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科技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

[复制链接]

159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 小时
帖子
1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1 13:28: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1年以来,无锡市努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改善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的思路、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危险源的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和遏制,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无锡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势在必行   
   无锡市自古以来工商经济发达,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的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工业化发展迅速。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 200亿元跃至2 3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11.86亿元增加到1 088.88亿元,增长1.6倍,工业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每年的建筑施工面积达2 000万平方米左右,这些都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迅速增加,安全监管对象日趋复杂,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安全监管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无锡市现有4 400余家危险化学品从业企业,有7.4万余台(套)在役特种设备,长江沿岸集中有1 200万吨的危险化学品储存量。如此众多的监管对象,依靠传统的监管模式和方法,已难以正常履行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既要提高面广量大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又要突出监管重点,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政府对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抗风险能力,已成为摆在政府和安监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依靠安全科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实际出发,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入手,采取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监测预警手段,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才能对全市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序,监控有方,措施有力。为此,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开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重大危险源监测手段现代化,监管重点网络化,管理机制规范化的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监控网络体系,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要求,强化源头防范的必然选择;是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监控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现实需要。  
 
  二、努力构建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   
   无锡市采取政府大力推动、安监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的工作机制,按照调研先行,科研开发,全面普查,联网监控,规范管理的工作程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重点抓了4个环节:   
  1.加强领导,周密计划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把它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成立了无锡市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并召开了动员会议,市政府领导与各地区分管领导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推进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有序进行,市安监部门制订了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列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任务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省、市政府加大了重大危险源监管经费投入,仅投放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上的直接费用就达到330万元。同时,对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协调解决,推动了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深入展开。   
  2.全面普查,建帐立档  
  危险源普查、申报、登记是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的基础,也是一项面广量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首先,我们在广泛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制订《重大危险源普查表》,明确危险源普查的范围和标准;其次,研制开发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生产管理电子台帐“二合一”的系统软件,对危险源普查数据实行网上申报和计算机处理;第三,对普查和监测监控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全市共分级组织培训班110期,参加人员达5 342人;第四,建立健全全市危险源数据库。2002年,全市11 935家重点企业完成了普查;2003年,又对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交通运输4大行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 307家企业进行了危险源数据更新;2004年,再次对危险化学品、矿山企业进行了数据核查和信息更新,全市危险源数据库日趋完善。   
  3.加快系统建设,建立监控网络  
  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是监管体系的核心,也是监管体系的技术保障。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中,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公开进行招投标,明确了建设要求,确保功能到位。  
  首先,开发了重大危险源辨识软件,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普查出的危险源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统计、分析与自动辨识。这一技术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的鉴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使用技术之一。通过辨识和分级,全市共有一级危险源164个,分布在100家企业;二级危险源253个,分布在179家企业;三级危险源716个,分布在313家企业;其次,建立了全市安全生产GIS地理信息系统,能自动选择救护、消防最佳线路,提高了应急救援和快速反应能力;第三,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在市安监局建成无锡市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局域网系统,建立了与2市(县)、7区及交通、海事等有关部门的数据交换平台,整合各有关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初步建立起了纵向联网,横向联动,信息互通,运转高效的监测预警网络;第四,推广信息化实时监控。在落实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重点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实时监测试点和对长途客运车辆和危险品运输车辆GPS行车实时监测试点,实现了对京杭大运河视频监控。从而为实现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测预警提供了可靠手段,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健全制度,规范监管  
   近年来,无锡市不断健全和完善危险源监管的政策规定,相继制定或发布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表》《关于在全市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无锡市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无锡市重大危险源现场评价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了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同时,对重大危险源的申报与认定、信息更新、监测预警、监督管理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促进了对重大危险源的规范化管理。   

  三、不断提高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水平   
   通过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了全市安全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1.重大危险源监管机制初步形成  
  几年来,通过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档和监测、监管工作,推动企业进一步落实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主体责任,一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和监控状态受到监测监管,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整治,“政府高度重视、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现场实时监控”的重大危险源监管机制初步形成。    2.重大危险源监管科技手段不断强化  
  一个以重大危险源各类数据定期更新为基础,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控预警为手段,以逐步实现所有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测预警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监管和监测预警平台。   
  3.重大事故预防机制初步建立 
 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是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申报和辨识认定的过程,也是发现、整改、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过程,2004年全市30处挂牌隐患全部得到整改。结合分级监督管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重大危险源实现了闭环控制。 
 4.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逐步规范  
  通过强化危险源普查工作,许多企业积极使用管理软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电子管理台帐,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逐步规范。我市安全生产呈现逐年好转的态势,亿元GDP死亡率,从2001年的0.61人,降到2004年的0.35人,连续3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今年以来,继续保持了“双下降”态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8 19:18 , Processed in 0.02775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