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B1671-81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1:19:0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标准名称
增塑剂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GB1671-81


标准说明






    增塑剂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气与火焰接触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开口杯法闪点。
    1、仪器
    开口闪点测定仪器(符合XY3609-66《开口闪点测定器技术条件》的规定,见图1);
    温度计(符合GB514-75《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的规定);
    电炉(1000W万用电炉)。
    2、准备工作
   2.1 内坩埚用无铅汽油或乙醇洗涤后,放在电炉上加热,除去遗留的汽油或乙醇,待内坩埚冷却至室温时,放入装有细砂(40-60目经过煅烧处理)的外坩埚中,细砂表层距内坩埚的口部边缘约12mm,并使内坩埚与外坩埚底部之间保持厚度5-8mm的砂层。对闪点在300℃以上的试样进行测定时,两只坩埚底部之间的砂层厚度允许酌量减薄,但在试验时必须仍能保证本标准第3条第(1)款规定的升温速度。
   2.2 试样注入坩埚时,对于闪点在210℃以下的试样,液面装到距离坩埚口部边缘12mm处(即内坩埚上刻线处)对于闪点在210℃和210℃以上的试样,液面装到距离口部边缘18mm处(即内坩埚下刻线处),试样向内坩埚注入时,不应泄出,而且液面以上的坩埚壁不应沾有试样。试样温度与室温相差较大时,装入坩埚前应预先放至室温。
   2.3 将装好的坩埚平稳地放置在支架上的铁环中。再将温度计垂直地固定在温度计夹上,温度计必须放在内坩埚中央,其水银球的中心点,距坩埚底和液面成为大约相等的距离。
   2.4 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使闪点现象能够看得清楚。
   2.5 记录大气压力。
    3、测定步骤
   3.1 加热外坩埚使试样逐渐升温,当试样温度达到预计闪点前60℃时,调整加热速度,以使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40℃时能控制升温速度为4±1℃/min。
   3.2 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10℃时,将点火器的火焰调整到3-4mm,放到距离试样表面10-14mm处,并在该处水平面上靠温度计附近与坩埚内径平行作直线移动,从坩埚的一边移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为2-3s。试样温度每升高2℃,应重复一次点火试验,接近预期闪点前4-6℃时,应每升高1℃重复一次点火试验。
   3.3 试样液面上方最初出现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依同法测定两次。
注:①试样蒸气的闪点同点火器的火焰不应混淆。
    ②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10℃时,必须严格按照步骤操作。
   3.4 连续测定的两个结果,闪点差数不应超过2℃,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闪点。
   3.5 大气压力低于9.9325*104Pa时,试验所得的闪点按式(1)修正(精确度1℃)。
               T760=Tp+K(760-P)                                      (1)
式中       T760——相当于760mmHg大气压力的闪点,;
            Tp——在试验条件测得的闪点,;
             P——试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力,mmHg;
             K——试验常数。对邻苯二甲酸酯、二元酸酯、二元醇酯、环氧酯等增塑剂其值为0.063;对烷基磺酸苯酯增塑剂为0.044。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6 00:18 , Processed in 0.03100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