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贡献
- 0 个
- 金币
- 3623 个
- 在线时间
- 171 小时
- 帖子
- 773
|
<h3><center>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center></h3><h4><center>发文日期:2005-12-05 实施日期: 发文机关:山东省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center></h4><hr/><p style="LINE-HEIGHT: 150%;">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菏泽市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br/><br/>菏政办发〔2005〕118号<br/><br/><br/><br/><br/><br/>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br/> 《菏泽市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br/><br/><br/> 二○○五年十二月五日<br/><br/><br/> 菏泽市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考核办法<br/><br/><br/>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简称“双基”)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鲁政发〔2004〕13号)和《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菏政发〔2004〕16号),制定本办法。<br/>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县区人民政府和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考核活动。<br/> 第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主要考核组织领导、机构建设、责任制落实、预防措施、安全投入、应急救援、建章立制、事故处理、宣传教育、事故指标十个方面的内容(见附件1);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主要考核组织领导、责任制落实、预防措施、建章立制、参加市安委会活动、事故指标六个方面的内容(见附件2)。<br/> 第四条 考核方式:<br/> (一)县区人民政府和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对照考核标准,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书面检查报告分别于6月30日和12月30日前报市安监局。(二)市安委会将组织有关单位在每年的1月上旬,采取互查、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县区人民政府和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进行检查考核。考核以查阅工作资料、文件为主,听取汇报为辅。凡没有文字记载和有关文件等原始资料的,该项工作不得分。<br/> 第五条 考核采取百分制,逐项对照考核标准打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不满90分为合格,60分以上不满80分为基本合格,不满60分为不合格。<br/> 第六条 对县区人民政府的考核结果,由市安委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对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的考核结果,由市安委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成员单位范围内予以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对县区人民政府、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br/> 第七条 考核工作由市安委会统一组织,市安监局负责具体实施。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br/> 附件1:<br/> 县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考核标准<br/> 序号考核项目考 核 内 容标准分一组织领导1.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总体战略布局,与经济和社会稳定工作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总结、同时考核。(1.5分)2.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形势,及时协调解决本县区安全生产问题。(3分)3.调整、充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委员会,强化安委会及其办公室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督检查和指导协调职能。(0.5分)5分二机构建设<br/> 1.按规定设置安监机构,人员编制以及办公场所、交通、<br/> 通讯、办公设施等满足工作需要。(1分)<br/> 2.所属乡(镇、街办)、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br/> 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2分)<br/> 3.建立安全生产监察队伍。(2分)<br/> 5分三责任制落实1.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负全面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2.5分)2.县区政府与所属各乡(镇、街办)、部门和直属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不断完善责任体系,责任落实到位。(3分)3.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和行政责任追究落实到位。(2分)4.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2.5分)10分四预防措施<br/> 1.按规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2分)<br/> 2.对本行政区域内排查出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及时协调<br/> 制定整改计划并督查整改。(3分)<br/> 3.督促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2分)<br/> 4.有效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依法关闭不具<br/> 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3分)<br/> 10分五安全投入<br/> 1.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支撑体系<br/> 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表彰奖励和应由政府统筹的重特大<br/> 事故隐患整治,支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br/> 研发。(6分)<br/> 2.安监部门综合管理、监督检查和办公等经费满足工作<br/> 需要并及时足额到位。(3分)<br/> 9分六应急救援<br/> 1.建立职责明晰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br/> 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习或演练。(1.5分)<br/> 2.所属乡(镇、街办)、企业建立相配套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br/> 援预案,形成上下关联、相互协作的应急救援体系。(1分)<br/> 3.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有保障。(1分)<br/> 4.及时有效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1.5分)<br/> 5分七建章立制<br/> 1.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目标<br/> 管理考核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2<br/> 分)<br/> 2.建立并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监控整<br/> 改、高危行业企业市场准入、风险抵押和安全费用提取等<br/>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分)<br/> 4分八事故处理<br/> 1.按规定上报和调查处理事故。(3分)<br/> 2.规定时限内事故结案率达100%,事故处理决定落实<br/> 到位。(2分)<br/> 5分九宣传教育<br/> 1.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纳入县区思想宣传<br/> 教育总体布局部署安排,构建齐抓共管格局。(1分)<br/> 2.按规定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有关人员参加了上级部门<br/> 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br/> 100%。(2分)<br/> 3.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2分)<br/> 4.按规定及时发布和上报安全生产信息。(1分)<br/> 6分十事故指标1.亿元GDP死亡率、10万人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不超过市里下达的年度控制指标。(15分)2.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不超过市里下达的年度控制指标。(10分)3.年内发生1起死亡3—9人的重大安全事故,扣20分;发生2起,扣41分。4.年内发生1起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扣41分。41分<br/> 附件2:<br/> 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考核标准<br/> 序号考核项目考 核 内 容标准分一组织领导<br/> 1.熟悉并掌握职责内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2分)<br/> 2.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br/> 会议,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问题。(7分)<br/> 9分二责任制落实<br/> 1.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br/> 安全生产工作分工明确。(3分)<br/> 2.设立或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范围内<br/>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满足工作需要。(5分)<br/> 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行政责任追究规定。(6分)<br/> 14分三预防措施<br/> 1.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本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4<br/> 分)<br/> 2.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行政审批职责,跟踪监督管理措施<br/> 到位。(5分)<br/> 3.掌握本部门、本行业重特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情况,认<br/> 真落实重特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监控整改责任,监督<br/> 管理措施到位。(6分)<br/> 15分四建章立制<br/>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提出本部门安全生产配<br/> 套措施和落实意见。(3分)<br/> 2.及时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积极推进<br/>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4分)<br/> 3.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监<br/> 督检查制度、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监控整改制度等。(5<br/> 分)<br/> 12分五<br/> 参加市安<br/> 委会活动<br/> 1.按时、按要求参加市安委会会议。(2分)<br/> 2.认真落实市安委会的决定、决议。(3分)<br/> 3.积极参加市安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3分)<br/> 4.及时向市安委会报告有关工作情况。(2分)<br/> 10分六事故指标<br/> 1.本行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和有关指标不超过市里下达<br/> 的控制指标。(13分)<br/> 2.本行业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分)<br/> 3.本行业杜绝特大事故。(15分)<br/> 40分注:无事故指标的成员单位按前五项得分乘1.67折算出最终结果。</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