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减少建设安全事故的对策分析

[复制链接]

408

主题

0

好友

397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397 个
在线时间
256 小时
帖子
6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1-9 08:19: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减少建设安全事故的对策分析

--------------------------------------------------------------------------------
   作者:刘长滨 龙英

    2004年我国建筑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好转,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1144起、死亡1324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1.46%和13.12%;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42起、死亡175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5%和18.6%。但是这些生命与财产损失的数据依然很严峻。本文在分析2004年建筑安全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减少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并提出对现今建筑安全研究的意见。

    一、2004年我国建筑安全形势分析

    (一)全国建筑施工全部伤亡事故情况分析

    1.事故类别。

    2004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等类型,这些类型事故的死亡人数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3.10%、14.43%、10.57%、6.72%和7.18%,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2.0%。

    2事故部位。

    2004年,在临边洞口处作业发生的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0.39%;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3.14%;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9.67%:安装、拆除塔吊的事故死亡人数占事故总数的8.08%;土石方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6%;因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44%;施工机具造成的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72%。

    (二)三级事故分析

    l.事故类别、部位分析

    42起三级事故的类别主要是施工坍塌、高处坠落、中毒、触电和机具伤害。

    (1)施工坍塌事故。施工坍塌事故共发生20起,占三级事故总数的47.62%;死亡76人,占三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43.42%。这些事故包括4个部分:

    1)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共9起,占坍塌事故起数的45%;死亡37人,占坍塌事故死亡人数的48.68%。

    2)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事故共4起,占坍塌事故起数的20%;死亡13人、占坍塌事故死亡人数的17.1%。

    3)拆除工程中的坍塌事故5起,占坍塌事故起数的25%:死亡19人,占坍塌事故死亡人数的25%。

    4)施工现场的围墙及在建工程屋面板坍落事故2起,占坍塌事故起数的10%;死亡7人,占坍塌事故死亡人数的9.22%。

    (2)高处坠落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共发生13起,占二三级事故起数的30.95%;死亡66人,占三级事故死亡总人数的37.71%。这些事故包括4个部分:

    1)从脚手架上坠落共6起,占高坠事故起数的46.15%:死亡23人,占高坠事故死亡人数的34.85%。其中有4起事故都是在吊篮脚手架上作业时,吊篮损坏造成的。

    2)在拆除井字架时坠落共2起,占高坠事故起数的15.39%:死亡24人,占高坠死亡人数的36.36%。

    3)在临边和平台等作业场所坠落的共3起,占高坠事故起数的23.07%;死亡11人,占高坠死亡人数的16.66%。

    4)拆除塔吊时坠落共2起,占高坠事故起数的15.39%:死亡8人,占高坠事故死亡人数的12.13%。

    (3)中毒窒息事故。中毒窒息事故共5起,占三级事故总数11.9%;死亡20人,占三级事故死亡总数的1l.43%。其中有2起是清理污水管时中毒,1起在人工挖孔桩中窒息、1起在顶管施工中中毒,1起在室内取暖一氧化碳中毒。

    (4)触电事故。触电事故共2起、死亡7人,都是由于施工中碰触施工现场边缘的外电线路造成的。

    机具伤害事故。机具伤害事故共2起,死亡6人。

    二、减少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全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中,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其中尤以高处坠落事故为主,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对于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应加强专项管理。

    (一)高处坠落事故。

    对此,我们现在没有详细的死亡事故分析资料,但从对1972~1976年间加利福尼亚发生的98起死亡事故的分析,这些致命的事故是由于在几英尺至14英尺高的范围内,由脚手架、屋顶和梯子的事故所产生的。下面将详细分析,从中可以得出与我们现状基本吻合的状况。

   高空坠落98起死亡事故分析(美国加州,1977)表1

   见表

   1. 脚手架事故

   对600起脚手架事故(加州,1974)的调查表明:大约40%的倒塌事故与结构损坏有关,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脚手架。余下的60%是脚手架人员坠落后失去平衡造成的,由于事故报告中缺乏实际材料而难以确定事故的原因。英国的统计数字表明,大量的脚手架事故发生在脚手架的搭建、改建和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已有标准,而这些问题还未列入安全卫生标准中。

   美国劳工部已开始对脚手架事故展开全面的的研究工作。80%的事故,是人员从脚手架上坠落。在6%的人员被坠落物击中的事故中,这项研究分析了引发脚手架事故的不安全设计因素(见表2)

   750例发生在脚手架上的事故的不安全因素设计特征

   (美国劳工部,1981) 表2

   见表

   从大多数事故使人员从脚手架上坠落的情况看 64%的事故是由于没有保护栏引起的。如果能有效地安装保护栏,那么脚手架事故将会大大减少。其他一些设计缺陷,如没有空中防护措施(86%)和没有坡脚板(61%)也很重要,但其所引发的事故仅占6%(被坠落物击中),因此并不占主导地位。

    通过分析发生事故的工人的作业情况,可以了解到其他一些有用的信息。59%的事故发生于正在脚手架上作业期间:25%发生于人员上、下脚手架以及在脚手架上行走期间;15%发生在搭建、拆除和移动脚手架时。

    美国国家标准局完成的机型研究.从安全的角度评价了脚手架的设计。Steinbeg(1977)对几种不同类型防止坠落系统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关于该系统的检验标准。Fattat和Cattaneo(1976)在设计防护栏杆时,是用人体模型以及人体被试做了实验,提出了防护栏杆的设计和评价准则。

    2.梯子方面的事故

    尽管死亡人数没有那么高,但从梯子上掉下来的事故要比脚手架事故多。研究表明:如果是当地安置梯子并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大约40%的事故可以避免(见表3)

    519例从梯子摔下伤害事故的原因

   (美国加州.1981) 表3

   见表

    3.屋顶作业中的事故

    铺盖屋顶工作在建筑业中是最危险的活动,以下几点可说明这个问题。

    a.每项作业一般只花几天时间,因而往往忽视安全问题。例如,对梯子和脚手架并不采用持久固定方式。

    b.建造中的屋顶并不紧密牢固,空隙和薄板使得工人们在行走时处于危险状态。屋顶上的通风口、天窗和杂乱放置的管道以及某些零碎材料区域遍布各处。

    c.屋顶作业中,需要提升、运送大量建材,在每个新的作业点,工人必须卸下车中的屋顶构件,然后运到安装点去。

    d.作业人员经常面临被热焦油和沥青灼伤的危险。

    减少屋顶事故最根本的途径是:在屋项边缘和安全线上安装防护栏杆或者使用安全网;屋顶建材要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人员和设备。

    (二)对施工坍塌事故

    为防止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等文件时,要严格依据有关的标注、规范;模板及模板制成材料的强度、脚手架,特别是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稳定及材料的强度,要有测试结果记录,以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严禁冒险作业,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监护,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待险情排除后,经建设、施工、监理等有关人员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三、小结

    以上是针对2004年我国建筑安全形势进行的分析和相关对策的阐述。同时,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建筑安全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建筑业生产模式的特殊性(单件性、离散性、劳动密集型等),任何成功的建筑安全管理都必须具备灵活性(适用于不同项目、不同建筑企业)、实用性(操作简单、可靠,易于被现场施工人员掌握)、整体性(能够帮助施工企业实现质量、劳动生产率和成本控制等目标),才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起到切实有效的帮助。

    2.建筑安全的研究大多基于对具体施工项目和事故案例的分析,因此要保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必须对大量有代表性的建筑项目和安全事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的使用范围取决于研究的条件和基础数据。

    3.建筑安全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领域,不仅需要土木工程和安全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还要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工效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理论。无论是对于文化、成本、组织还是技术的研究,都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4.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为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调查和研究方法应该尽量简单直观,能够清楚地表明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

    5.加强定量研究,建立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只有可量度的指标才能成为有效控制风险的工具。在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安全知识匮乏的情况下,建立量化的标准操作准则,不仅有利于为从业人员建立工作目标,而且便于管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2 01:21 , Processed in 0.02312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