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防火防爆(一)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安评小学一年级

Rank: 1

贡献
0 个
金币
21 个
在线时间
3 小时
帖子
2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5 08:02: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什么是燃烧?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人们往往根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燃烧。需要说明的是,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2.发生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一般称之为燃烧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只是引起燃烧的“质”的方面的条件,还要有“量”的方面的条件。考虑到量方面的因素,则燃烧条件可进一步叙述为:
(l)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
(2)有足够数量的氧化剂;
(3)具备一定数量的点火源。
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3.什么叫自然点?自锁点在防火中有何意义7
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或称为自燃温度、引燃温度)。
国家标准GB533285规定了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自燃点)的测定方法。可燃固体自燃点的测定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
自燃点是判断。评价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燃点越低,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4.什么叫点火源?
答;点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点火源这一燃烧条件的实质是提供一个初始能量(热能、光能、电能或机械能等)。在这能量的激发下,可燃物与氧化剂才能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引起燃烧。
根据引发燃烧的能量种类可将点火源分为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和化学火源四大类。
机械火源包括摩擦、撞击火花等;
热火源包括高温表面或炽热物体等;
电火源包括电火花、静电火花和雷电火花等;
化学火源主要是明火、自燃发热、化学反应热等,如电、气焊割火花、炉火,煤的堆积。
5.什么是爆炸?爆炸现象有何特征?
答:爆炸是能量(物理能、化学能或核能)在瞬间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成机械功和其它能量的现象。
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1)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周围介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振动或受到机械破坏;
(4)由于介质振动而产生声响。
其中,压力急剧升高是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
6.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几类?
答: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将爆炸分为三类;
(1)物理爆炸:这是一种物理过程。在爆炸中,介质只发生物态变化,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类爆炸一般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升高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致使容器破裂所形成的。如锅炉爆炸、高压气瓶及其它压力容器、轮胎爆炸。
(2)化学爆炸:物质发生高速放热化学反应,导致爆炸,主要化学反应有两类:
一类是某些物质(如乙烯、环氧乙烷等分解性气体或某些炸药等)的分解爆炸;另一类为可燃物与氧化剂急剧结合产生的氧化反应,如炸药爆炸,可燃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爆炸等。后一类爆炸引发的事故较多,应属防范重点。
(3)原子爆炸(核爆炸);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如原子弹爆炸是铀一235或钛一一Hxu的裂变反应,由较重的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放出巨大核能(l克钢一235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放出的能量地
7.燃烧与氧化低炸有什么异同点?
答:可燃物的燃烧与氧化爆炸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氧化反应,但二者的反应速度\放热速率不同,火焰传播速度也不同,爆炸比燃烧要快得多。
8. 爆炸的主要破坏形式有哪几种?
答:爆炸的破坏形式通常有直接的爆炸作用、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火灾等三种,后果往往都比较严重。
(1) 直接的爆炸作用。这是爆炸对周围设备、建筑和人直接作用,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的毁坏和人员伤亡。机械设备和建筑物的碎片飞出,会在相当范围内造成危险,碎片击中人体则造成伤亡。
(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也称爆破作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压缩的空气层。空气受冲击波而发生扰动,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成为冲击波。冲击波可以在周围环境中的固体、液体、气体介质(如金属、岩石、建筑材料、水、空气等)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这些介质产生破坏作用,造成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建筑物的毁坏和人员伤亡。冲击波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
(3)造成火灾。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一般都引起燃烧起火,会形成火灾。
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爆炸后最容易发生,正在运行的燃烧设备或高温的化少设备被炸坏,其炽热的碎片飞出,有可能点燃附近贮存的路料或其它可燃物,引起火灾。
爆炸品爆炸后,气体产物的扩散,不足以引起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是被炸建筑物内遣留大量的效或残余火苗,会把被破坏设备内部溢出的可燃物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点燃,也可能将其它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
凡爆炸引起火灾,损失更加严重。
9.什么是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他括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不同可燃气(蒸气内爆炸极限是不同的,如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意思是如果氢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在4.0%"75,6%之间时,遇火源就会爆炸,而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对.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甲烷的爆炸极限是50%"15.0%,意味着甲烷在空气中体积浓度在5.0%"15.0%之间时,遇火源会爆炸,否则就不会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极限的概念与可燃气爆炸极限是一致的。
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粉尘)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可燃气(粉尘)的质量分数表示(克/米3或毫克/升)。
爆炸极限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防火防爆工作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l)它可以用来评定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作为可燃气体分级和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依据。我国目前把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划为一级可燃气体,其火灾危险性列为甲类。
(2)它可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例如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计厂房通风系统等,都需要知道该场所存在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极限数值。
(3)它可以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的依据。在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为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应严格将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为保证这~点,在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时,应根据可燃气(蒸气、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和其它理化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通风。置换、惰性气体稀释、检测报警等。
10. 怎样从爆炸极限的数值来判断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燃爆危险性的大小?
答:一般说来,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它的燃爆危险性越大。加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一兀.6%,氦气的爆炸极限是15 0%-28刀%。可以看出,氢气的燃爆危险性比氨气要大。
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又提出了爆炸危险度这个指标,它综合考虑了爆炸下限和爆炸范围两个方面;
爆炸危险度一(爆炸上限浓度一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可燃气体爆炸危险度越大,则其燃爆危险性越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9 03:14 , Processed in 0.02430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