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健康(一)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安评小学一年级

Rank: 1

贡献
0 个
金币
21 个
在线时间
3 小时
帖子
2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5 08:0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什么是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答: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归纳为:
(l)生产性毒物。如铅、锰、铬、汞、有机氛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氯化氢、甲烷、氨、氮氧化物等。
(2)生产性粉尘。如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等。
(3)异常气候条件。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
(4)辐射线。指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无线电波等。
(5)高气压和低气压。
(6)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2.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接触生产性毒物,可能引起各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各种尘肺,如石棉肺、煤肺、金属肺等;在高温和强烈热辐射条件下作业,可能引发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潜水作业在高气压下进行,可能引起减压病;高山和航空作业,可引发高山病或航空病;试验发动机作业、纺织作业,强烈的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可引起职业性耳聋;畜牧、皮毛皮寺、皮革作业中,可能受炭疽杆菌感染而引起起职业性碳疽;森林作业中,可能因病毒感染而引发职业性森林脑炎。
3.什么是生产性@物?生产性毒物是怎样产生和分类的?
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能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生产中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和夹杂物等,都可能是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物理形态可分为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等;按化学成分结合形态可分为无机毒(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其他无机物等)、有批毒,(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其他有机物等);按毒物对机体产生的毒作用,可分为窒息性毒物、刺激性毒物、神经性毒物、血液性毒物、全身性毒物。
将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和化学结构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分类,生产性毒物可分为金属、类金属毒物,刺激性、窒息性气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农药等几类。
4.控制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技术措施有四些?
答:对控制作业场所有毒物质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1)以无毒、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高素的物料或工艺。以无毒代替有毒物料是从根本上解决防毒问题的办法。
(2)生产设备密闭化。管道化、机械化。采用密闭生产设备或将敞开式生产过程密闭,是防止有害物质扩散的有效措施。
①隔离操作和仪表控制。从厂房设计、工艺安排上,将人与有毒环境分开,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因接触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
(4)通风排毒和净化回收。通风排毒包括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三种形式。局部排风可以将有害物质在污染源附近排出,防止有害物质的扩散;局部送风可以保证人的呼吸道附近空气纯净;全面通风换气可以改善整个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净化回收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防止二次污染,同时可以回收有用的物质。
5.工业生产中,有害气体的清除方式有四些?
答:一般情况下,有害气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清除:
(1)过滤净化。适用于清除有毒的尘或界。主要净化设备是过滤器。过滤器有袋式过滤器、挡板式过滤器、填料式过滤器、网格式过滤器等形式。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重力作用、筛选作用、碰撞作用、钩住作用、扩散作用、静电力作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有害烟尘从混合空气中清除。
(2)燃烧作用。应用燃烧的方法,销毁、清除有害气体、蒸气和烟尘等。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三种方式。
(3)冷凝回收。将有害蒸气从空气中冷却凝结成液体,将液体收集、净化、回收利用。冷凝回收的主要设备是冷凝器。直接冷凝回收采用接触冷凝器,间接冷凝回收使用表面冷凝器。
(4)液体回收净化。是用适当的液体吸收液处理气体混合物,将一个或几组分溶解或吸收于溶剂中的净化回收方法。吸收操作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主要设备有填料塔等。
(5)固体吸附净化。一种或几种有害气体的原子、分子或离子附着于一种固体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即固体吸附。吸附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之分,主要设备是吸附器,其中吸附剂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6.什么叫二次生源?为何要清除二次尘源?
答:从生产设备不严密处或开放性尘源逸散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沉积于地面、墙壁、设备、建筑物上,形成二次尘源。
二次尘源可在振动、车辆、人员往来、通风、热对流等的带动下,再次飞扬于作业场所的空气中,形成二次扬尘。二次扬尘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增大。因此,二次尘源一旦形成,必须迅速予以清除。
清除二次尘源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湿法除尘,即定期用压力较高的水,将沉积于设备、厂房地面、墙壁上的粉尘冲洗掉。受生产条件或生产工艺限制,不能采用高压水冲洗时,可考虑采用真空清扫除尘的方法。
7.什么是尘肺?如何分类?
答:尘肺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所弓l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O
按发病原因,尘肺一般可分为五类:
(1)矽肺。吸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矽肺。
(2)硅酸盐肺。吸人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硅(硅酸盐)所引起的尘肺称硅酸盐肺。
(3)混合性尘肺。是长期吸人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某些物质的混合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有煤矽肺、铁矽肺等。
(4)煤炭和碳素类尘肺。是长期吸人煤炭、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煤肺、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活性炭尘肺等。
(5)金属尘肺。是长期吸入某种金属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铝肺、被肺等。
8. 尘肺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预防尘肺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
(l)监督与立法。制订并颁布控制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的法律和条例,建立严格的卫生监督监测制度。
(2)加强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规定的宣传和学习。普遍防尘知识、预防职业病知识。
(3)进行生产技术改革,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尽可能减少原材料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4)采取综合有效的防尘技术措施。以湿法作业代替干式作业,采取以密封一通风一除尘为重点的防尘措施。
(5)加强个体防护措施。
(6)医疗预防措施。搞好就业前健康检查、接尘人员定期体检。息就业禁忌证人员不得从事含尘作业。
9.何谓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国家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作业人员在此浓度下长期劳动,不致引起职业性危害的极量值。在一个作业场所一个工作日内多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任何一次测定结果均不得超过此限值。粉尘最高允许浓度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在一个时期内的暂行规定。
10.什么是噪声?什么是生产性叹声?生产性噪声是如何分类的?
答:噪声是由很多不协调·的基音及其谐音一起形成的无规律、杂乱的声音。
生产性噪声是指工人长时间在作业场所或工作中接触
到的机器等生产工具产生的不同频率与不同强度组成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大体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种风机噪声、空气压缩机噪声、燃气轮机噪声、高压排气锅炉放空时产生的噪声;机械性噪声,如纺布机噪声,球磨机噪声、剪板机噪声、机床噪声等;电磁性噪声,如发电机噪声、变压器噪声等。
11.保产对人体有何危害?
答: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损害听觉。短时间暴庆在噪声下,可引起以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下降为表现的听觉疲劳。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80dB(A)(A)以下,一般不致引起职业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上,对听力有不同程度影响,而噪声在95dB(A)以上,对听力的影响比较严重。
(2)引起各种病症。长时间接触高声级噪声,除引起职业性耳聋外,还可引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
(3)影响交谈与思考。噪声环境下,语言的清晰度降低,正常的交谈和思考受到影响。
(4)影响睡眠。噪声在40dB(A)以下,对人的睡眠基本无影响;噪声在55dB(A)以上,严重影响人的休息和入睡。
(5)引起事故。强烈噪声可导致某些机器、设备、仪表、甚至建筑物的损坏或精度等均下降;在某些特殊场所,强烈的噪声可掩盖警告音响等,引起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12.噪声危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噪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l)噪声的强度和频率组成。噪声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噪声在80dB(A)以下,对听力的损害甚小,在引则m(A)以上,对听力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而140dB(A)的噪声,在短期内即可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噪声的频率对于噪声危害程度的影响很大,高频噪声较低频噪声的危害更大。
(2)噪声工龄和每个工作目的接触时间。工龄加长,职业性耳聋的发生机率越大;噪声强度越大,出现听力损失的时间越短。噪声强度虽不很大,但作用时间极长时,也能引起听力损失。
(3)噪声的性质。强度和频率经常变化的噪声,比稳定噪声的危害更大。脉冲噪声、噪声与振动同时存在等情况,对听力损害更大。
(4)个人防护与个体感受。佩戴个人防声用具可以减缓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个体对噪声的感觉,影响听力损失的程度和发病机率。
13. 预防噪声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答:采用一定的措施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和减少噪声危害。这些措施主要有:
(1)消声。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和消除噪声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以低声或无声工艺或设备代替产生强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将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和居民区均是噪声控制的有效手段。
(2)控制噪声的传播
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吸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地板、门窗等。
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毛毡、泡沫塑料、棉絮等。
合理规划厂区、厂房。在产生强烈噪声的作业场所周围,应设置良好的绿化防护带,车间墙壁。须面、地面等应设吸声材料。
(3)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合理使用耳塞。防声耳塞、耳罩具有一定的防声效果。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dB,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更好。
合理安排劳动制度。工作日中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作业的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4)卫生保健措施。接触噪声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验。
以听力检查为重点,对于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加以治疗和观察,重者应调离噪声作业。
就业前体检或定期体检中发现明显的听觉器官疫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疫病者不得参加接触强烈噪声的工作。
14.什么是生产性振动?哪些作业易发生生产性振动?
答:振动的是指一种运动状态随时间在位移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交替变化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运转、撞击或运输工具行驶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生产过程中经常接触的振动源有:
(1)风动工具。如铆钉机、凿岩机、风铲、捣固机、风钻等。
(2)电动工具。如电钻、冲击钻、砂轮、电锤等。
(3)运输工具。蒸气机车、内燃机车、汽车、飞机、摩托车等。
(4)农业机械。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从事上述作业的人员,均不同程度受到生产性振动的危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9 05:04 , Processed in 0.02606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