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十五)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1:49:5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30.1.5.1.1 色谱柱:长为2m的玻璃柱或不锈钢柱子。
  30.1.5.1.2 固定相:80~100目的GDX-103。使用前需在200℃下活化1~2天。  
  30.1.5.1.3 温度:柱温为160℃;检测器温度为200℃,汽化温度为200℃。  
  30.1.5.1.4 载气:高纯氮(N2),流速为每分钟45ml。  
  30.1.5.2 测定  
  30.1.5.2.1 水样采集及测定  
  30.1.5.2.1.1 取装有约0.1g抗坏血酸的50ml试管(30.1.3.3),带至现场直接取样。使水样充满全管(不得有气泡),立即用垫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反口橡皮塞塞好,至实验室后,用细铁丝将橡皮塞扎紧(若不能当时进行测定,需于冰箱内保存,但不得超过4h)。  
  30.1.5.2.1.2 将长针头穿透橡皮塞插入管中,使针尖恰好达到50ml标线处,再插入一个注射针头。装置如图9,通人氮气(表压:0.2kgf/cm2),使水样排出至50ml标线处,取下针头。30.1.5.2.1.3 将此管放入40℃水浴中平衡40min。  
  30.1.5.2.1.4 在保温情况下用50μl注射器从瓶塞处抽取50μl上部气体,注入色谱仪,测定峰高值。  
  30.1.5.2.2 配制标准系列,需与样品同时配制。  
  30.1.5.2.2.1 取7个100ml容量瓶各加纯水约97ml,分别加入氯仿标准溶液(30.1.4.2)0、0.20、0.40、0.80、1.20、1.60及2.00ml(浓度各为0、10、20、40、60、80及100μg/L)和四氯化碳标准溶液(30.1.4.3)0、20、40、80、120、160及200μl(浓度各为0、1、2、4、6、8及10μg/L),加纯水定容至100ml。  
  30.1.5.2.2.2 摇匀后立即倾入装有0.1g抗坏血酸的50ml试管(30.1.3.3),以下步骤按30.1.5.2.1.1~30.1.5.2.1.4 操作。  
  30.1.5.2.3 绘制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中氯仿和四氯化碳浓度。  
  30.1.6 计算  
  根据样品中氯仿、四氯化碳的峰高值,直接从校准曲线上查出水样中氯仿、四氯化碳浓度(μg/L)。  
  若水样经稀释后测定的,需乘以稀释倍数。  
  31 四氯化碳  
  同第30章氯仿测定。  
  32 苯并(a)芘  
  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中有代表性的化合物之一,致癌作用极强,但遇光易分解。因此,水样需用棕色瓶装,采样后尽快分析。  
  32.1 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32.1.1 应用范围  32.1.1.1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清洁的水源水中苯并(a)芘含量。
  32.1.1.2 水中含有的一般物质不干扰测定。  
  32.1.1.3 苯并(a)芘的最低检测量为5.0ng,若取2L水样测定,最低检测浓度为2.5ng/L。  
  32.1.2 原理  
  水中多环芳烃能为环己烷萃取并为活化氧化铝所吸附,以苯洗脱浓缩后于乙酰化滤纸上层析,将多环芳烃分离,苯并(a)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紫色荧光斑点,取下以丙酮洗脱,其洗脱液的荧光强度与苯并(a)芘含量成正比,可定量测定。  
  32.1.3 仪器  
  32.1.3.1 3000ml磨口瓶。  
  32.1.3.2 2000ml分液漏斗(活塞勿涂油)。  
  32.1.3.3 层析柱:可用25ml酸式滴定管。  
  32.1.3.4 KD浓缩器。  
  32.1.3.5 层析缸:21cm×13cm×30cm。  
  32.1.3.6 5ml具塞比色管。  
  32.1.3.7 振荡器。  
  32.1.3.8 电热磁力搅拌器。  
  32.1.3.9 254nm紫外分析仪。  
  32.1.3.10 荧光分光光度计。  
  32.1.4 试剂  
  本试验所用的环己烷、丙酮及苯均需重蒸后使用。  
  32.1.4.1 苯并(a)芘标准贮备液:称取5.00mg苯并(a)芘(C20H12,简称Bap)用少量苯溶解后,加环己烷定容至50.0ml。1.00ml含100μgBap。装入棕色瓶,贮于冰箱内,备用。  
  32.1.4.2 苯并(a)芘标准溶液:吸取定量的苯并(a)芘贮备液(32.1.4.1)用环己烷稀释至1.00ml含0.10μg Bap。装入棕色瓶,贮于冰箱内,备用。  
  32.1.4.3 玻璃纤维滤纸。  
  32.1.4.4 活化氧化铝:取250g100~200目层析用中性氧化铝(Al2O3)于140℃活化4h。冷后装瓶,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32.1.4.5 乙酰化混合液:量取290ml苯,210ml乙酸酐,加入0.11ml浓硫酸,混匀即可。  
  32.1.4.6 无水乙醇。  
  32.1.4.7 展开剂:1+2二氯甲烷-无水乙醇溶液。  
  32.1.4.8 乙酰化层析滤纸:将7.5cm×27cm的2号层析滤纸30~40张松松卷成圆筒状,逐张放入600ml烧杯中,纸筒中间放一个玻璃熔封的电磁搅拌铁芯,于通风柜中倒入乙酰化混合液(32.1.4.5),将滤纸全部浸泡,于室温(约21℃左右)电磁搅拌反应6h,然后放置至24h,取出滤纸条,自然挥干,再放入乙醇(32.1.4.6)浸泡4h,取出晾至微干,夹入粗滤纸之间,用玻璃板压平至干燥备用。  
  注:层析滤纸乙酰化反应的时间随室温的高低而适当缩短或延长,如室温约在15℃时,乙酰化时间可延长至40h左右。  
  32.1.5 步骤  
  以下步骤需在暗室内、有微弱黄灯下操作。  
  32.1.5.1 萃取:量取2000ml水样于3000ml磨口瓶(32.1.3.1)中,加入50ml环己烷,置振荡器上振摇5min,放置15min后移入分液漏斗中,分离水相,再加入50ml环己烷,重复萃取一次,合并两次萃取的环已烷溶液(均需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倾出,不得有水进入)。  
  32.1.5.2 柱层析及浓缩  
  32.1.5.2.1 氧化铝柱:将活化氧化铝(32.1.4.4)装入底部装有一层玻璃纤维滤纸(32.1.4.3)的25ml滴定管中,高度约为7~10cm,并加入少量环己烷将氧化铝浸润,不得有气泡。  
  32.1.5.2.2 全部环己烷萃取液通过氧化铝柱,多环芳烃被吸附在氧化铝柱上,未被吸附的其他杂质留在环已烷相中弃去。用20ml苯洗氧化铝柱,收集苯洗脱液。置于KD浓缩器内于60~70℃水浴中减压浓缩至约0.05ml。  
  32.1.5.2.3 空白和标准:取四份100ml环已烷,其中二份加入0.2ml Bap标准溶液(32.1.4.2),混匀,通过氧化铝柱。按32.1.5.2.2步骤操作浓缩至约0.05ml。  
  清洁水样,有机物含量低时,柱层析步骤可省略,即将水样的环己烷萃取液直接于KD浓缩器内浓缩至约0.05ml。空白和标准亦同样操作。  
  32.1.5.3 纸层析 32.1.5.3.1 点样:在乙酰化层析滤纸下端3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横线,横线两端各留出1.4cm,以2.3cm间隔点样。用玻璃毛细管(自制)依次点空白、标准及水样的浓缩液(32.1.5.2.3及32.1.5.2.2)。斑点直径不要超过3mm,为防止斑点扩散,点样过程中可用冷风吹干溶剂。平行样分别点两张层析滤纸。  
  32.1.5.3.2 层析:将已点样的滤纸悬挂在装有约2cm高的1+2二氯甲烷-乙醇展开剂(32.1.4.7)的层析缸中的玻璃架上。纸条下端浸入展开剂1cm深处,用透明胶纸密封层析缸,避光展开约20cm,取出纸条于暗处挥发干。  
  32.1.5.4 将已层析过的滤纸置紫外分析仪(32.1.3.9)中观察,用铅笔划出与蓝紫色Bap标准斑点同高度的空白及水样斑点范围。剪下并剪成细条放入比色管中加入4.0ml丙酮,盖严,用手或振荡器振摇1min。倾出丙酮洗脱液。  
  32.1.5.5 测定相对荧光强度:将丙酮洗脱液,装入1cm石英皿中,于激发波长为385nm下,分别测定发射波长为402、405、408nm处的荧光强度。  
  32.1.6 计算  33 滴滴涕
  滴滴涕和六六六(666)均系有机氯杀虫药剂,在水中性质稳定,并具有臭味。  
  33.1 气相色谱法  
  33.1.1 应用范围  
  33.1.1.1 本法采用电子捕获鉴定器,可分离鉴定滴滴涕和666的各种异构体。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  
  33.1.2 原理  
  水中有机氯农药经有机溶剂萃取浓缩后,由氮气载入色谱柱进行分离,载有有机氯农药的氮气进入电子捕获鉴定器,其出峰顺序为:  
  ①α—666;②Υ-666;③β-666;④δ-666;⑤o,p-DDE;⑥p,P-DDE;⑦o,p-DDT;⑧p,p-DDD;⑨p,p-DDT。  
  电子捕获鉴定器中具有一个放射源(3H或63Ni)的电离室,其β射线可使氮电离,并产生自由电子。向电离室正极施加电压,移动速度较快的自由电子形成恒定的电源。当氮气将有机氯农药载入电离室时,与自由电子反应形成负离子,导致电流量的降低,根据电流量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  
  33.1.3 仪器所用玻璃器皿均需经铬酸洗涤液浸泡。  
  33.1.3.1 具电子捕获鉴定器的气相色谱仪  
  固定相:3%OV-210(或QF-1)加0.5%OV-17固定液的Chromosorb W 酸洗硅烷化担体80~100。  
  色谱柱:长2m,内径3mm的玻璃管。  
  温度:镍源鉴定器柱温:185℃,气化室:250℃,鉴定器:225℃;氘源鉴定器柱温:180℃,气化室:220℃,鉴定器:195℃。  
  33.1.3.2 1000ml分液漏斗。  
  33.1.3.3 10ml具塞比色管。  
  33.1.3.4 5μl微量注射器。  
  33.1.4 试剂33.1.4.1 滴滴涕,666标准贮备溶液:称取α-666,β-666,Υ-666,δ-666和o,p-DDE,p,p-DDE,o,p-DDT,p,p-DDD,p,p-DDT各10.0mg,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33.1.4.2 滴滴涕、666标准溶液:用环己烷将标准贮备液分别稀释100倍,使各成为1.00ml含10.0μg的中间浓度溶液。  
  33.1.4.3 滴滴涕、666混合标准溶液:分别吸取33.1.4.2标准溶液:α-666、γ-666各0.10ml,δ-6660.2ml、β-666、o,p-DDE、p,p-DDE各0.50ml,o,p-DDT、p,pDDD、p,p-DDT各1.00ml,合并于10ml容量瓶中,加环己烷至刻度,摇匀。混合标准液1.00ml含α-666、Υ-666各0.10μg,δ-6660.20μg,β-666、o,p-DDE、p,p-DDE各0.50μg,o,p-DDT、p,p-DDD、p,p—DDT各1.00μg。根据仪器的灵敏度,用环己烷将此混合标准液再稀释成标准系列,贮存于冰箱中。  
  33.1.4.4 苯:色谱纯。  
  33.1.4.5 环己烷:重蒸馏。  
  33.1.4.6 硫酸:优级纯。  
  33.1.4.7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经350℃灼烧4h,贮存于密闭容器中。  
  33.1.4.8 4%硫酸钠溶液:称取4g无水硫酸钠(33.1.4.7),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33.1.5 步骤  
  33.1.5.1 萃取和净化  
  33.1.5.1.1 洁净的水样:取水样500~1000ml,置于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环己烷(33.1.4.5),充分振摇3min,静置分层,弃去水相。环己烷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33.1.4.7)脱水后,供测定用。  
  33.1.5.1.2 污染较重的水样:取水样500~1000ml,置于10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0ml环己烷(33.1.4.5),振摇3min,静置分层,弃去水相。加入2ml硫酸(33.1.4.6),轻轻振摇数次,静置分层,弃去硫酸相。加入10ml 4%硫酸钠溶液(33.1.4.8),振摇数次,分层后,弃去水相。环己烷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33.1.4.7)脱水后,供测定用。  
  33.1.5.2 吸取上述萃取液5.0μl注入色谱柱内,记录色谱峰,从标准曲线中分别查出滴滴涕和666各异构体的浓度。  33.1.5.3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混合标准溶液(33.1.4.3)5.0μl,注入色谱柱,以测得的峰高或面积为纵坐标,各单体滴滴涕和666的浓度为横坐标,分别绘制校准曲线。35 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35.1 平板法  
  35.1.1 应用范围  
  35.1.1.1 本法适用于测定饮用水和水源水中的细菌总数。  
  35.1.1.2 所测定的细菌总数增多说明水被生活废弃物污染,但不能说明污染的来源。因此必须结合总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35.1.2 原理  
  每种细菌都有它一定的生理特性,培养时应用不同的营养条件及其他生理条件(如温度、培养时间、pH、需氧性质)去满足其要求,才能分别地将各种细菌培养出来。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做到。一般是根据测定要求而采用常用方法进行细菌总数的测定,所测定的结果,只包括在所使用的条件下生长的细菌总数。  
  35.1.3 仪器  
  35.1.3.1 高压蒸汽灭菌器。  
  35.1.3.2 干热灭菌箱。  
  35.1.3.3 恒温箱。  
  35.1.3.4 冰箱  
  35.1.3.5 放大镜。  35.1.3.6 试管、平皿(直径9cm)、刻度吸管等,置于于热灭菌箱中160℃灭菌2h。
  35.1.4 培养基
  35.1.4.1 成分:

  蛋白胨     10g
  牛肉膏     3g
  氯化钠     5g
  琼脂    10~20g
  蒸馏水   1000ml

  35.1.4.2 制法
  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整pH为7.4~7.6,过滤,分装于玻璃容器中,经121℃灭菌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35.1.5 步骤
  35.1.5.1 生活饮用水
  35.1.5.1.1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灭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摇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次检验时应做一平行接种,同时另用一个平皿只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35.1.5.1.2 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进行菌落计数,即为水样1ml中的细菌总数。
  35.l.5.2 水源水
  35.1.5.2.1 以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稀释液。
  35.1.5.2.2 吸取1:10的稀释液1ml注入盛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成1:1000、1:10000稀释液等备用。吸取不同浓度的稀释液时必须更换吸管。
  35.1.5.2.3 用灭菌吸管取2~3个适宜浓度的稀释液1ml,分别注入灭菌平皿内。以下操作同生活饮用水的检验步骤。
  35.1.6 菌落计数及报告方法
  作平皿菌落计数时,可用眼睛直接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应求出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供下一步计算时应用。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若其中一个平皿有较大片状菌落生产时,则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产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皿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然后再求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35.1.7 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
  35.1.7.1 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者进行计算,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即以该平均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8例1)。
  35.1.7.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应按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乎均数,若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见表18例2及3)。
  35.1.7.3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8例4)。
  35.1.7.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8例5)。
  35.1.7.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见表18例6)。
  35.1.7.6 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在二位有效数字后面的数值,以四舍五入方法计算,为了缩短数字后面的零数也可用10的指数来表示(见表18“报告方式”栏)。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水样的稀释倍数。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6 06:41 , Processed in 0.03105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