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出口蜂蜜检验方法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1:51:1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进出口蜂蜜检验方法                  SN/T
0852-2000
Method for the inspection of honey for import export     代替  ZB 10-1983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编写的.本标准是对原专业标准ZB
10-1983《出口蜂蜜检验方法》的修订。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ZB 10-198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国君、王宝根。.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蜂蜜的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蜂蜜的检验。
注: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经自身含有特殊物质进行充分酿造而成的甜物质。
2           取样
2.1 数量
以不超过25t为一个取样单位。
100件以下,抽取10%,但不得少于5件。
101"500件,增加部分抽取5%;
501"1000件,增加部分抽取4%;
1000件以上,增加部分抽取2%;
每件抽取样品不少于100 g.
在同一取样单位中,如果生产批次不同应按生产批号分别取样。
2.2 用具
2.3.1取样管:不锈钢管,长约115cm、直径约2.5cm;玻璃管。
2.3.2混样器:搪瓷桶(或杯).
2.3.3单套杆:不锈钢制.
2.3.4样品瓶: 500mL磨砂具塞广口玻璃瓶.
2.4  方法
按报验单所列的品名、包装、标志、件数、重量等查核批次相符后,按规定的取样件数,逐件开启,将取样管缓缓放入中部或三分之二的部位吸取样品,倾入混样器,将所取样品混合均匀,装入清洁干燥的样品瓶内,贴上标签。标签上应标明报验号、报验单位、商品名称、批号、报验数量、取样日期和取样人。如遇蜂蜜结晶时,则用单套杆或取样管插到底,抽取样品,混匀。
注:各检测机构可以因商品品质差异、包装及储存情况不同或参照合同规定,酌情变更取样单位、数量及方法。
3           检验方法
3.1 试样的制备
   未结晶的样品将其用力搅拌均匀。有结晶析出的样品,可将样品瓶盖塞紧后,置于不超过60
0C的水浴中温热,待样品全部融化后,搅匀,迅速冷却至室温以备检验用。在融化时必须注意防止水分侵入。测定羟甲基糠醛或酶值的试样应直接混和称样。
3.2 色泽
蜂蜜具有应有的色泽。按色泽深浅分为水白色、特白色、白色、特浅琥珀色、琥珀色、深色等数种。用卜方特比色计比色。按表1进行分级。
表1  分级范围
      色泽名称卜方特比色计色值,mm色泽名称卜方特比色计色值,mm
      水白色
      特白色
      白色
      特浅琥珀8以下
      16以下
      34以下
      50以下浅琥珀色
      琥珀色
      深色彩
        
      85以下
      114以下
      140以下  
测定方法:将不含气泡的试样倒入卜方特比色槽内,以卜方特比色计进行比色读取色值后按表1确定色泽。
3.3 气味和味道
   蜂蜜应具有其正常的气味和味道.
   检验方法:用清洁的玻璃棒搅拌试样,嗅其气味;再用下班棒挑起蜂蜜,尝其味道.
3.4  水分
3.4.1仪器
3.4.2阿贝折光计.
3.4.3超级恒温器.
3.4.4试样的制备:见3.1.
3.4.5操作程序
3.4.5.1将阿贝折光计与超级恒温器连接好,并将超级恒温器的温度调至所需的温度.
3.4.5.2折光计的校正:在测定样品折光指数前,先用新鲜的蒸馏水按表2校正折光读计的折光指数.
表 2 蒸馏水折光指数
      温度,0C折光指数温度, 0C折光指数
      141.333 5251.3325
      161.333 3261.3324
      181.333 2281.3322
      201.333 0301.3319
      221.332 8 381.3308
      241.332 6401.3305  
调节通过折光计的水流温度恰为4 0
0C.分开折光计两面棱镜,用脱脂棉蘸蒸馏水拭净(必要时可蘸二甲苯或乙醚拭净),然后用干净的脱脂棉(或擦镜纸)拭干,待棱镜完全干燥后,用玻璃棒蘸取蒸馏水1"2滴,滴于下面的棱镜上,迅速闭合棱镜,对准光源,由目镜观察,旋转手轮,使标尺上的折光指数恰好为400C时水的折光指数,观察望远镜内明暗分界线是否在接物镜十字线中间.若有偏差,则用附件方孔调节板手转动示值调节螺丝,使明暗分界线调到中央.调整完毕后,在测定样品时,不允许再转动调节好的螺丝.
3.4.6样品测定
在测定前先将棱镜擦洗干净,以免留有其他物质影响测定精度.用玻璃棒蘸取混匀的试样1"2滴,滴于下面的棱镜上,迅速闭合棱镜,静置数秒钟,以待样品达到40
0C.对准光源,由目镜观察,转动补偿器螺旋,使明暗分界线清晰;转动标尺指针螺旋,使其明暗分界线恰好通过接物镜上十字线的交点,读取标尺上的折光指数,同时核对温度,应恰为40
0C.
3.4.7结果计算
水分按式(1)计算;
X=100-[78 390.7(n-1.476 8)]……………………(1)
式中:X——试样中的水分含量,%;
    n——试样在40 0C时的折光指数
   平行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2%.
   如在20 0C时测读折光指数,可按表3换算为水分的百分率.在室温时测读折光指数时,可按式(2)换算到20 0C时的折光指数.
折光指数(20 0C)=n 0.000 23(t-20) ……………………(2)
式中n——在室温t 0C时的折光指数;
    t——读取折光指数时的温度.
   平行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2%.
   注:如有争义,用在40 0C测定折光指数的方法检验.
表3  蜂蜜水分换算
      折光指数,20 0C水分,%折光指数,20 0C水分,%折光指数,20 0C水分,%
      1.504 413.01.493 517.21.483 021.
      1.503 813.21.493 017.41.482 521.6
      1.503 313.41.492 517.61.482 021.8
      1.502 813.61.492 017.81.481 522.0
      1.502 313.81.491 518.01.481 022.2
      1.501 814.01.491 018.21.480 522.4
      1.501 214.21.490 518.41.480 022.6
      1.500 714.41.490 018.61.479 522.8
      1.500 214.61.489 518.81.479 023.0
      1.499 714.81.490 019.01.478 523.2
      1.499 215.01.488 519.21.478 023.4
      1.498 715.21.488 019.41.477 523.6
      1.498 215.41.487 519.61.477 023.8
      1.497 615.61.487 019.81.476 524.0
      1.497 115.81.486 520.01.476 024.2
      1.496 616.01.486 020.21.475 524.4
      1.496 116.21.485 520.41.475 024.6
      1.495 616.41.485 020.61.475 524.8
      1.495 116.61.484 520.81.474 025.0
      1.494 616.81.484 021.0  
      1.494 017.01.483 521.2   
3.5  酸度
   酸度指中和每100 g试样所需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3.5.1试样的制备:见3.1.
3.5.2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5.2.1 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溶解4 g氢氧化钠于1L经煮沸而冷却的水中,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样)按下法标定其规定浓度.
称取预先在125 0C时干燥过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0.8 g"0.9 g(精确至0.000 2
g),置于350mL锥形瓶中,用50mL经煮沸后冷却的水溶解,加入2"3滴1%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以在10 s内不褪色为终点.
按式(3)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C=m÷(V×0.204 2)……………………………(3)
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滴定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204 2——与每毫升氢氧化钠[c(NaOH)=1.000 mol/L]标准溶液相当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3.5.2.2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
3.5.3 操作程序
称取试样10 g(精确至0.001 g),溶于75mL经煮沸后冷却的水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0 s内不褪色为终点.
3.5.4 结果计算
按式(4)计算试样的酸度:
X=[ (V×C)÷m]×100……………………………(4)
式中:X——试样的酸度,%;
V——滴定所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试样的质量,g;
注:如蜂蜜颜色过深,可称取试样5 g,或者用百里酚蓝批示剂代替酚酞提示剂.
3.6  淀粉酶值
淀粉酶值指1 g蜂蜜所含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1%淀粉溶液的毫升数.
3.6.1试样的制备3.1
3.6.2分光光度法
3.6.2.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6.2.1.1碘贮备液:溶解8.8g碘于含有22g碘化钾的(30"40)mL水中,然后用稀释至1000mL.
3.6.2.1.2 0.000 35mol/L碘溶液:溶解20
g碘化钾于盛有(30"40)mL水的5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碘贮备液,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每隔一天重新配制.
3.6.2.1.3乙酸缓冲液(PH5.3):溶解87
g乙酸钠(CH3COONa·3H2O)于400mL水中,并将10.5mL冰醋酸溶解于少量水中.然后将两者混合并加水定容至500mL,用乙酸调节到PH5.3.
3.6.2.1.4 0.5mol/L氯化钠:溶解14.5 g氯化钠于已煮沸过的水中,并定容至500mL.
3.6.2.1.5可溶性淀粉:分析纯,使用前应测定其蓝值.
准确称取适量淀粉(相当于干态 1
g)于250mL高型烧杯中,加80"90mL蒸馏水,于石棉网上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热至沸,然后用小火保持微沸3min,加盖并冷却至室温,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放入40
0C水浴中使溶液达到此温度,并在40 0C时用蒸馏水(40 0C)定容,此淀粉溶液置于40 0C恒温水浴中供测定样品用.
3.6.2.2仪器
a)         恒温水浴锅:(40 -0.2) 0C.
b)        分光光度计.
3.6.2.3操作程序
3.6.2.3.1样液的制备:称取10
g试样于50mL烧杯中,加5.0mL乙酸缓冲液和20mL蒸馏水,搅拌混合,使样品完全溶解.然后移入事先加有3.0mL氯化钠溶液的5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
注:缓冲溶液一定要加在蜂蜜与氯化钠溶液混合之前.
3.6.2.3.2淀粉溶液的标定:取上述配制的淀粉溶液5mL于已经达到40 0C的10mL蒸馏水,充分混合,取此溶液1.0mL加入盛有10mL
0.00035mol/L碘溶液的大试管(内径36mm、长200mm)中,用35mL蒸馏水稀释并充分混合,于分光光度计66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读取吸光度。吸光度值应为0.760 -0.020,并记录加水的量(V
mL).
3.6.2.3.3吸光度的测定,准确吸取10mL样液于试客中,置于(40 -0.2)0C水浴中,15min后加入5.0mL淀
粉溶液(400C),并开始记时,每隔 5min,吸取此溶液1mL,加入事先盛有10mL碘溶液(0.000 35mol/L)碘溶液和蒸馏水(V
mL)的大试管中,混匀,立即于分光光度计660nm波长玻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并记录其读数.继续每隔5min取1mL按上述操作步骤测定其吸光度低于0.235以下.
3.6.2.4结果计算
将吸光度和对应的时间(min)在坐标纸上标出.连接各点,至少要最后三点连成直线,求得反应液的吸光度达到0.235时所需的时间(min),以此时间(min)除300所得的值即为被测样品的淀粉酶值.
3.6.3  试管法
3.6.3.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6.3.1.1 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2 g氢氧化钠溶解于1L经煮沸而冷却的蒸馏水中.
3.6.3.1.2 0.1mol/L氯 化钠溶液:0.59 g氯化钠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3.6.3.1.3 0.02mol/L乙酸溶液:取1mL冰乙酸,加入800mL蒸馏水中.
3.6.3.1.4 1%淀粉溶液:准确1.0
g(以干态计)可溶性淀粉于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使成薄浆,加入60mL沸蒸馏水,在搅拌下煮沸(1"2)min,使淀粉溶液透明.稍冷,用蒸馏水将淀粉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注:上述淀粉溶液应临用时配制,其PH值约为4.8"5.5,取0.2mL淀粉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30mL,加0.05mol/L碘溶液试验时,应呈纯蓝色.
3.6.3.1.5 0.05mol/L碘溶液:13 g的再升华碘和18 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混匀,保存于棕色具塞瓶中.
3.6.3.1.6酚酞批示剂:1%乙醇溶液.
3.6.3.2 测定步骤
称取试样10 g(精确至0.01
g),溶解于(50"70)mL蒸馏水中,加酚酞批示剂1滴,用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将此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取大小相同的试管12个,做好序号标记,按表4分别按顺序加入蜂蜜试样溶液、蒸馏水、0.02mol/L乙酸溶液、0.1mol/L氯化钠溶液和1%淀粉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应混匀后再加一种试剂),混匀,立即将所有试管同时浸入40
0C  -2
0C水浴中,使试管液面浸入水浴下面约2.5cm并在此温度下放置1h.取出后立即在水浴中冷却.随即在每一个试管中加入1滴0.05mol/L碘溶液,摇匀后立即观察(必要时可多加1滴碘溶液观察).此时各试管的颜色顺序为由黄色经红色、紫红色、紫色至蓝色.根据紫红色试管号数由表4查得被测样品的淀粉醚值.
注:
1         本试验所用蒸馏水均需预经煮沸、冷却.
2         如有争议时,以分光光度法为促裁法.
表  4  蜂蜜淀粉酶值
      试管序号蜂蜜试样溶液mL蒸馏水mL0.02mol/L乙酸溶液mL0.1mol/L氯化钠溶液mL1%
      淀粉溶液mL总体积mL淀粉
      酶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0
      10
      10
      7.7
      6.0
      4.6
      3.6
      2.8
      2.1
      1.7
      1.3
      1.04.0
      2.5
      0.0
      2.3
      4.0
      5.4
      6.4
      7.2
      7.9
      8.3
      8.7
      9.0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1.0
      2.5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1.0
      2.5
      5.0
      6.5
      8.3
      10.9
      13.9
      17.9
      23.8
      29.4
      38.5
      50.0  

3.7  羟甲基糠醛
3.7.1试样的制备:见3.1.
3.7.2比色法
3.7.2.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7.2.1.1巴比妥酸溶液:称取500mg巴比妥酸于烧杯中,加70mL蒸馏水,置于热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其溶解,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
3.7.2.1.2对甲苯胺溶液:称取10.0 g对甲苯胺,溶解于约
50mL的异丙醇中,温热溶解后用异丙醇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冰乙酸,冷却,再用异丙醇定容光焕发至刻度.溶液配制后贮存于暗处24h 后方能使用.
3.7.2.1.3无氧蒸馏水:经煮沸、冷却的蒸馏水.
3.7.2.2  仪器
分光光度计(550nm).
水浴锅.
3.7.2.3操作程序
   称取10 g样品,溶于20mL无氧蒸馏水中,并用无氧蒸馏水将样品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此样液为待测液,应立即进行下列测定.
分别吸取2.0mL样液于2个试管中,并在每个试管中加入5.0mL对甲苯胺溶液,然后在一个试管中加入1mL无氧蒸馏水(作空白对照),另一个试管中加入1.0mL巴比妥酸溶液,两试管立即振摇混合,于分光光度计55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空白为对照测定样品的吸光度,读取达到的最大吸光度.
3.7.2.4 结果计算
羟甲基糠醛(HMF)按式(5)计算;
X=A×19.2……………………………(5)
式中:X——每100 g样品中羟甲基糠醛的毫克数,mg/100 g;
A——吸光度.
3.7.3  紫外分光光度法
3.7.3.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7.3.1.1澄清剂I;溶解15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于水中,稀释至100mL.
3.7.3.1.2澄清剂II;溶解30 g乙酸锌[ZN(CH3 CO2) 2·2H2O]于水中,稀释至100mL.
3.7.3.1.3 0.20%亚硫酸氢钠溶液:溶解0.20 g亚硫酸氢钠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临用时配制.
3.7.3.2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284nm,336nm).
3.7.3.3 样液的制备
称取样品5 g(准确至0.001
g),用约25mL水溶解并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澄清剂I,混合,再加入0.5mL澄清剂II,混合,用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可加入1滴乙醇以消除表面的泡沫).混匀,过滤,弃去最初的10mL滤液.
3.7.3.4 操作程序
   
吸取滤液各5mL于2个试管(直径18mm,长150mm)工,在一个试管中加入5mL亚硫酸氢钠溶液(0.20%),混匀作为参比液.另一个试管中加入5mL蒸馏水,混匀,作为待测液.然后用参比液为对照,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284nm和336nm处,测定待测液的吸光度(如果吸光度大于0.6,则用蒸馏水稀释待测液,用0.20%亚硫酸氢钠溶液同样稀释参比液,计算时将吸光度乘以稀释倍数).
3.7.3.5结果计算
羟甲基糠醛按式(6)计算;
X=[ (A284-A336)×14.97×5]÷m……………………………(6)
式中:X——试样中羟甲基糠醛含量,mg/100 g;
    14.97——换算系数;
A284——于284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A386——于336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
m——样品质量,g.
注:如有争议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仲裁法.定性鉴定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3.8  还原糖含量
3.8.1试样的制备:见3.1.
3.8.2铁氰化钾法
3.8.2.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8.2.1.1 1%铁氰化钾溶液:溶解10
g铁氰化钾于水,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定容至刻度.按下法标定其滴定度.称取在减压(不超过50mmHg)下不超过700C干燥的纯蔗糖1g(精确至0.000
2g),用水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吸取此溶液25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25mL水和5mL浓盐酸(比重1.19).将容量瓶置于700C水浴中,使瓶中溶液在(2"2.5)min内加热至(67"69)
0C,并在690C保持(7.5"8)min,使全部加热时间为10min.取出,置流水下冷却至200C.加入约7mL氢氧化钠溶液(30%),然后用稀氢氧化钠(约5%)中和至恰恰相反呈微碱性,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再近按3.8.3.2进行标定,按式(7)计算出每10mL
1%铁氰化钾溶液相当于转化糖的质量(g),即滴定度(T).
T=[(m×V)÷(1000×0.95)]×100……………………………(7)
式中:X——滴定度(每10 mL 1%铁氰化钾溶液相当于转化糖的质量),g;
  m——纯蔗糖的质量,g;
    V——滴定所耗糖液的体积,mL;
0.95——蔗糖换算为转化糖的系数
3.8.2.1.2 1%次甲基蓝批示剂:溶解1 g次甲基蓝于100mL水中.
3.8.2.1.3氢氧化钠水溶液:10%.
3.8.2.2  操作程序
3.8.2.2.1样液的制备
称取5g称取样品 (准确至0.000 2
g),于小烧杯中,用适量水溶解并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用干燥滤纸过滤于干燥的烧杯中,用移液管吸取此液25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样液为转化前还原糖待测液.
3.8.2.2.2预滴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铁氰化钾溶液(1%)和2.5mL氢氧化钠溶液(10%)置于100mL锥形瓶中,用水稀释1倍(此时可在瓶中加几粒玻璃珠),置于石棉网上煮沸,加1滴次甲基蓝批示剂.用小保持瓶中溶液沸腾,将盛有样液的滴定管移至锥形瓶上,用样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下所耗样液的毫升数.
3.8.2.2.3滴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铁氰化钾溶液(1%)和2.5mL氢氧化钠溶液(10%)置于100mL锥形瓶中,用水稀释一倍(此时可在瓶中加几粒玻璃珠),从滴定管中放入较上述预滴定时所耗量少(0.2"0.3)mL的样液,然后置石棉网上将瓶中溶液迅速煮沸并令其继续沸腾1min.,加1滴次甲基蓝批示剂.立即用样液趁沸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下所耗样液的毫升数.
3.8.2.3结果计算
      还原糖含量按式(8)计算:
X=[(T×4000)÷(V×m)]×100……………………………(8)
式中:X——试样中还原糖含量(以转化糖计),g;
T——滴定度,每10mL 1%铁氰化钾溶液相当于转化糖的质量,g;
V——滴定10mL 1%铁氰化钾溶液所耗样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平行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为0.5%.
3.8.3   斐林氏容量法
3.8.3.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3.8.3.1.1斐林溶液A:称取69.28 g硫酸铜(CUSO4·5H2O)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放置一天后备用。
3.8.3.1.2斐林溶液B:称取346 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和100 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8.3.1.3转化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9.500 0g蔗糖[经减压下(不超过50mmHg)不超过70
0C干燥的纯蔗糖],用水溶解后,加5mL浓盐酸,用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此时总体积约100mL。将此酸性溶液在室温下放置数日(12 0C "15
0C放置7天;20 0C "25 0C放置3天)后,用水稀释并定容至1000mL,混匀。此1%转化糖溶液为标准贮备液,可保存使用几个月。
使用时移取转化糖标准贮备液25mL,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小心进行中和,然后用水稀释并定容到100mL,混匀。此液为0.25%转化糖标准使用液。
3.8.3.1.4 1%次甲基蓝批示剂:称取1 g次甲基蓝,溶解于100mL水中.
3.8.3.2  操作程序
3.8.3.2.1斐林溶液的标定
   
准确吸取斐林溶液A、B各5mL于150mL锥形瓶中,将溶液A、B混合后,自滴定管加入转化糖标准使用液19mL,在石棉网上加热,煮沸则开始记时,煮沸2min时,加入3滴次甲基蓝批示剂,然后在保持微沸的情况下,继续滴加转化糖标准使用液直至次甲基蓝的蓝色消失为止,记下所耗的转化糖标准使用液的毫升数(加入指示剂后的滴定要在1min内完成).
当转化糖标准使用液滴定量以20.36mL能完全还原斐林溶液中的铜时,表示斐林溶液具有规定的含铜量.滴定量20.36mL -X
mL时,要使达到规定的含铜量,应校正斐林溶液A的浓度.当X mL极小时,可以用转化糖标准使用液的滴定毫升数,按式(9)计算斐林溶液的浓度(f):
f=V÷20.36……………………………(8)
式中:f——斐林溶液的浓度;
V——滴定所耗转化糖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3.8.3.2.2样液的制备
称取样品3g (精确至0.000 2
g)于5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吸取此溶液50mL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此稀释液作为转化前还原糖的待测液.
3.8.3.2.3预滴定
   
准确吸取斐林溶液A、B各5mL于150mL锥形瓶中混合,自滴定管加入还原糖待测定液15mL,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溶液煮沸时开始记时,煮沸至2min时,加入3滴次甲基蓝批示剂,然后在保持微沸的情况下继续滴加还原糖待测液,直至次甲基蓝的蓝色消失为止,记下所耗还原糖待测液的的体积(mL)(加入指示剂后的滴定要在1min内完成).
3.8.3.2.5结果计算
   还原糖含量按式(10)计算:
X=[(a×f)÷(V×m)]×100……………………………(8)
式中:X——试样中还原糖含量(以转化糖计),%;
a——按莱茵-埃农糖类定量表(见表5)查得所耗还原糖待测液体积相对应的转化糖系数.;
f——斐林溶液的浓度;
V——滴定时所耗还原糖待测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平行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为0.5%.
        注:如有争议时以铁氰化钾法为仲裁法.
表5   莱茵-埃农糖类定量表
      所耗还原糖待测液mL相对应的
      转化糖系数所耗还原糖待测液mL相对应的
      转化糖系数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50.5
      50.6
      50.7
      50.8
      50.8
      50.9
      51.0
      51.0
      51.1
      51.2
      51.2
      51.3
      51.4
      51.4
      51.5
      51.5
      51.6
      51.6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
      48
      49
      5051.7
      51.7
      518
      51.8
      51.9
      51.9
      52.0
      52.0
      52.1
      52.1
      52.2
      52.2
      52.3
      52.3
      52.4
      52.4
      52.5
      52.5  
3.9  蔗糖含量
3.9.1试样的制备:见3.1.
3.9.2铁氰化钾法
3.9.2.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a)           盐酸:1.19kg/L(比重1.19).
b)          氢氧化钠溶液:30%.
c)          氢氧化钠溶液:10%.
d)          铁氰化钾溶液:1%,同3.8.2.1.1.
e)           次甲基蓝溶液:1%,同3.8.2.1.2.
3.9.2.2  操作程序
3.9.2.2.1样液的制备
   在铁氰化钾法测定转化前还原糖含量所制备的剩余样液中,用移液管吸取25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25mL水和5mL盐酸.将容量瓶置于70 0C
水浴中,在(2"2.5)min内加热至(67"69)0C,并在 69 0C保持 (7.5"8)min,使全部加热时间为10min.取出置流水下迅速冷却至20
0C,加入 30%氢氧化钠溶液7mL,然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约5%)中和至恰呈微碱性,用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液为转化后还原糖的待测液.
3.9.2.2.2预滴定:同3.8.2.2.2.
3.9.2.2.3滴定:同3.8.2.2.3.
3.9.2.3  结果计算和表示
   转化后还原糖含量按式(11)计算:
  X=(T×4000)÷(V×m)×100…………………………(11)
式中: x——试样中转化后还原糖含量,%;
T——滴定度(即每10mL 1%铁氰化钾溶液相当于转化糖的质量),g;
V——滴定10mL 1%铁氰化钾溶液所耗转化后还原糖待测液的体积,mL ;
m——试样的质量,g .
   平行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为0.5%.
   蔗糖含量按式(12)计算:
X=(A-B)×0.95……………………………………(12)
式中: x——蔗糖含量,%;
A——转化后还原糖含量,%;
B——转化前还原糖含量,%.
3.9.3 斐林氏容量法
3.9.3.1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a)         盐酸水溶液(1 1).
b)        氢氧化钠溶液:5mol/L.
c)        氢氧化钠溶液:1mol/L.
d)        斐林溶液A:同3.8.3.1.1.
e)         斐林溶液B:同3.8.3.1.2.
f)         次甲基蓝批示剂:1%同3.8.3.1.4.
3.9.3.2操作程序
3.9.3.2.1样液的制备
   在斐林氏容量法测定转化前还原糖含量所制备的剩余样液中,用移液管吸取50mL于200mL容量瓶中,加20mL水和10mL盐酸溶液(1 1).将容量瓶置于70
0C 水浴中,在(2"2.5)min内加热至(67"69)0C,并在 69 0C保持
(7.5"8)min,使全部加热时间为10min.取出,置流水下迅速冷却至20 0C,然后先用
30%氢氧化钠溶液,再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约5%)中和至恰呈微碱性,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液作为转化后还原糖的待测液.
3.9.3.2.2预滴定:按3.8.3.2.2同样操作.
3.9.3.2.3滴定:按3.8.3.2.3同样操作.
3.9.3.3  结果计算和表示
    转化后还原糖含量按式(13)计算:
  X=(a×4000)÷(V×m)×100…………………………(13)
式中:X——试样中还原糖含量(以转化糖计),%;
a——按莱茵-埃农糖类定量表(见表5)查得所耗还原糖待测液体积相对应的转化糖系数.;
f——斐林溶液的浓度;
V——滴定时所耗还原糖待测液的体积,mL;
  m——试样质量,g.
    平行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为0.5%.
        蔗糖含量按式(14)计算:
X=(A-B)×0.95……………………………………(14)
式中: x——蔗糖含量,%;
A——转化后还原糖含量,%;
B——转化前还原糖含量,%.
注:如有争议,以铁氰化钾法为仲裁法.
3.10  葡萄糖和果糖含量
3.10.1葡萄糖含量
3.10.1.1试样的制备见3.1
3.10.1.2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分蒸馏水.
3.10.1.2.1 0.1mol/L氢弹氧化钠溶液:称取氢氧化钠4 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3.10.1.2.2 0.025mol/L碘标准溶液:6.5 g碘和9.0
g碘化钾于研钵内,加水30ml研磨至完全溶解,略加稀释后用塞有玻璃丝的漏斗过滤于棕色玻璃瓶中,用经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至1L,混匀
3.10.1.2.3 0.05mol/L硫化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13 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和1
g无水碳酸钠溶解于经过煮沸并冷却的水中稀释至1000mL,混匀.将溶液保存于具塞的棕色瓶中,放置数晶后过滤备用.
标定法:称取(0.12"0.15) g于120 0C烘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精确至0.000 2 g )置于碘价瓶中,加25mL水溶解,加2g碘化钾及20mL
2mol/L硫酸,混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150mL蒸馏水,用0.05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近终点时加1mL
1%淀粉批示液,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做空白试验.按式(15)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X=[(V0-V)×C×0.09]÷[m×(20/500)]×100-0.50……………………………………(16)
式中: x——试样中葡萄糖含量,%;
V0——滴定空白时所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滴定样液时所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9——1mL碘标准溶液0.5 mol/L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g;
0.50——果糖还原碘溶液的经验数,%;
m——试样的质量,g。
3.10.2  果糖含量
根据3.8和3.10测得的还原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按式(17)计算果糖含量。
X=A-B……………………………………(17)
式中: x——试样中果糖含量,%;
A——试样中还原糖含量,%;
B——试样中葡萄糖含量, %。

附 录 A
(标准的附录)
羟甲基糠醛定性鉴定——费氏反应
A1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A1.1 1%间苯二酚盐酸溶液:溶解0.1 g间苯二酚于10mL浓盐酸[密度1.19kg/L(比重1.19)]中,溶液应为无色。临用时新鲜配制。
A1.2乙醚:应不含过氧化物、水分和醇等,滴入间苯二酚溶液应为无色,挥发后应无残留物。必要时用氯化钙干燥、蒸馏,加入金属钠后备用。
A2  操作程序
A2.1研磨法:取5.0
g试样,置于底部外径约7cm的研钵中,加入3mL乙醚,用钵锤研磨至乙醚完全挥发(约15min),然后每次加入3mL乙醚,每次研磨1min(约60次),使剩余乙醚约1mL,倾入直径约7cm的内表面光洁的瓷蒸发皿中,如此共研磨3次。将所有收集在蒸发皿中的乙醚萃取液在室温下任其挥发,如有水滴残留,可加微热(不超过40
0C)后,再使挥发冷却。滴加 3"4滴1%间苯二酚盐酸溶液,立即旋荡,使残留物全部湿润,静置1 h后观察,如有樱桃红色,即为正反应。
A2.2 试管法:取20.0
g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取出10mL置于试管(或小型离心管)中,加入5mL乙醚,在1min内倒转混和约25次,静置分层(如呈乳浊状,可放进离心机离心约5min,使分层)。待上层乙醚澄清后,小心将乙醚倾入另一试管中,应得约2mL乙醚萃取液,滴加
3"4滴1%间苯二酚盐酸溶液,振荡并观察颜色,在1min内出现樱桃红色即为正反应。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6 07:16 , Processed in 0.03203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