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3 安全管理与组织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安评小学一年级

Rank: 1

贡献
0 个
金币
21 个
在线时间
3 小时
帖子
2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5 08:03: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三节  安全管理与组织
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与健康的组织和管理主要由计划和控制两方面构成。首先,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制定一套详细的可行的安全管理计划,以及与该计划相适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然后,按照这套计划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操作进行控制与管理。计划由项目业主在设计师和顾问公司的密切协助下完成并且由承包商细化,而控制和管理则由负责完成工程任务的承包商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两者的目标定位不同或者责任不够明确,就有可能造成组织管理混乱。国外学者几十年来对改善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安全组织管理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表3七中可以看出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在项目这一组织级别,需要注意的要素如下。  
        (1)项目工期。有时要求项目的进度非常快,甚至到了影响施工安全的地步。在这种时候,项目通常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或者每个劳动力的劳动强度和时间要增加;往往需要使用更多的施工机具和设备,更多的建筑材料和工具将被运到施工现场;有时甚至需要更多的分包商进入现场。所有的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增加了安全控制的难度以及安全计划变更的可能性,因此,也就造成了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增加。  
        (2)工程采购体系。由于建筑业的生产模式属于特殊的契约承揽型,工程项目承发包过程中的参与各方对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是否都将安全生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将是决定项目安全组织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工程采购体系,协调和统一项目参与各方的安全目标,对项目的安全计划和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参与各方对安分的态度、政策、责任和要求,都清楚的反映在项目的合同文件当中。在本书的后面几个章节中,将会陆续介绍安全是如何在合同文件中具体体现的。  
        (3)可建造性(constructab)。可建造性通常是指将施工的知识、经验与项目的计划、采购、现场操作和施工进行优化组合,并且协调各种项目和环境制约因素,以全面实现项目既定目标的能力。安全与健康是评价可建造性的16项标准之一,因此也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4)多方合作(Partnering)。合作协议中一般都包括专门提及安全与卫生的目标,例如“零伤害事故”。因此,广泛参与安全管理,将极大改善现场安全管理。  
        (5)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英国的CDM条例中对承包商资格预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一样,安全与健康的业绩同样被作为评定承包商的标准之一。英国把安全与健康列为挑选承包商的五项主要标准之一’‘’‘。香港房屋委员会(Housing An-thori叮)[‘’1同样制定了一套业绩评分系统(PASS),用以根据规定的标准公正地评定不同承包商的业绩。该系统把个人劳动保护作为9大标准之一,体现了对现场安全和卫生工作的重视。  
        在美国,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安全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在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建筑业的平均事故率在近年来下降了将近50%。美国学者Barrie和Boyd Paulson“‘’总结和归纳了成功的安全管理的两个要素:  
       l)个人行为要素。包括工人的培训、习惯、信仰、印象、教育和文化背景、社会态度、生理特征以及工作环境因素,例如管理人员、工长、工友等人的态度和政策等。  
       2)物质要素。包括工作条件、消除机械危害、劳动保护装置等。  
Boyd Paulson还认为,对于人的行为因素加以管理和控制主要应该从不同管理层次进行,如最高领导层、现场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班组长和工人等。其中尤其强调了对于班组长和工人的安全管理以及他们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  
        二、安全管理与项目进度  
       将安全管理融入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应该把安全管理与项目进度计划相结合,因为只有通过计划和控制才有可能达到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 Richard Coble[“j提出了在项目进度计划中考虑项目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他创建了如何分析项目安全需求并且将项目安全需求与关键路径法(CPM)相结合的工具和方法。他认为,建筑安全的核心是三个方面:危害识别、危害的评价、危害的避免和消除。他的方法首先是识别项目的安全需求,可以根据政府的安全法规以及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然后根据经验,利用软件评价危害发生的时间(在项目施工步骤中的位置)。接着根据每一步施工步骤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类型,在进度计划中安排相应的时间进行安全培训。这种思路把安全管理与项目进度计划相结合,利用了信息技术中的一些工具,对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并且将安全培训的时间完全记入项目工期中。在他的研究中,还强调了对于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实施对于项目现场的实时监控并针对工作任务培训工人。  
        三、全面安全管理(TSM)与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Total Quality Manasement)是一种将工作重心放在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安全、健康的经营战略‘”,’‘’。建筑业中的TSM(Total SafetyManagement)则是结合TQM的观念提出的,并且更加强调对工作中安全和健康的管理。TQM和 TSM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目标分别是生产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零事故,其本质都是在建设过程中追求安全、质量和生产率的协调统一的过程。TSM与TQM类似,都有三个要素:以顾客为中心。过程改善和全面参与。美国学者KentDSVISD“对 TSM和 TQM进行了比较(表 3-7)[18]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将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相结合的一些建议:  
        (1)同时实现安全与质量的功能。  
        (2)将质量成本的观念应用于安全成本。  
        (3)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优化施工业绩管理(Construction Excellence Man-agement)。  
        (4)将安全管理的某些理论应用于质量管理研究。   
        四、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Human Factor)  
        与TSM或者TQM方法相对的另一种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是人为因素理论或者称为行为因素理论(Human factors safety management)。这套理论建立在著名的 Heinrich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Bird发展了Heihrich的事故理论,并且结合管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指出导致大多数事故的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这些不安全行为又是由于管理过程中缺乏控制造成的。由于缺乏控制导致了以下一些行为因素的产生。  
        个人因素:如缺乏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对将要完成的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工作因素:工作规范不足,工作程序设计不安全,维护不够和监督不够等。  
        tLingard和Adams在其研究中详细阐述了将管理人员的失误融入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一些观点。他们认为,造成工人行为失误或者劳动条件有危害的原因是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又是施工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不足。Petersen将事故多重致因理论与多米诺骨牌理论相结合,指出导致事故的大多数原因是管理原因。例如,一名工人由于爬上一个破损的梯子工作时造成事故摔伤了。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就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爬上了一个破损的梯子。  
        (2)物的不安全因素是破损的梯子。  
        (3)改正措施是将这把梯子移开不再使用。  
        而如果用多重致因理论分析,则该事故就应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在安全检查的过程中没能发现这把破损的梯子?  
        (2)为什么安全监理允许使用这把梯子?  
        (3)为什么工人知道梯子是破损的,但是却仍旧使用这把梯子?  
        (4)工人经过适当的培训没有?  
        (5)在分配这项任务的时候,是否有人考虑过需要哪些安全设施?  
        经过分析以后,安全整改措施也许作如下考虑:  
        (1)改进安全检查程序。  
        (2)改进工人安全培训程序。  
        (3)研究安全监理的责任和职能。  
        基于行为因素理论,Lingard和Rowlinson提出了行为安全管理(BSM)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1)识别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的操作行为或者工作条件。  
        (2)规范这些操作行为,并且使用一些具体的指标评价这些行为,并设定这些行为的标准。  
        (3)设定行为安全管理的目标。  
        (4)不断评价这些行为。  
        (5)对项目进行定期和经常的反馈。  
        这一程序的核心是设定管理目标,并且将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行为与管理目标进行实时的对比和评价,达到规范施工操作行为的目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ieve Rowlinson总结了基于行为因素理论的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后,提出了安全管理的 7S要素[“‘: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劳动力资源(Source off。abor)、劳动技能和观(Skill and Perceptions)、安全监督(Supervision)、安全设施(Safety Infrastructure)、项目分包(Subcontracting)、自我约束(Self-Regulation)。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9 01:01 , Processed in 0.02454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