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治理 保障平安——寄语第六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复制链接]

36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4 小时
帖子
3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3 16:18: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年6月份是第六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月”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以活动为载体,以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为目标,集中进行的一次全民性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前5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月”这种活动形式,适应了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是增强宣传教育持久性、实效性,强化全民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预祝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都有一个活动主题,这样便于集中宣传,便于营造氛围。今年的主题为:综合治理,保障平安。确定这样一个主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综合治理、保障平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决定,并把安全生产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从而确立了安全生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把安全生产列入构建和谐社会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目标,这些都充分彰显出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安全生产,则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最佳状态。搞好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人为本,首要的是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要的是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关爱生命。试想在一个国家里,如果隐患四伏、事故频发,人们没有任何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还谈得上什么发展,还谈得上什么和谐?所以,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人们的安居乐业,就没有家庭的安康幸福,也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和谐。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状况虽然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严峻。去年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2万多起,有11万2千多人在事故中丧生,事故中致伤致残的约有70多万人。事故带来家庭的悲剧,造成民心的创伤,引发社会的震荡,是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音符。为此,必须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幅度减少事故,减少伤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其次,综合治理、保障平安是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很早就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对于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和摆布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市场化的进程,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度、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害,远不局限于生产经营单位。面对安全生产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要求。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更加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中增加“综合治理”四个字,这绝不仅仅是字数的简单增加,而是对安全生产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对安全生产方针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个方针中,“安全第一”,主要是从指导思想上讲的,就是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不能重生产、轻安全;“预防为主”,主要是从安全工作的重心上讲的,就是要着眼于事前防范,以预防为主,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主要是从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上讲的,就是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治理和消除隐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这12个字,相互联系,互为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从而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操作性。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单打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历史的、现实的,有深层次的、浅层次的,不可能简单定论。所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矛盾和问题,也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和思想教育等手段,多管齐下,实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关键在于一个“治”字,而且是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状况出发,一方面要采取一些断然措施,坚决遏制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另一方面要注重源头治本、政策治本,下力气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于建立长效机制,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第三,综合治理、保障平安是搞好“落实年”、“攻坚年”的必然要求。今年是安全生产的“落实年”、“攻坚年”。所谓“落实年”,就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真正见到实效。目前,方针政策、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已经比较明确、完整,关键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企业至今仍然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没有完全到位。所以今年要一条一条地狠抓落实,促其到位,肯定大见成效。所谓“攻坚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和其他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扩大战果。煤矿两个攻坚战和其他专项整治都有各自的重点、难点,这些重点、难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来的,切中要害,把它抓住了,就要盯住不放,攻坚克难,一抓到底,力见成效。

  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向纵深,需要继续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特别是要抓好隐患的治理,把基础工作夯实。因为事故伤亡的减少,企业安全基础条件的改善,都要靠扎实工作、点滴积累。消除一个隐患,才有可能消灭一起事故;落实一条措施,才有可能多一份平安。

  “落实年”也好,“攻坚年”也好,最终是要实现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要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目标。这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安全生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实现了这一目标,我们才有可能朝着“十一五”安全生产的目标迈进,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明显好转,进而到2020年,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建设,需要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今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抓好安全生产,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稳定,保障平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好今年安全生产月的各项活动,紧紧围绕“综合治理、保障平安”这一主题,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力度,以月促年,进一步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推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巩固扩大安全专项整治的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0 17:06 , Processed in 0.02380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