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 工艺标准 SHJ522–91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19:5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行业)标准  
  
石油化工绝热工程施工   
工艺标准   
SHJ 522 – 91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材料检验和管理   
第一节 质量要求   
第二节 检验和保管   
第三章 施工前准备   
第四章 绝热层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固定件、支承件有安装   
第三节 充填结构的施工   
第四节 捆扎结构和拼砌结构的施工   
第五节 粘贴结构的施工   
第六节 浇注结构的施工   
第七节 喷涂结构的施工   
第八节 可拆卸式结构的施工   
第五章 防潮层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防潮层   
第六章 保护层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金属保护层   
第三节 毡、箔、布类保护层   
第四节 抹面保护层   
第七章 安全和保护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安全和保护   
第八章 工程质量检验和交工   
第一节 质量检验   
第二节 交工文件   
附录一 常用绝热材料的标准与性能   
附表 1 – 1 绝热层、保护层、防潮层及辅助材料的标准与性能   
附表 1 – 2 低温粘结剂性能   
附表 1 – 3 耐磨、密封剂性能   
附表 1 – 4 阻燃剂性能   
附表 1 – 5 绝热层材料主要性能   
附录二 抹面保护层的配比   
附录三 名词解释   
附录四 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备和管道外部绝热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其内部介质温度范围大于等于负 196 ℃、小于等于正 850 ℃。   
第1.0.2条 本标准是以《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4272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GB1179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范》( SHJ10 )等为主要依据进行编制。   
第1.0.3条 石油化工设备及管道的绝热工程施工,必须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工艺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0.4条 绝热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炼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 SHJ505 、 HGJ233 )及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材料检验和管理   
第一节 质量要求   
第2.1.1条 绝热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材料或制品的品种、密度及规格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二、 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常用绝热材料的标准与性能见附录一;   
三、 材料或制品应具有耐燃性和化学稳定性,对金属材料不得有腐蚀作用等;   
四、 当用于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设备或管道时,其氯离子含量指标,应符合图 2.1.1 的要求,也可按下式进行验证:   
(2.1.1)   
式中 y – 测得的氯离子含量( PPm ) ;   
x – 测得的钠   三氧化硅离子含量( PPm )。   
第2.1.2条 防潮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抗蒸汽渗透性好、防水、保潮力强,有一定耐温性,在气候变化与振动情况下能保持完好的稳定性;   
二、 无毒、无恶臭、化学稳定性好,使用时不产生有害气体,对其它材料不产生腐蚀和溶解作用;   
三、 必须具有阻燃性,氧指数大于等于 30 ;   
四、 干燥时间短,在常温下能施工,操作方便。   
  
第2.1.3条 保护层材料的质量,除应符合第 2.1.2 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密度小、强度高,在温度变化及振动情况下不开裂;   
二、 对贮存或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和管道以及与此类设备和管道相邻的其它设备和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烧性材料;   
三、 外形整齐、美观、施工方便,使用寿命长,便于拆装;   
四、 保护层表面涂料的防火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节 检验和保管   
第2.2.1条 材料的检测方法、计量仪器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2.2.2条 材料检验,当产品质量证书所刊的指标不全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 )有关规定进行复验,并提交复验合格证书。   
第2.2.3条 材料入库前,保管员应会同有关人员,按下列要求核对验收:   
一、 必须具有测试许可证的检测机构认定的产品质量证书;   
二、 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质量证书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三、 根据订货合同核对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及有效使用期等;   
四、 抽查密度、厚度及外形尺寸等到;   
五、 外观检查应无断裂、变质、残缺等缺陷。   
第2.2.4条 材料保管员,应掌握材料性能知识,具有识别能力,熟悉有关材料保管的规章制度。   
第2.2.5条 材料存放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按品种、材质、规格、密度、厚度等划分区域,分类存放;   
二、 双层材料、复合材料,存放时应作标记;   
三、 按施工顺序进货,合理存放,并留有足够的通道;   
四、 软质及半硬质材料,应装箱存放,高度应不超过 2m ;   
五、 室外存放时,应有防潮、防雨、防雪、防冻等设施;   
六、 对有毒、易燃及沸点低的溶剂材料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并采取必要的防火、防毒措施。   
第2.2.6条 材料发放时,应按限额领料单,核对和检查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有效期及数量等。   
第三章 施工前准备   
第3.0.1条 绝热工程施工前,主要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技术文件准备,包括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   
二、 施工现场准备,包括平面布置图、临时设施、水 ] 电、汽、现场仓库、材料加工及预制场地等;   
三、 物质准备,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材料、施工机具、劳保用品、消防器材等;   
四、 施工队伍准备,包括劳动组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等。   
第3.0.2条 绝热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 技术文件齐全;   
二、 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已批准实施;   
三、 施工现场应达到“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和施工机具配齐,并满足施工要求;   
四、 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材料的储备量,应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五、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施工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   
六、 施工现场应备齐安全设施、消防用具及劳保用品;   
七、 设备或管道的支吊架、支承件、固定件及仪表接管已安装完毕。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管道吹扫及表面防腐等工作已全部合格;   
八、 设备及管道表面的油污、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   
九、 在雨雪天和冬季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防冻、防雨、防风、防雪、防滑等设施。   
第3.0.3条 汇审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设计深度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二、 施工图、设备及管道说明、综合材料表等相关内容是否一致,有否漏项、笔误等;   
三、 核对设备及管道的尺寸、位置,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第3.0.4条 设计交底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设计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及平面布置图;   
二、 工程特点、特殊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三、 绝热工程的工程量及综合材料表;   
四、 新材料的应用及施工方法   
第3.0.5条 编制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编制说明,包括编制依据和内容;   
二、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规模,特点及要求等;   
三、 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的工作量、材料规格及特点、设备表及管段表;   
四、 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要求,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采用国内外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状况;   
五、 施工机具和劳动组织;   
六、 施工平面布置图;   
七、 工程质量标准和施工进度网络;   
八、 安全和劳动保护等技术措施。   
第3.0.6条 施工技术交底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施工图和设计说明书;   
二、 工程内容、工程质量、特点、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三、 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工序交接及其它注意事项;   
四、 质量自检记录及隐蔽工程记录;   
五、 填写技术交底记录表。   
第四章 绝热层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绝热工程的施工可按图 4.1.1 绝热工程施工工艺程序图进行:   
  
第4.1.2条 需进行绝热层施工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必须全面检查,确认完全合格,输工序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   
第4.1.3条 需保温的设备裙座或管道上的支座、吊耳、仪表管座支架等附件,当设计无规定时,可不进行保温。需保冷的设备或管道的上述附件,必须进行保冷,保冷的长度,不得小于保冷层厚度的四倍或敷设至垫木处。   
第4.1.4条 绝热层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复合结构时,各层的厚度、层次顺序必须按设计规定进行施工。   
第4.1.5条 保温层的厚度大于等于 100mm ,保冷层的厚度大于等于 80mm ,应分层进行施工,分层的厚度宜接近,同层错缝,上、下层压缝,各层应均匀连续,层间不得有缺肉现象。角缝必须是封盖式搭接,各层表面应找平,拼缝应规则整齐。   
第4.1.6条 绝热层对接缝隙应进行严缝处理,保温缝隙不应大于 5mm ,保冷缝隙不应大于 2 mm 。硬质绝热制品,采用导热系数相近的材料配成水性胶泥填缝或拼砌,灰浆应饱满,半硬质绝热制品,可采用厚度相同,导热系数相接近的条料或松软材料填缝。   
第4.1.7条 绝热层的捆扎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保温层应采用镀锌铁丝、包装钢带或粘胶带捆扎固定;   
1. 硬质绝热制品,可采用 16 号 "18 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间距不应大于 400mm 。管道或设备的外径等于大于 600mm 时,应在捆扎后,另用 10 号 "14 号镀锌铁丝或包装钢带加固,加固间距宜为 500mm ;   
2. 半硬质及软质绝热制品的绝热层,应根据管径及设备大小,采用包装钢带、 14 号 "16 号镀锌铁丝或宽度为 60 mm 的粘胶带进行捆扎,其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   
二、 保冷层应采用不锈钢丝、不锈钢带或塑料包装带捆扎;   
三、 每块绝热制品上的捆扎,不得少于两道;   
四、 不得采用螺旋式缠绕捆扎。   
第4.1.8条 设备及管道振动部位的绝热层不得采用充填结构。   
第4.1.9条 采用硬质绝热材料施工时应按设计规定,留有伸缩缝,伸缩缝应塞满软质材料,其使用温度应大于工作温度。伸缩缝宜设置在支、吊架处。   
第4.1.10条 设备上的铭牌和标记不得覆盖,有座架时,铭牌四周要防水密封,列座架时,铭牌应移至保护层外表面。   
第4.1.11条 法兰应在连接螺栓经热(冷)紧固后,进行绝热层施工。并应在法兰的一侧留出螺栓长度加 25mm 的空隙。   
第4.1.12条 方形设备或管道,采用绝热制品敷设时,四角处的绝热层角缝,应做成封盖式搭接不得形成垂直通缝。   
第4.1.13条 除设计规定按管束保温外,一般管道均应单独保温。   
第二节 固定件、支承件有安装   
第4.2.1条 设备及管道的固定件和支承件的设置、安装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焊接、粘接、抱箍等方法固定。   
第4.2.2条 对可施焊的管道或设备应采用焊接方法,将固定件和支承件直接焊接在管道或设备的外表面上。见图 4.2.2 。   
  
第4.2.3条 固定件和支承件不允许在管道或设备上施焊时,应采用抱箍方法安装。根据设备或管道的外形周长,制作成两段或多段组合件,用螺栓紧固在外表面上。见图 4.2.3 。   
。   
  
第4.2.4条 对保冷的设备或管道,塑料销钉、串钉固定件应采用粘接方法安装。销钉和串钉结构型式见图 4.2.4 。   
  
第4.2.5条 公称直径小于 100mm 未装设固定件的垂直管道,应采用 8 号镀锌铁丝,在管上扭成扭辫箍环,利用扭辫环挂镀锌铁丝固定绝热层。   
第4.2.6条 器壁上有加强筋板的方形设备和烟道风道貌岸然利用其加强筋板代替支承件或筋板边缘上加焊弯钩钉。   
第4.2.7条 保温支承件的材质,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普通低碳钢板或型钢制作,其厚度应为 2"3mm 。   
第4.2.8条 保温钩钉、销钉宜采用直径为 3"6mm 低碳圆钢制作,其结构形式见图 4.2.8 。   
  
第4.2.9条 固定件、支承件和支撑环的间距、宽度应符合表 4.2.9 的规定。   
  
  
第4.2.10条 固定件和支承件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 焊接或粘接钩钉、销钉时,应先用粉线按设计要求或根据表 4.2.9 规定,在设备或管道外壁上,呈错行、对行、米字成或网形,划出每个钩钉或销销钉的位置;   
二、 施焊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内部防腐衬里、热处理或强度试验之前进行;   
三、 固定件、支承件不得设置在有附件的位置上。焊接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并与管道或设备有中心轴线相垂直。粘接时应先进行试粘。焊接和粘接必须牢固;   
四、 固定件、支承件,直接焊接在不锈钢设备或管道上时,应采用不锈钢制作。当固定件采用碳钢制作时,必须加焊不锈钢垫板;   
五、 设备振动部位的固定件,采用螺栓固定时,紧固后其螺母应点焊,以防松动;   
六、 卧式设备应在筒体中心线的水平位置上,焊设支承板,其宽度应比绝层厚度约小 10mm ;   
七、 设备封头外固定件、支承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多层绝热结构应逐层设置活动环及固定环;   
2. 保冷时宜采用不锈钢制作的固定支承环及固定环。   
八、 抱箍式固定件与设备和管道外壁之间,在下列情况下应加设石棉板间隔垫:   
1. 介质温度大于等于 200 ℃;   
2. 设备和管道为非铁素体碳钢;   
3. 保冷结构。   
九、 设备采用软质、半硬质绝热材料施工时,保温钩钉、销钉及支承板有布置见图 4.2.10-1 和图 4.2.10-2 。   
第三节 充填结构的施工   
第4.3.1条 绝热层材料为散状软质或颗粒状的保温材料时,应采用充填结构。   
第4.3.2条 充填结构的材质、结构型式、充填容重及支撑环间距等应按设计文件规定执行。   
第4.3.3条 充填结构,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一、 在设备和管道上应设支撑环,其间距 300 "500mm ,管道填充绝热结构见图 4.3.3 ;   
二、 支撑环外包 10mm*10mm"20mm*20mm 平织铁丝网或直接采用金属薄板保护层作固形层;   
三、 垂直管道或立式设备上应设防沉层,采用硬质制品加工成宽度为 30"50mm ,厚度与绝热层相同,其间距为 400"600mm ,用铁丝捆扎或粘结固定;   
四、 填料充填时,应自下而上逐层施工,每层充填的高度宜为 400"600mm ;   
五、 充填时应边加料,边压实,施压应均匀,达到规定容重为止;   
六、 当设计无规定时,填料容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矿物棉的充填容重为产品标准容重的 1.3"2.4 倍;   
2. 粒状料的充填容重为产品标准容重的 1.2"1.4 倍。   
第四节 捆扎结构和拼砌结构的施工   
第4.4.1条 保温材料为软质(毡、垫、布)、半硬质和硬质制品时,应分别采用捆扎结构或拼砌结构。   
第4.4.2条 管道保温层的施工:   
一、 管道外径大于 325mm 或加伴热管的管道外径大于 219mm 时,绝热材料宜选用软质制品;   
二、 软质材料制品捆扎应松紧均匀,厚薄一致,经压缩后的容重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三、 软质制品规格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选用宽度为 500"1000mm ,下料长度宜为保温层外径周长加 150"200mm ;   
四、 管道外径大于 89mm ,垂直管道或斜度大于 60 °的管道应安装支承件;   
五、 有伴管时,绝热层施工前应将伴管与主管用镀锌铁丝捆扎后再用铁丝网包裹并扎紧。保温时不得将加热空间堵塞;   
六、 软质保温材料的敷设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 水平管道施工时,保温材料应紧贴管壁,纵向搭接缝应放在管道上部,并偏离垂直中心线 45 °左右,上口搭下口。遇有法兰或阀门处应按第 4.1.11 条规定施工;   
2. 纵向搭接量为 150"200mm ,环向应紧贴;   
3. 垂直管道应从支承板开始由下向上敷设;   
4. 双层保温材料敷设时,第一层纵向接缝应放在水平位置,环向接缝贴紧。第二层纵向接缝应符合本款 1 项的要求,环向接缝应与第一层错缝 1/2 ,压缝应密实;   
七、 保温层敷设时, 应采用 14 号 "16 号镀锌铁丝或 0.5mm*20mm 钢带捆扎,其捆扎要求应按第 4.1.7 条规定执行。   
第4.4.3条 设备的保温材料为(毡、垫、布)制品时应按下列要求施工:   
一、 软质制品的规格宜选用( 900"950mm ) *3000mm ;   
二、 设备保温,当直径小于 2m 时,应按第 4.2.2 条规定执行;   
三、 设备直径大于等于 2m 时,应根据软质保温材料的规格,按设计要求施焊保温钉和支承板。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米字形或网形布置。其间距符合表 4.2.9 规定;   
四、 软质保温制品的敷设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 立式大型贮罐,宜采用垂直法,由底层支承板开始,由下往上敷设压平,保温钉应穿过保温制品;   
2. 卧式设备宜采用捆扎法,由水平支承板分上、下两侧敷设,保温钉应穿过保温层;   
3. 敷设时应紧贴设备表面,捆扎后并将销钉煨弯,不得高于保温层;   
4. 双层敷设应逐层进行,内外应错缝,纵缝应贴紧,并逐层捆扎;   
5. 封头敷设时,应将保温制品从活动环和固定环呈辐射形捆扎,底封头应增设镀锌铁丝网。   
第4.4.4条 管道的保温材料采用硬质或半硬质管壳制品时,应按下列要求施工:   
一、 管径小于等于 325mm 或管径小等于 219mm 加热伴管时,绝热材料宜选用硬质瓦块或半硬质管壳;   
二、 硬质、半硬质管壳的长度宜为 900"1000mm ,但不得小于 350mm ,以两块拼装为宜;   
三、 垂直管道应安装支承板;   
四、 硬质半硬质管壳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垂直管道绝热层,应从支承板开始由下往上,拼砌或捆扎;   
2. 水平管道绝热层由两面三刀块管壳拼装时,环向接缝应错开,纵向接缝应在水平位置,上、下马 5 范围内;由三专管壳拼装时,应采用环向错缝插入法,纵向接缝避开管道的垂直中心线;半硬质管壳敷设时,环向接缝应紧贴,纵向接缝应在水平位置;   
3. 弯头部位敷设时,绝热层如无成型制品,应将管壳加工成虾米腰组装。当直径小于 70mm ,吓米腰加工有困难时,可采用软质毡垫制品;   
4. 异径管绝热层施工时,应将管壳加工成梯形或扇形块拼砌;   
5. 绝热层采用双层或多层敷设时,应同层错缝,内外层应压缝并逐层捆扎。   
五、 硬质管壳的缝隙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干料充填缝应采用性能相近的矿物棉填塞密实;   
2. 湿砌管壳应采用与原材料性能相近的灰浆或胶泥拼砌,灰缝应饱满;   
六、 绝热管壳应采用 16 号 "18 号双股镀锌铁丝捆扎固定;   
七、 有伴热管的管道绝热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伴管与主管每段按 1.0"1.5m 间距,捆扎一道 16 号 "18 号镀锌铁丝;   
2. 当有防止局部过热要求时,主管与伴管应直接捆扎在一起;   
3. 当有防止局部过热要求时,必须在主管和伴管之间设置石棉垫。   
八、 管道端部或盲板部位应用矿物棉密封。   
第4.4.5条 管道绝热层采用硬质绝热制品时,应留设宽度为 200mm 的伸缩缝,并按下列规定施工:   
一、 两个固定管架之间,应在水平位置至少留设一道伸缩缝;   
二、 垂直管道应在支承板下面留设伸缩缝;   
三、 弯头两端的直管段应各留设一道伸缩缝;   
四、 直径大于 219mm 的高温管道必须在弯头中部增设一道伸缩缝;   
五、 伸缩缝应采用矿物棉填塞严密,并用铁丝捆扎,高温管道应在伸缩缝外增敷一层保温层;   
六、 在下列情况下之一时,必须按膨胀移动方向的另一侧留有膨胀间隙:   
1. 填料式补偿器和波形补偿器;   
2. 当滑动支座高度小于绝热层厚度时;   
3. 相邻管道的绝热结构之间;   
4. 绝热结构与墙、梁、栏杆、平台、支撑固定结构件和管道所通过的孔洞之间。   
七、 高温管道的绝热层采用多层管壳时,各层伸缩缝必须错开,错开间距不宜小于 100mm 。   
第4.4.6条 设备的保温材料采用硬质或半硬质制品时,应按下列要求施工:   
一、 硬质材料规格宜选用( 400"450mm ) *350mm ,半硬质材料宜选用( 500"600mm ) *600mm 的平板或弧形板;   
二、 设备应先安装固定件和支承件,其间距、施工方法,应按表 4.2.9 和表 4.2.10 条规定进行;   
三、 当设计无要求时,保温销钉的安装应按下列规定设置:   
1. 硬质绝热层的保温销钉,当不允许穿过绝热层时,其位置应设置在拼缝处;   
2. 半硬质绝热层的保温钉应采用米字形或网状布设。   
四、 绝热层的敷设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 立式设备,应从支承板开始由上往下拼砌。大型贮罐施工时,应采用帆布松紧捆带或橡胶带作临时固定;   
2. 卧式设备应从水平支承板开始向上或向下敷设,下半部分施工时,采用帆布式松紧带或橡胶带作临时固定;   
3. 封头部位,应将保温制品加工成扇块敷设,从活动环开始向封头切线处的固定环呈辐射状捆所。底封头应加设铁丝网;   
4. 立式设备纵向接缝应错缝;卧式环向接缝应错缝,错缝长度不得小于 100mm 。双层或多层敷设时,应内、外层压缝,并逐层捆扎。   
五、 绝热层敷设后,应采用 16 号 "18 号双股镀锌铁丝或钢带捆扎。其间距要求应按第 4.1.7 条规定执行,当采用抹面保护层时,应增包扎镀锌铁丝网,见图 4.4.6 ;   
六、 绝热层敷设捆扎后,应进行表面找平和严缝处理,其要求应按第 4.1.6 条规定执行;   
七、 绝热层施工中遇有人孔、管嘴接头及铭牌等应按第 4.1.10 条规定执行。   
第4.4.7条 设备的绝热层采用硬质材料时,应留设宽度为 25mm 的伸缩缝,并按下列规定施工:   
一、 立式设备,应在支承板下面留设伸缩缝;   
二、 卧式设备,应在筒体上,距离封头切线 100"150 mm 处,留设一道伸缩缝;   
三、 球形容器的伸缩缝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   
四、 伸缩缝应采用矿物棉填塞,填塞时应将杂物清理干净,填塞严实;   
五、 高温设备,应在伸缩缝处增敷一层保温层;   
六、 绝热层为双层或多层时,伸缩缝应按下列要求留设:   
1. 中、低温设备的各层伸缩缝处增敷一层保温层;   
2. 高温设备的各层伸缩缝必须错开,错开间距宜大于 100mm 。   
   
第五节 粘贴结构的施工   
第4.5.1条 绝热层采用有机泡沫塑料、无机泡沫玻璃硬质保冷材料或软质(毡、垫)保温材料时,应采用粘结法施工。   
第4.5.2条 管道保冷采用材料为泡沫塑料管壳和泡沫下班管壳时,尖按下列规定施工:   
一、 硬质泡沫塑料的长度宜为 900"1000mm ,内径应略大于管道的外径。泡沫玻璃宜为 300"400mm 长的弧形块;   
二、 粘结剂应符合使用温度,并应与保冷材料相匹配,见附录一;   
三、 保冷层敷设前应先安装支承件和;固定件,其间距、宽度要求及施工方法应按第 4.2.4 条、第 4.2.8 条和第 4.2.9 条的规定施工;   
四、 支、吊架与管道的接触部位应设置用沥青或杂酚油溶液浸渍过的硬垫木;   
五、 管道保冷层的敷设,应按第 4.4.4 条四款规定执行;   
六、 泡沫塑料管壳的粘贴,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1、 保冷层管壳内壁和侧面接合处,应涂粘结剂和密封剂,涂刷厚度宜为 2.5"3mm ;   
2、 粘贴时应挤紧、压实,将挤出的粘贴剂或密封剂刮平;   
3、 应采用不干胶带封缝;   
4、 粘贴前,应实地进行试粘,以掌握粘结速度和时间。   
七、 泡沫玻璃管壳的粘贴,应在管壳内壁均匀刷涂耐磨剂,并应按本条第六款规定粘贴;   
八、 保冷管壳制品若有缺棱缺角时,应修补完整后再粘贴;   
九、 管道保冷管壳的捆扎应按第 4.1.7 条规定施工。   
第4.5.3条 管道保冷采用硬质保冷材料时,应留设伸缩缝,其要求应按第 4.4.5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伸缩缝应填充软质泡沫材料。   
第4.5.4条 设备保冷采用泡沫塑料板材时应按下一步列要求施工:   
一、 硬质泡沫塑料的规格宜为 600mm*600mm 的平板或弧形板;   
二、 板材应根据设备外形尺寸,进行预制加工。每块保冷板材根据设备简体的曲率开 3"5 条 V 型槽,其宽度为 2"4mm ,深度宜为厚度的 9/10 。使板弯曲后与简体弧度相吻合,见图 4.5.4 — 1 ;   
三、 球形容器的保冷板材应加工,呈十字形开出 V 形槽,见图表 4.5.4 — 2 ;   
  
四、 塑料销钉应按下列规定布置:   
1、 根据保冷材料的排板尺寸,在设备上布设塑料销钉;   
2、 在每块保冷板材的敷设位置上,应对称布设 4 个塑料销钉。   
五、 保冷材料的敷设应按第 4.4.6 条四款规定执行;   
六、 保冷材料的粘贴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   
1、 保冷材料的粘贴高水平在支承件、固定件全部安装完毕合格后,才能进行;   
2、 粘贴剂各项性能指标参见附录一;   
3、 粘结剂应点涂在有槽的一面,并在开槽拼缝处,涂抹密封剂。   
第4.5.5条 设备保冷采用硬质保冷材料时,应按下列留出伸缩缝::   
一、 伸缩缝的施工,应按第 4.4.7 条进行;   
二、 伸缩缝应用软质泡沫塑料条填塞严密,其外面用不干胶带密封,在伸缩缝处,必须增敷一层相同厚度的保冷层。   
第4.5.6条 球形容器保冷采用硬质泡沫塑料制品时,应按下列要求施工:   
一、 硬质泡沫塑料的规格,宜采用 350mm*350mm 或 600mm*600mm 的板材或球面弧形板;   
二、 固定件宜采用塑料销钉,不锈钢活动环,不锈钢带或不锈钢丝固定;   
三、 保冷层的敷设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 清除表面的杂物、灰尘及油污;   
2、 球形容器保冷的敷设位置划线;   
3、 球体形容器固定件定位划线、粘贴;   
4、 保冷层下料、预制;   
5、 保冷层的粘贴及捆扎固定。   
四、 塑料销钉的粘贴:   
1、 根据球形容器的直径,以保冷制品的高度尺寸为带宽(排板后纵向),以球体的赤道线为起点,分别向两极处分带划线,球体分割的带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球体分带见图 4.5.6 – 1 ;   
2、 根据保冷制品的规格,通过计算确定各带制品的长度尺寸(环向)及排列位置;   
3、 按每块制品的排版位置,确定塑料销钉的实际粘贴位置;   
4、 塑料销钉,粘贴 12 小时以上,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保冷层的粘贴。   
五、 保冷制品的预制:   
1、 计算出每环线的周长,见图 4.5.6 — 2   
计算公式:   
  
2、 计算出各带每块保冷制品的实际尺寸,见图 4.5.6 — 3 ,图中各带制品呈等腰梯形状,上底宽 B 由上环周长确定,下底宽 A 由下环周长确定,制品高度 C 等于带宽;   
  
3、 将计算出各带 A 、 B 、 C 数据及块数列表见表 4.5.6 ;   
一层   
(内层)
A
B
C
块数
二层   
(外层)
A
B
C
块数

S – 1
     E - 0
     
S – 2
     E – 1
     
S -3
     E – 2
      

S - 19
      
E - 20
      
4、 根据板材的厚度将梯形块的四面加工成适宜的坡度;   
5、 每块制品开十字 V 形槽,以紧贴球面,对缝在小,不开裂为宜。   
六、 球形容器保冷层的敷设方法:   
1、 保冷层粘贴的方法应按第 4.5.4 条七款规定执行;   
2、 敷设时,应先在第一带上粘贴一圈保冷层作为定位带,然后向上、向下分别按顺序粘贴。直径较大时,可在上下温带处敷设定位带,也可在球体上敷设一条纵向定位带,见图 4.5.6 — 4   
  
七、 粘贴后应从上下极带处的活动环及固定环开始,用钢带呈辐射状捆扎,间距不大于 300mm 。见图 4.5.6 — 5 ;   
  
八、 捆扎固定后表面应修平,缝隙较大部位应用碎料堵塞严密。   
第4.5.7条 球形容器的保冷材料采用硬质制品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留设伸缩缝。   
第4.5.8条 大型、异形设备和管道的绝热层采用软质或半硬质毡、板粘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采用逐层敷设法施工,各层制品应错缝、压缝粘贴,每层厚度宜为 10"30mm ;   
二、 仰面施工的绝热层应采用固定螺钉、固定销钉、贴,自锁紧板和镀锌铁丝网等进行加固;   
三、 异形和弯曲的表面不得采用半硬质制品。   
第六节 浇注结构的施工   
第4.6.1条 绝热层采用有机液态保冷材料时,设备或管道的阀门、法兰、弯头及一些特殊形状部位的保冷,应采用现场发泡浇注的方法。   
第4.6.2条 浇注结构发泡原料的选材、配比及施工要求应按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执行。   
第4.6.3条 聚氨脂保冷材料现场发泡浇注施工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 浇注发泡前,应进行试浇。观察发泡速度、孔径大小、颜色变化及有无裂纹和变形等;   
二、 浇注前应将物件表面洹干净,并包扎一层聚乙烯薄膜;   
三、 在保冷的物体上安装浇注模具,并加固;   
四、 配制原料并混合、搅拌、浇注成形。   
第4.6.4条 聚氨脂发泡模具按下列规定进行制作和安装:   
一、 发泡模具可采用木模、钢模或保冷层的金属保护壳及聚乙烯薄膜外加铁丝网加固等方法;   
二、 模具规格,尺寸是根据阀门、法兰、弯头及异形物件的外形尺寸加上保冷厚度确定;   
三、 当采用金属保护壳作模具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金属保护壳应采用两部分组合式结构,并在适当部位留出排气孔,见图 4.6.4 - 1 ;   
2. 聚乙烯薄膜加镀锌铁丝网的弯头模具,见图 4.6.4 – 2 ;   
3. 安装时金属保护壳开口缝隙小,保护壳与管道或其它相邻物接触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20mm ,安装应横平竖直,护壳两侧及底部应临时加固。   
第4.6.5条 聚氨脂发泡原料的配制和浇注下列要求施工:   
一、 配制前应准备盛装容器、搅拌工具计量、测试仪器等;   
二、 调配时原料配比、调配顺序、环境温度必须按产品使用规定及操作规程进行;   
三、 露天配制时不得在暴晒或雨天环境中进行;   
四、 配制用量应根据浇注物的发泡体积计算,每次配制的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浇注完毕,尽量一次浇注成功及时用溶剂将容器及搅拌器清洗干净;   
五、 浇注时应轻轻敲打金属模具两侧并随时观察发泡情况,浇注应均匀,并用聚乙薄膜封口;   
六、 浇注成形后应用木板敲打检查是否充满,如没有充满应继续浇注。在浇注中发现有发泡不良、发脆、发软等缺陷时,应停止浇注。   
第七节 喷涂结构的施工   
第4.7.1条 绝热层采用有机液态保冷材料时,大型球形容器及冷库的保冷,宜采用喷涂法。   
第4.7.2条 喷涂前应实地试喷。观察发泡速度、孔径大小、颜色变化及质量情况。   
第4.7.3条 喷涂时,应放一块试板与设备或管道一起喷涂。当更换配比时,应另作试板,随时从试板中切取试块,检查喷涂质量。   
第4.7.4条 喷涂原料配制、搅拌等要求应按第 4.6.5 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7.5条 喷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喷涂的厚度宜采用硬质保冷制品拼砌成标准厚度的边框,安装在设备表面上以控制厚度;   
二、 喷涂时,分层进行。大面积喷涂时,可分段分片进行,每段分层喷涂应一次喷完;   
三、 第一次喷涂的厚度不应大于 40mm 。发泡固化后,再进行第二次喷涂,一直达到规定厚度为止;   
四、 分段喷涂时,应在接茬处,顺一个方向由下往上喷涂,接茬处必须接合良好,涂层应均匀;   
五、 聚氨脂喷涂时,工件表面的温度应控制在 25"36 ℃;涂料温度应控制在 20"25 ℃;   
六、 当喷涂中发现缺陷时,应立即停止;   
七、 室外施工时,若遇风力大于三级、酷晒、雾天及雨天均不宜施工;   
八、 喷涂施工完毕后,应将设备容器,非喷涂表面及时用溶剂清洗干净。   
第八节 可拆卸式结构的施工   
第4.8.1条 设备管道上的观察孔、检测点、人孔、阀门、法兰等经常维修的部位,绝热必须采用可拆卸式的结构。见图 4.8.1 – 1 和图 4.8.1 – 2 。   
  
第4.8.2条 可拆卸式结构绝热层,宜为两剖分的组合形式,其尺寸应与实物相适应。   
第4.8.3条 金属护壳内的绝热层,应采用矿物棉制品衬装时,下料尺寸应略大于壳体尺寸,装设时就平整、挤实。当里层采用铁丝网铺衬时,应将衬毡绝热层压实后,将尖钉倒扣铁丝网,使衬毡制品紧贴在金属搞壳上;   
第4.8.4条 安装时金属保护壳可采用下列方法固定:   
一、 钢带箍紧;   
二、 插条连接;   
三、 箱式搭扣式连接。   
第4.8.5条 保冷设备或管道,其可拆卸式结构与固定结构之间必须密封。   
第五章 防潮层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5.1.1条 保冷管道和设备及地沟的保温管道应设防潮层。   
第5.1.2条 防潮层施工,应在干净、干燥、平整的绝热层外表面敷设。防潮层的选材、层次、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5.1.3条 露天施工时,不应在雨、雪天或夏日曝晒中进行。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环境温度、施工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或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第5.1.4条 防潮层的结构,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第一层为阻燃型石油沥青胶层或阻燃型防水冷胶料层,厚度为 3mm ;   
二、 第二层为无蜡中碱粗格平纹玻璃布,厚度为 0.1"0.2mm ;   
三、 第三层为阻燃型石油沥青胶层或防水胶料层,厚度为 3mm 。   
第5.1.5条 防潮层宜采用冷法施工,用阴燃型石油沥青胶或阻燃型防水胶料浇注,并粘贴玻璃布;绝热层为无机材料时,可采用热法施工。   
第二节 防潮层   
第5.2.1条 防潮层冷法施工应采用涂抹法,其操作方法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一、 用抹子或戴上胶皮手套,将石油沥青胶或防水冷胶料直接涂抹在绝热外表面,应涂至规定厚度,并用抹子均匀刮平,然后再粘贴玻璃布;   
二、 玻璃布粘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玻璃布规格:   
螺旋缠绕法宜选用:宽度为 120"350mm ,厚度为 0.1"0.2mm ;   
铺贴法宜选用:宽度为 500"1000mm ,厚度为 0.1"0.2mm ;   
2. 螺旋缠绕法操作,应随胶料层边涂边缠绕,缠绕时应注意把玻璃布用力均匀拉平,搭边要齐、紧贴胶料层;   
3. 铺贴法操作,应按设备绝热层的外表面尺寸将玻璃布下好料,卷成筒形,揎发预先敷设的排版要求顺序进行铺平,粘贴应密实;   
4. 卧式设备及水平管道防潮层的纵向接缝,应在两侧搭接,搭接时应上层压下层。垂直管道和立式设备防潮层玻璃布的环向接缝,应为上口搭下口,搭接量不得小于 50mm ;   
5. 玻璃布粘贴干燥后,在玻璃布外表面涂抹第二沥青胶或防水冷胶料。   
第5.2.2条 管道、阀门、支、吊架、或设备支座处防潮层的施工,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   
第六章 保护层的施工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6.1.1条 在绝热层施工完毕、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如有防潮层应待防潮层干燥后,再进行保护层的施工。   
第6.1.2条 保护层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保护层;毡、箔、布类保护层;抹面保护层三种类型。   
第二节 金属保护层   
第6.2.1条 金属保护层的材料,应采用镀锌薄钢板或薄铝合金板。当采用普通薄钢板时,其外表面必须涂刷防锈涂料。   
第6.2.2条 金属保护层的施工分为现场实测、下料预制、加工成形、安装等工序:   
一、 现场实测是以管道或设备绝热层的外表面尺寸,确定保护层下料规格;   
二、 根据实测和计算进行放样,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下料,下料时应留出必要的咬口量和搭接量;   
三、 根据成形要求,分别进行压线、卷圆、折方、压槽、咬口和冲孔等。   
第6.2.3条 管道金属保护层的预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一、 直管圆筒式金属保护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 0.3"0.5mm 厚的镀锌薄钢板或普通薄钢板,其下料尺寸:长度宜为 100mm ,宽度应为绝热层我径周长加 30"50mm 。并应在保护层的环向、纵向搭接缝一端压出凸筋线;   
二、 弯头处的金属保护层,可选用虾米腰搭接式、虾米腰咬口式或冲压成型式结构。其下料尺寸根据接缝型计算确定,搭接一端应压出凸筋线;   
三、 弯管与直管段的金属保护层搭接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温管道:应为 75"150mm ;   
2. 中低温管道:应为 60"70mm ;   
3. 保冷管道:应为 30"50m 。   
第6.2.4条 设备金属保护层的预制,应按下列规定施工:   
一、 设备的金属保护层应选用 0.5"0.8 厚的镀锌薄钢板或普通薄钢板。根据金属保护层的下料尺寸,长度宜为 1"2m ,宽度宜为 0.5"1m 。根据金属保护层的搭接型式和膨胀收缩量,应留出 20"50mm 裕量。方形设备金属保护层的下料长度不宜超过 1m 。搭接一端应压出凸筋线;   
二、 大型贮罐的金属保护层,宜选用 0.8mm 厚的镀锌薄钢板或普通薄钢板。预制成各条形板、压槽板或压型板等,其下料尺寸按设备绝热层外表面确定。根据搭接型式和膨胀收缩量应留出 20"50mm 裕量;   
三、 设备封头的金属保护层,宜选用 0.5mm 厚的镀锌薄钢板,按封头绝热层表面尺寸分瓣下料。其接缝可采用咬口、插接或搭接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2 08:08 , Processed in 0.02879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