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贡献
- 0 个
- 金币
- 534 个
- 在线时间
- 42 小时
- 帖子
- 3185
|
标准名称
工业用季戊四醇
标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甲醛与乙醛缩合而得的季戊四醇。本产品主要用于涂料、炸药、塑料等工业。
分子式:C(CH2OH)4
分子量:136.15(按1983年国际原子量表)
一、技术要求
工业用季戊四醇应符合下列要求
项 目
指 标
Ⅰ型
Ⅱ型
优级
一级
合格
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无肉眼可见杂质
白色带有灰青色或微共色调结晶粉末
羟基,% ≥
48.30
47.70
47.40
46.0
熔点(终熔),℃ ≥
260
水分及挥发分,% ≤
0.20
0.30
0.30
0.70
灰分,% ≤
0.05
0.05
0.07
0.10
5%水溶液pH值
5.7-7.0
5.7-7.0
5.7-7.0
5.7-7.0
糖分(以葡萄糖计),% ≤
0.05
水不溶物,% ≤
0.1
苯酐着色度(Fe、Co、Cu)号, ≤
2
粒度
协商
注:Ⅰ型适用于军事工业;Ⅱ型适用于民用工业。
二、检验方法
1、外观的测定
在自然光或荧光灯光照之下,将5-10g试样放在清洁的白纸上,目视确定外观。
2、羟基的测定
2.1 乙酸酐-吡啶法(仲裁方法)
2.1.1 试剂和溶液
乙酸酐(GB677);吡啶(GB689);氢氧化钠(GB629):浓度c(NaOH)=1mol/L的溶液;酚酞(HGB3039):1%乙醇溶液;乙酰化液的配制:乙酸酐:吡啶=1:9(V/V)(使用时配制)。
2.1.2 仪器
恒温水浴或甘油浴。
2.1.3 测定步骤
称取干燥研细的试样0.4g(称准至0.0002g)置于250ml干燥的磨口三角瓶中,用移液管准确地加入20ml乙酰化液,摇匀,装上磨口冷凝器并置于水浴或甘油浴中(温度为90-100℃),加热回流1h(加热过程注意摇动),取出三角瓶于5℃以下冰水浴中冷却至室温,用20ml水冲洗冷凝器,取下三角瓶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2.1.4 计算
羟基含量X1(%)按式(1)计算:
X1=[(V1-V2)*c*0.01701]/m*100 (1)
式中 V1——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试样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m——试样质量,g;
0.01701——羟基的毫摩尔质量。
允许误差:平行测定两上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2%,取两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2.2 乙酸酐-乙酸钠法
2.2.1 试剂和溶液
硫酸(GB625);溶液浓度c(H2SO4)=0.5mol/L标准溶液;无水乙酸钠(GB677);乙酸酐(GB677);氢氧化钠(GB629):溶液浓度c(NaOH)=1mol/L的标准溶液;酚酞(HGB3039):1%乙醇溶液。
2.2.2 测定步骤
称取干燥研细的试样0.8g(称准至0.0002g)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入1g无水乙酸钠、5ml乙酸酐,摇匀。在电炉上缓慢加热并不时摇动,溶液微沸1-2min,使锥形瓶3/4处有回流液,取下三角瓶加入25ml蒸馏水继续加热至沸腾,使溶液清亮,取下锥形瓶冷却至20℃以下,加入8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红色(加碱速度不应太快),然后准确加入5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电炉上加热沸腾10min(为防止爆沸,可加入数粒玻璃球),取下锥形瓶,装上碱石灰管,急速冷却至室温,加入8滴酚酞指示剂,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2.2.3 计算
羟基含量X1(%)按式(2)计算:
X1=[(V1-V2)*c*0.01701]/m*100 (2)
式中 V1——空白试验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试样试验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硫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m——试样质量,g;
0.01701——羟基的毫摩尔质量。
允许误差:平行测定两上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2%,取两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3、熔点的测定
3.1 仪器
X6型精密熔点测定仪(或其他热台式熔点仪)及带凹槽的玻璃载片。
3.2 测定步骤
将熔点仪接通电源后,按下自冷键预热15min,调整仪器,使仪器整个视场的照明亮度适宜均匀。按下手控键,转动电流调整旋钮,使电流指示为最大(快速升温),当距熔点20℃时,将电流调到适当的指示值上(降低升温速度)。同时将带有样品清洁载片沿放置台插入加热器中,转动调焦手轮至清晰地看到被测物,当距熔点10℃时,应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升温1-1.5℃/min)。从目镜中观察到样品全部熔化时,立即从数字温度计上读出此时的温度,即为样品的终熔点。
允许误差:同时测定两次结果差值不大于2℃,取两次结果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4、水分及挥发分含量的测定
4.1 仪器
称量瓶(直径38±2mm,高30±2mm)。
4.2 测定步骤
用已恒重的称量瓶,称取5g样品(称准至0.0002g),置于电烘箱中,于100-105℃烘3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
4.3 计算
水分及挥发分含量X2(%)按式(3)计算:
X2=(m-m1)/m*100 (3)
式中 m——样品质量,g;
m1——干燥后样品质量,g。
允许误差:平行测定两个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04%,取两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5、灰分的测定
称取10g样品,按GB7531-87《有机产品灰分的测定》进行。精密度:平行测定两个试验差值不得大于0.02%,取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6、5%水溶液pH值的测定
6.1 仪器
酸度计。
6.2 测定步骤
称取5g样品(称准至0.01g)于150ml烧杯中,加入95ml蒸馏水,置电炉上加热至微沸,使样品溶解后冷却至室温,立即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
7、糖分的测定
7.1 试剂和溶液
硫酸铜(GB665):将69g硫酸铜溶于1000ml水中;
酒石酸钾钠(GB1288):将364g酒石酸钾钠及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氢氧化钠(GB629);
硫酸(GB625):硫酸:水=1:4(V/V);
碘化钾(GB1272):30%水溶液;
硫代硫酸钠(GB637):浓度c(Na2S2O3)=0.05mol/L的标准溶液;
葡萄糖(HG3-1094):0.5mg/ml的标准溶液;
可溶性淀粉(HGB3095):1%水溶液。
7.2 测定步骤
称取5g试样(称准至0.1g)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蒸馏水100ml,加热溶解后,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硫酸铜溶液及5ml酒石酸钾钠溶液,加热沸腾2min,冷却至室温,再加入10ml碘化钾溶液,25ml硫酸溶液,摇匀盖上塞子并用水封口,放置2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1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7.3 计算
7.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准确吸取1、2、3、4、5、6、7、8、9、10ml不同量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以葡萄糖量S(mg)作横坐标,以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体积毫升数V(ml)作纵坐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V=V1-V2
式中 V——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体积,ml;
V1——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取不同量的葡萄糖标准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当酒石酸钾钠或硫酸铜溶液更换时,或使用超过一个月时,需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7.3.2 计算
糖分含量X3(%)按式(4)计算:
X3=S/(m*1000)*100 (4)
式中 S——按上述(7.3.1)所得之V查得葡萄糖量,mg;
m——试样质量,g。
允许误差:两个平行测定的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25%,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8、水不溶物含量测定
8.1 仪器
多孔玻璃漏斗(G4)
8.2 测定步骤
称取5g试样(称准至0.1g)放入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加热溶解,用已恒重的G4漏斗抽滤,再用300ml热蒸馏水分几次洗涤漏斗,置于100-105℃电烘箱中烘至恒重。
8.3 计算
水不溶物含量X4(%)按式(5)计算:
X4=(m1-m2)/m*100 (5)
式中 m1——水不溶物与漏斗总质量,g;
m2——漏斗质量,g;
m——试样质量,g。
允许误差:两个平行测定的结果之差不得大于0.02%,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报告结果。
9、邻苯二甲酸酸酐着色度的测定
9.1 试剂和溶液
邻苯二甲酸酐(HG3-1107);盐酸(GB622):盐酸:水=1:39(V/V);氯化钴(GB1270);三氯化铁(HG3-1085);硫酸铜(GB665);
比色标准液。
配制:a.氯化钴比色原液:取59.5g氯化钴用1:39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b.三氯化铁比色原液:取450g三氯化铁用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c.硫酸铜比色原液:取62.4g硫酸铜用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d.比色标准贮备液:取上述比色原液a、b、c以体积比2:5:1混合后备用。
e.比色标准液:将上述贮备液按下表要求稀释,放入25ml比色管内密封保存备用。
比色标准号
贮备液体积,ml
水的体积,ml
总体积,ml
比色标准号
贮备液体积,ml
水的体积,ml
总体积,ml
1
1
9
10
6
6
4
10
2
2
8
10
7
7
3
10
3
3
7
10
8
8
2
10
4
4
6
10
9
9
1
10
5
5
5
10
10
10
0
10
9.2 测定步骤
称取3g季戊四醇试样及5.4g苯二甲酸酐(称准至0.1g),于25ml匹配的比色管中,在260-265℃油浴(浴热液可使用甲基硅油)中,边振荡边加热5min后,趁热与标准色阶管并列放在白色背景的散射光下,从前方透视比色。
附注:GB7815-87。
源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