内,按附录A处理。
    同时作空白试验。
    硝酸汞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mol/L)按式(1)计算:
         M=(M1*V1)/2(V-V0)                                    (1)
式中      M1——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所取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滴定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溶液的体积,ml。
   3.3 仪器设备
    旗形滤纸,形状如图1。
    燃烧瓶:500ml标准磨口烧瓶,形状如图2。


   3.4 测定步骤
   3.4.1 试液的制备
    将折叠好的滤纸放入燃烧瓶塞子上的铂金丝(或镍铬丝)螺旋体内,以减量法称取样品0.03-0.05g(称准至0.0002g)于滤纸中,放好后使滤纸尾部外露。
    加20ml氢氧化钾吸收液于空的燃烧瓶中,加2滴过氧化氢,以中等流速的氧气在其液面上吹约30s。
    一手拿瓶子,一手拿塞子在酒精灯上点燃滤纸尾端,迅速塞紧塞子,并将燃烧瓶倾斜,使液体在塞子周围形成液封,置于安全罩内,待燃烧完成后,充分摇振使其吸收完全,放置6-10min。
    用100ml水冲洗塞子,洗液并入燃烧瓶中,加2-3滴溴酚蓝指示剂,滴加硝酸溶液,至溶液的颜色由蓝变黄,再过量1滴。
   3.4.2 滴定
    向试液中加入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剂,用0.025mol/L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到紫红色。
    滴定后的废液存于一容器内,按附录A处理。
    同时作空白试验。
   3.5 计算
   3.5.1 氯含量(以氯计)X(%)按式(2)计算:
             X={2*[(V-V0)/1000]*M*35.45}/m*100
              =[M*(V-V0)*7.090]/m                                      (2)
式中       V——滴定样品所消耗的硝酸汞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所消耗的硝酸汞标准溶液的体积,ml;
           M——硝酸汞标准溶液的浓度;
           m——样品质量;
       35.45——氯的原子量;
   3.5.2 结果取两次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0.5%。
    4、密度的测定
   4.1 比重瓶法(仲裁法)
   4.1.1 仪器
    分析天平(分度值为0.0001g);温度计(分度值0.1℃);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50±0.1℃);比重瓶(容积为25ml)。
   4.1.2 测定步骤
    洗净瓶干燥比重瓶,带塞称量。将刚煮沸并冷却至低于50℃的蒸馏水注满瓶中,加塞后立即浸入50±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30min,用滤纸除去溢出毛细管的液体,立即取出,擦干冷却至室温称量。
    将比重瓶的水倾出,洗净,干燥后以试样代替水。在烘箱中加热至70℃左右,除净样品中的气泡。冷却至50℃以下盖上比重瓶塞,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操作,即得试样的质量。
   4.1.3 计算
    50℃密度(ρ50)按式(3)计算
               ρ50=[(m2-m1)/(m3-m1)]*ρ0                               (3)
式中      m1——比重瓶的质量,g;
          m2——比重瓶及试样的质量,g;
          m3——比重瓶及水的质量,g;
          ρ0——50℃水的密度,0.98805g/cm3。
   4.1.4 精密度
    每一试样应在同一条件下连续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不大于0.001g/cm3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密度。
   4.2 密度计算法
   4.2.1 仪器
    密度计(分度值为0.002g/cm3);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50±0.2℃);玻璃量筒(250ml);温度计(50℃,分度值0.2℃)。
   4.2.2 测定步骤
    将待测试样注入清洁、干燥的量筒内,然后将量筒置于50±0.2℃的恒温水浴中。待温度恒定后,将清洁、干燥的密度计缓缓地放入试样中,其下端应离量筒底2cm以上;不能与量筒壁接触,密度计的上端露在液面外的部分所沾液体不得超过3分度。待气泡全部除掉,密度计在试样中稳定后,读出密度计弯月面下缘的刻度(标有读弯月面上缘刻度的密度计除外),为被测试样在50℃时密度计的读数值。
   4.2.3 计算
    50℃试样密度(ρ50)按式(4)计算
             ρ50= ρ50'+ρ50'*α(20-t)
                ρ50=ρ50'-0.001                                   (4)
式中      ρ50——50℃时试样的密度,g/cm3;
         ρ50'——试样在50℃时密度计读数值,g/cm3;
       0.001——50℃时密度计读数修正值,g/cm3;
           α——玻璃膨胀系数,0.000085;
          20——标准温度,℃;
           t——测定温度,℃。
   4.2.4 精密度
    每一试样应在同一条件下连续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不大于0.002g/cm3,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密度。
    5、粘度的测定
    按GB1660-82《增塑剂运动粘度的测定(品氏法)》进行。
    计算
    50℃粘度(η50)按式(5)计算
                η50=v50* ρ50                                          (5)
式中      η50——50℃时试样的粘度,mPa*s;
          v50——50℃时试样的运动粘度,10-6m2/s;
          ρ50——50℃时试样的密度,103kg/cm3。
    精密度
    平行测定两次结果的差,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1%,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粘度。
    6、折射率的测定
    按GB1657规定进行(参见GB6488-86《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法》)。
    7、加热减量的测定
   7.1 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内层尺寸:宽、高各为400—500mm);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圆形石棉板(直径200mm、厚2—3mm)。
   7.2 测定步骤
    将电热恒温干燥箱调节至130±2℃,用已恒重的两个带盖的称量瓶,分别称取6.4—6.6g(准确至0.0002g)试样,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置于石棉板的适当位置,并一起放入130±2℃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石棉板至恒温干燥箱内层顶部,距离为120—150mm,试样液面应距恒温干燥箱温度计水银球底部10—20mm,称重瓶的对称轴线与温度计的距离不超过70mm。自温度回升到测试温度起保持2h,然后把称量瓶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7.3 计算
    加热减量J(%)按式(6)计算
           J=(m4-m5)/m*100                               (5)
式中      m4——加热前称量瓶与试样质量,g;
          m5——加热后称量瓶与试样质量,g;
          m——试样的质量。
    7.4 精密度
    平行测定两次结果的差数不大于0.0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加热减量。
    8、热稳定指数的测定(按GB1680-88《氯化石蜡热稳定指数测定法》规定进行)
附录A
A.1 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用过量的硫化钠沉淀汞,用过氧化氢氧化过量的硫化钠,防止汞以多硫化物的形式溶解。
A.2 测定步骤
    将废液收集于约50L容器中,当废液达40L时,依次加入400ml4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硫化钠(Na2S*9H2O)摇匀,10min后缓缓加入40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放置24h后将上部清液排入废水中,沉淀物转入另一容器中,设专人负责汞回收。
    以上使用试剂均为工业级。
    附注:HG2091-91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6 05:38 , Processed in 0.02625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