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甲(苯)酚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0 11:5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073
  
  
    CAS号
    108-39-4
  
  
    中文名称
    3-甲(苯)酚
  
  
    英文名称
    3-methylphenol;m-Cresol
  
  
    别    名
    间甲(苯)酚;3-甲基苯酚
  
  
    分子式
    C7H8O;HOC6H4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分子量
    108.13
    蒸汽压
    0.13kPa/52℃ 闪点:86℃
  
  
    熔    点
    10.9℃ 沸点:202.8℃
    溶解性
    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氢氧化钠水溶液等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03;相对密度(空气=1)3.7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主要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并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多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甲酚对人体组织的腐蚀性很强,如不迅速完全除去,能引起灼伤。皮肤接触时可能立即没有任何感觉。但在几分钟之后,会发生强烈刺痛和灼痛,继之感觉丧失。受影响的皮肤出现皱纹、变白、软化,随后可能发生坏疸。此化学品如接触眼,能引起角膜损伤,并影响视力。皮肤反复或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中,能引起皮疹,并可能引起皮肤变色。如通过呼吸道吸入,经皮肤吸收或吞服,可能引起全身性中毒,在20或30分钟内就可能出现征候和症状,患者无力、头痛、景晕、视力减弱、耳鸣,并有呼吸加快精神错乱或神志丧失,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低浓度甲酚通过上述途径能引起慢性中毒,其中毒的症状和征候包括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流涎、腹泻、食欲减退、头痛、昏厥、眩晕、精神紊乱以及皮疹。如肝和肾严重损害,可能引起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42mg/kg(大鼠经口);2050mg/kg(兔经皮)

  致癌性: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4800mg/kg(12周,间歇),致肿瘤阳性。  


  污染来源:间甲酚可用作消毒剂,矿物浮集剂,有机合成、染料、塑料和抗氧剂的中间体。可用于合成树脂、炸药、防腐剂、薰蒸剂。还可用于纺织、制药、墨水制造及生产电影胶片用的重要原料。间甲酚也是高效低毒农药如速灭威等的原料,是制造香料、树脂的原料。以上生产或使用间甲酚的行业在生产和贮运过程中,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均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和人类造成危害。  

  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水中浓度11.4mg/L时,未驯化的活性污泥对氨氮的硝化作用被抑制75%,浓度40mg/L时,荧光假单孢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浓度600mg/L时,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空气和废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氯亚胺二溴苯醌比色法
    《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企业空气
  



5.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前苏联(1978)
    环境空气中基本安全浓度
    0.02mg/m3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1mg/L

    二级:0.2mg/L

    三级:0.5mg/L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04mg/L
  
  
     
    嗅觉阈浓度
    0.27ppm
  






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间甲酚常温下为液体。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间甲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间甲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间甲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间甲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间甲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间甲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9 07:30 , Processed in 0.02684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