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0:07: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制图标准》GBJ 1-73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建筑制图标准》共分为六本,《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为其中之一,已经有关部门审查。现批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 1-86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实行,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建筑制图标准》GBJ 1-73中的有关部分自行废止。
    本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工作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为了做到房屋建筑制图基本统一、清晰简明,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制图效率,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制订本标准。
   第1.0.1条   本标准是房屋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适用于下列工程制图:
    一、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各阶段设计图及竣工图;
    二、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总图等的实测图;
    三、通用图、标准图。
   第1.0.3条   房屋建筑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及各有关专业的制图规定。  


第二章   图纸幅面规格与图纸编排顺序
  

第一节   图纸幅面
  
  第2.1.1条   图纸的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2-1-1的规定及图2-1-1a、b、c的格式。








  
   第2.1.2条   需要缩微复制的图纸,其一个边上应附有一段准确的米制尺度,四个边上均应附有对中标志。米制尺度的总长应为100mm,分格应为10mm。对中标志应画在幅面线中点处,线宽应为0.35;伸入图框内应为5mm(图2-1-1a、b、c)。





  
   第2.1.3条   图纸的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可加长,但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第2.1.4条   图纸以短边作垂直边称为横式,以短边作水平边称为立式。一般A0~A3图纸宜横式使用;必要时,也可立式使用。
   第2.1.5条   一个专业所用的图纸,不宜多于两种幅面。目录及表格所采用的A4幅面,可不在此限。  

第二节    标题栏与会签栏
  
   第2.2.1条   图纸标题栏(简称图标)、会签栏及装订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横式使用的图纸,应按图2-1-1a的形式布置;
    二、立式使用的图纸,宜按图2-1-1b的形式布置;
    三、立式使用的A4图纸,应按图2-1-1c的形式布置。
   第2.2.2条   图标长边的长度,应为180mm;短边的长度,宜采用40、30、50mm。
   第2.2.3条   图标应按图2-2-3的格式分区。涉外工程图标内,各项主要内容的中文下方应附有译文,设计单位名称的上方,应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图2-2-3)。


  
   第2.2.4条   会签栏应按图2-2-4的格式绘制,其尺寸应为75mm×20mm,栏内应填写会签人员所代表的专业、姓名、日期(年,月、日);一个会签栏不够用时,可另加一个,两个会签栏应并列;不需会签的图纸,可不设会签栏。


  
第三节   图纸编排顺序  
   第2.3.1条   工程图纸应按专业顺序编排,一般应为图纸目录、总图及说明、建筑图、结构图、给水排水图、采暖通风图、电气图、动力图……。以某专业为主体的工程,应突出该专业的图纸。
   第2.3.2条   各专业的图纸,应按图纸内容的主次关系,有系统地排列。  


第三章  图   线
  
   第3.0.1条    图线的宽度b,应从下列线宽系列中选取:
    0.18、0.25、0.35、0.5、0.7、1.0、1.4、2.0mm。
    每个图样,应根据复杂程度与比例大小,先确定基本线宽b,再选用表3-0-1中适当的线宽组:


  
   第3.0.2条   工程建设制图,应选用表3-0-2所示的线型。   
   第3.0.3条    在同一张图纸内,相同比例的各图样,应选用相同的线宽组。
   第3.0.4条    图纸的图框线和标题栏线,可采用表3-0-4的线宽。
   第3.0.5条    相互平行的图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的宽度,且不宜小于0.7mm。






   第3.0.6条    虚线、点划线或双点划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宜各自相等。
   第3.0.7条    点划线或双点划线,当在较小图形中绘制有困难时,可用实线代替。
   第3.0.8条    点划线或双点划线的两端,不应是点,点划线与点划线交接或点划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应是线段交接。
   第3.0.9条    虚线与虚线交接或虚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应是线段交接。虚线为实线的延长线时,不得与实线连接。
   第3.0.10条    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或符号重叠、混淆、不可避免时,应首先保证文字等的清晰。  

第四章   字体  
   第4.0.1条    图纸上所需书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均应笔画清晰、字体端正、排列整齐;标点符号应清楚正确。
   第4.0.2条    图纸上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必须用黑墨水书写。
   第4.0.3条    文字的字高,应从下列系列中选用:
    2.5、3.5、5、7、10、14、20mm。
    如需书写更大的字,其高度应按2平方根的比值递增。
   第4.0.4条    图及说明的汉字,应采用长仿宋体,宽度与高度的关系,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大标题、图册封面、地形图等的汉字,也可书写成其它字体,但应易于辨认。
   第4.0.5条    汉字的简化书写,必须遵守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有关规定。
   第4.0.6条    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的书写与排列等,应符合表4-0-6的规定。
   第4.0.7条    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如需写成斜体字,其斜度应是从字的底线逆时针向上倾斜75°。斜体字的高度与宽度应与相应的直体字相等。
   第4.0.8条    汉字的字高,应不小于3.5mm;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的字高,应不小于2.5mm。


  
   第4.0.9条    表示数量的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例如三千五百毫米应写成3500mm,三百二十五吨应写成325t,五十千克每立方米应写成50kg/m3。
   第4.0.10条    表示分数时,不得将数字与文字混合书写,例如四分之三应写成3/4,不得写成4分之3,百分之三十五应写成35%,不得写成百分之35。
   第4.0.11条    不够整数的小数数字,应在小数点前加0定位,例如0.15、0.004等。
   第4.0.12条    长仿宋体汉字字例


  
   第4.0.13条    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字例  
    一、一般字体(笔画宽度为字高的1/10)



    二、窄体字(笔画宽度为字高的1/14)


  


第五章    比  例
  
   第5.0.1条    图样的比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的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如1:50大于1:100。
   第5.0.2条    比例应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1、1:2、1:100等。
   第5.0.3条    比例宜注写在图名的右侧,字的底线应取平;比例的字高,应比图名的字高小一号或二号(图5-0-3)。


  
  
   第5.0.4条    绘图所用的比例,应根据图样的用途与被绘对象的复杂程度,从表5-0-4中选用,并应优先选用表中的常用比例。
   第5.0.5条    一般情况下,一个图样应选用一种比例。根据专业制图的需要,同一图样可选用两种比例。  

第六章    符   号
  
                 第一节  剖切符号  
   第6.1.1条    剖面剖切符号:
    一、剖面的剖切符号,应由剖切位置线及剖视方向线组成,均应以粗实线绘制。剖切位置线的长度,宜为6~10mm;剖视方向线应垂直于剖切位置线,长度应短于剖切位置线,宜为4~6mm(图6-1-1)。绘图时,剖面剖切符号不宜与图面上的图线相接触。



    二、剖面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由左至右,由下至上连续编排,并应注写在剖视方向线的端部。
    三、需要转折的剖切位置线,在转折处如与其它图线发生混淆,应在转角的外侧加注与该符号相同的编号。
   第6.1.2条    断(截)面剖切符号;
    一、断(截)面的剖切符号,应只用剖切位置线表示;并应以粗实线绘制,长度宜为6~10mm。
    二、断(截)面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续编排,并应注写在剖切位置线的一侧;编号所在的一侧应为该断(截)面的剖视方向(图6-1-2)。



   第6.1.3条    剖面图或断面图,如与被剖切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可在剖切位置线的另一侧注明其所在图纸的图纸号,也可在图上集中说明。  

第二节    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  
   第6.2.1条    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或构件,如需另见详图,应以索引符号索引(图6-2-1a),索引符号的圆及直径均应以细实线绘制,圆的直径应为10mm。索引符号应按下列规定编写:
    一、索引出的详图,如与被索引的图样同在一张图纸内,应
在索引符号的上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的编号,并在下
半圆中间画一段水平细实线(图6-2-1b)。
    二、索引出的详图,如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应
在索引符号的下半圆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该详图所在图纸的图纸
号(图6-2-1c)。
    三、索引出的详图,如采用标准图,应在索引符号水平直径
的延长线上加注该标准图册的编号(图6-2-1d)。



   第6.2.2条    索引符号如用于索引剖面详图,应在被剖切的部位绘制剖切位置线,并应以引出线引出索引符号,引出线所在的一侧应为剖视方向。索引符号的编写同第6.2.1条的规定(图6-2-2a、b、c、d)。



   第6-2-3条    零件、钢筋、杆件、设备等的编号,应以直径为6mm的细实线圆表示,其编号应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编写(图6-2-3)。



   第6.2.4条    详图的位置和编号,应以详图符号表示,详图符号应以粗实线绘制,直径应为14mm。详图应按下列规定编号:
    一、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同在一张图纸内时,应在详图符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详图的编号(图6-2-4a)。
    二、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如不在同一张图纸内,可用细实线在详图符号内画一水平直径,在上半圆中注明详图编号,在下半圆中注明被索引图纸的图纸号(图6-2-4b)。也可用本条第一款的方法,不注被索引图纸的图纸号。


     
        第三节    引出线  
   第6.3.1条    引出线应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水平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30°、45°、60°、90°的直线,或经上述角度再折为水平的折线。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横线的上方(图6-3-1a),也可注写在横线的端部( 图6-3-1b)。索引详图的引出线,应对准索引符号的圆心(图6-3-1c)。
第三节    引出线  
   第6.3.1条    引出线应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水平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30°、45°、60°、90°的直线,或经上述角度再折为水平的折线。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横线的上方(图6-3-1a),也可注写在横线的端部( 图6-3-1b)。索引详图的引出线,应对准索引符号的圆心(图6-3-1c)。  
      
   第6.3.2条    同时引出几个相同部分的引出线,宜互相平行(图6-3-2a),也可画成集中于一点的放射线(图6-3-2b)。  
              
   第6-3-3条    多层构造或多层管道共用引出线,应通过被引出的各层。文字说明宜注写在横线的上方,也可注写在横线的端部,说明的顺序应由上至下,并应与被说明的层次相互一致;如层次为横向排列,则由上至下的说明顺序应与由左至右的层次相互一致(图6-3-3)。  
   
  

              第四节  其它符号  
   第6.4.1条    对称符号应按图6.4.1用细线绘制,平行线的长度宜为6~10mm,平行线的间距宜为2~3mm,平行线在对称线两侧的长度应相等。  
              
   第6.4.2条    连接符号应以折断线表示需连接的部位,应以折断线两端靠图样一侧的大写拉丁字母表示连接编号。两个被连接的图样,必须用相同的字母编号(图6-4-2)。
   第6.4.3条    指北针宜用细实线绘制,其形状如图6.4.3所示,圆的直径宜为24mm,指针尾部的宽度宜为3mm。需用较大直径绘制指北针时,指针尾部宽度宜为直径的1/8。  
      
  
  
第七章    定位轴线  
   第7.0.1条    定位轴线应用细点划线绘制。
   第7.0.2条    定位轴线,一般应编号,编号应注写在轴线端部的圆内。圆应用细实线绘制,直径应为8mm,详图上可增为10mm。定位轴线圆的圆心,应在定位轴线的延长线上或延长线的折线上。
   第7.0.3条    平面图上定位轴线的编号,宜标注在图样的下方与左侧。横向编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顺序编写,竖向编号应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图7-0-3)。  
     
   第7.0.4条    拉丁字母中的I、O、Z不得用为轴线编号。如字母数量不够使用,可增用双字母或单字母加数字注脚,如AA、BB、……YY或A1、B1……Y1。
   第7.0.5条    定位轴线也可采用分区编号(图7-0-5),编号的注写形式应为分区号—该区轴线号。  
   
   第7.0.6条    附加轴线的编号,应以分数表示,并应按下列规定编写:
    一、两根轴线之间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表示前一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号,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如:  

    二、1号轴线或A号轴线之前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01、0A分别表示位于1号轴线或A号轴线之前的轴线,如:  
   
   第7.0.7条    一个详图适用几根定位轴线时,应同时注明各有关轴线的编号(图7-0-7)。  
   
   第7.0.8条    通用详图的定位轴线,应只画圆,不注写轴线编号。  
  
第八章    常用建筑材料图例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8.1.1条    本标准只规定常用建筑材料的图例画法,对其尺度比例不作具体规定。使用时,应根据图样大小而定,并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图例线应间隔匀称,疏密适度,做到图例正确、表示清楚;
    二、同类材料不同品种使用同一图例时(如:混凝土、砖、石材、木材、金属等),应在图上附加必要的说明;
    三、两个相同的图例相接时,图例线宜错开或倾斜方向相反(图8-1-1a);  
   
    四、两个相邻的涂黑图例间,应留有空隙,其宽度不得小于0.7mm(图8-1-1b)。  
  
   第8.1.2条    下列情况可不画建筑材料图例,但应加文字说明:
    一、一张图纸内的图样,只用一种建筑材料时;
    二、图形小而无法画出建筑材料图例时。
   第8.1.3条    面积过大的建筑材料图例,可在断面轮廓线内,沿轮廓线局部表示(图8-1-3)。  
 
   第8.1.4条    使用本标准的图例中未包括的建筑材料,可自编图例,但自编的图例不得与本标准所列的图例重复;应在图纸上适当位置画出该材料图例,并加以说明。  
   
第二节  常用建筑材料图例  
   
   
   
   
        
      
第九章    图样画法  
                 第一节    投影法  
   第9.1.1条    房屋建筑的图样,应按直接正投影法绘制(图9-1-1)。  
   
     
   第9.1.2条    某些工程构造,当用直接正投影法绘制不易表达时,可用镜像投影法绘制。但应在图名后注写“镜像”二字(图9-1-2)。  
  
  

                第二节    图样布置  
   第9.2.1条    在同一张图纸上,如绘制几个图样时,图样的顺序,宜按主次关系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第9.2.2条    每个图样,一般均应标注图名,图名宜标注在图样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绘一粗横线,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使用详图符号作为图名时,符号下不画粗横线。
   第9.2.3条    分区绘制的建筑平面图,应绘制组合示意图,指出该区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各分区图样的分区部位及编号均应一致,并应与组合示意图一致。  
 
   第9.2.4条    同一工程不同专业的总平面图,在图纸上的布图方向均应一致;个体建(构)筑物平面图在图纸上的布图方向,必要时可与其在总平面图上的布图方向不一致,但必须标明方位;不同专业的个体建(构)筑物的平面图,在图纸上的布图方向均应一致。
   第9.2.5条    立面的某些部分,如与投影面不平行(如圆形、折线形、曲线形等),可将该部分展至与投影面平行,再以直接正投影法绘制,并应在图名后注写“展开”字样。  
  
  
                第三节  断面图与剖面图  
   第9.3.1条    断面图内只宜画出剖切面切到部分的图形;剖面图内除应画出断面图形外,还应画出沿投影方向看到的部分(图9-3-1)。  
 
   第9.3.2条    剖(断)面图,应按下列方法剖切后绘制:
    一、用一个剖切面剖切(图9-3-2a);
    二、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剖切面剖切(图9-3-2b);  
   
    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交的剖切面剖切(图9-3-2c)。用此法剖切时,应在剖面图的图名后加注“展开”字样。  
   
   第9.3.3条    分层剖切剖面图,应按层次以波浪线将各层隔开,波浪线不应与任何图线重合(图9-3-3)。  
   
   第9.3.4条    断面图宜按顺序依次排列(图9-3-4-a),杆件的断面图也可绘制在靠近杆件的端部处或中断处(图9-3-4b)。结构梁板断面图可画在结构布置图上(图9-3-4c)。  
   
   
  
                第四节  简化画法  
   第9.4.1条    构配件的对称图形,可只画该图形的一半,并画出对称符号(图9-4-1a)。也可稍超出图形的对称线,此时不宜画对称符号(图9-4-1b)。  
   
    对称的形体,需画剖(断)面图时,也可以对称符号为界,一半画外形图,一半画剖(断)面图。
   第9.4.2条    构配件内多个完全相同而连续排列的构造要素,可仅在两端或适当位置画出其完整形状,其余部分以中心线或中心线交点表示(图9-4-2a)。  
   
    如相同构造要素少于中心线交点,则其余部分应在相同构造要素位置的中心线交点处用小圆点表示(图9-4-2b)。
   第9.4.3条    较长的构件,如沿长度方向的形状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断开省略绘制,断开处应以折断线表示(图9-4-3)。  
   
   第9.4.4条    一个构配件,如绘制位置不够,可分成几个部分绘制,并应以连接符号表示相连。
   第9.4.5条    一个构配件,如与另一构配件仅部分不相同,该构配件可只画不同部分,但应在两个构配件的相同部分与不同部分的分界线处,分别绘制连接符号,两个连接符号应对准在同一线上(图9-4-5)。  
  
  
                第五节  轴测图  
   第9.5.1条    房屋建筑的轴测图,应采用下列轴测投影法绘制:
    一、正等轴测法(简称正等测);  
   
    二、正二等轴测法(简称正二测)  
   
    三、正面斜轴测法(包括斜等轴测和斜二轴测);  
   
    四、水平斜轴测法(包括水平斜等测和水平斜二测);  
   
   第9.5.2条    轴测图的轮廓线,可见轮廓线宜用中粗实线绘制,断面轮廓线宜用粗实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一般不绘出,必要时,可用细虚线绘出所需部分。
   第9.5.3条    轴测图的断面上应画出其材料图例线,图例线应按其断面所在坐标面的轴测方向绘制。如以45°斜线为材料图例线时,其画法见图9-5-3。  
   
   第9.5.4条    轴测图的线性尺寸,应标注在各自所在的坐标面内,尺寸线应与被注长度平行,尺寸界线应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尺寸数字的方向应平行于尺寸界线,如出现字头向下倾斜时,应将尺寸线断开,在尺寸线断开处水平方向注写尺寸数字。轴测图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小圆点(图9-5-4)。  
   
   第9.5.5条    轴测图中的圆直径尺寸,应标注在圆所在的坐标面内;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应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测轴。圆弧半径和小圆直径尺寸也可引出标注,但尺寸数字应注写在平行于轴测轴的引出线上(图9-5-5)。  
            
   第9.5.6条    轴测图的角度尺寸,应标注在该角所在的坐标面内,尺寸线应画成相应的椭圆弧。必要时,也可用适当的圆弧代替。尺寸数字应水平方向注写(图9-5-6)。  
   

                第十章  尺寸标注  
        第一节    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  
   第10.1.1条    图样上的尺寸,应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图10-1-1)。  
   
   第10.1.2条    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制,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开图样轮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必要时,图样轮廓线可用作尺寸界线(图10-1-2)。  
         
   第10.1.3条    尺寸线应用细实线绘制,应与被注长度平行,且不宜超出尺寸界线。任何图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
   第10.1.4条    尺寸起止符号一般应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角,长度宜为2~3mm。
    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表示。  
      
  
  
                第二节  尺寸数字  
   第10.2.1条    图样上的尺寸,应以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
   第10.2.2条    图样上的尺寸单位,除标高及总平面图以米为单位外,均必须以毫米为单位。
   第10.2.3条    尺寸数字的读数方向,应按图10-2-3a的规定注写。若尺寸数字在30°斜线区内,宜按图10-2-3b的形式注写。  
   
   第10-2-4条    尺寸数字应依据其读数方向注写在靠近尺寸线的上方中部,如没有足够的注写位置,最外边的尺寸数字可注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中间相邻的尺寸数字可错开注写,也可引出注写(图10-2-4)。  
   
第三节   尺寸的排列与布置  
   第10.3.1条    尺寸宜标注在图样轮廓线以外,不宜与图线、文字及符号等相交。
   第10.3.2条    图线不得穿过尺寸数字,不可避免时,应将尺寸数字处的图线断开(图10-3-2)。  
   
   第10.3.3条    互相平行的尺寸线,应从被注的图样轮廓线由近向远整齐排列,小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近,大尺寸应离轮廓线较远(图10-3-5)。
   第10.3.4条    图样轮廓线以外的尺寸线,距图样最外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m。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7~10mm,并应保持一致(图10-3-5)。
   第10.3.5条    总尺寸的尺寸界线,应靠近所指部位,中间的分尺寸的尺寸界线可稍短,但其长度应相等(图10-3-5)。  
   
   
第四节   半径、直径、球的尺寸标注  
   第10.4.1条    半径的尺寸线,应一端从圆心开始,另一端画箭头指至圆弧。半径数字前应加注半径符号“R”(图10-4-1)。  
   
   第10.4.2条    较小圆弧的半径,可按图10-4-2形式标注。  
   
   第10.4.3条    较大圆弧的半径,可按图10-4-3形式标注。
   第10.4.4条    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直径数字前,应加符号“&;Oslash;”。在圆内标注的直径尺寸线应通过圆心,两端画箭头指至圆弧(图10-4-4)。  
   
   第10.4.5条    较小圆的直径尺寸,可标注在圆外(图10-4-5)。  
  
   第10.4.6条    标注球的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R”。标注球的直径尺寸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S&;Oslash;”。注写方法与圆弧半径和圆直径的尺寸标注方法相同。  

第五节   角度、弧长、弦长的标注  
   第10.5.1条    角度的尺寸线,应以圆弧线表示。该圆弧的圆心应是该角的顶点,角的两个边为尺寸界线。角度的起止符号应以箭头表示,如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可用圆点代替。角度数字应水平方向注写(图10-5-1)。  
   
   第10.5.2条    标注圆弧的弧长时,尺寸线应以与该圆弧同心的圆弧线表示,尺寸界线应垂直于该圆弧的弦,起止符号应以箭头表示,弧长数字的上方应加注圆弧符号(图10-5-2)。
   第10.5.3条    标注圆弧的弦长时,尺寸线应以平行于该弦的直线表示,尺寸界线应垂直于该弦,起止符号应以中粗斜短线表示(图10-5-3)。  
  
  

第六节    薄板厚度、正方形、坡度、非圆曲线等尺寸标注  
   第10.6.1条    在薄板板面标注板厚尺寸时,应在厚度数字前加厚度符号“δ”(图10-6-1)。
   第10.6.2条    如需在正方形的侧面标注该正方形的尺寸,除可用“边长×边长”外,也可在边长数字前加正方形符号(图10-6-2)。  
   
  
   第10.6.3条    标注坡度时,在坡度数字下,应加注坡度符号(图10-6-3a、b),坡度符号的箭头,一般应指向下坡方向。
    坡度也可用直角三角形形式标注(图10-6-3c)。  
   
   第10.6.4条    外形为非圆曲线的构件,可用坐标形式标注尺寸(图10-6-4)。  
   
   第10.6.5条    复杂的图形,可用网格形式标注尺寸(图10-6-5)。  
  
第七节   尺寸的简化标注  
   第10.7.1条    杆件或管线的长度,在单线图(桁架简图、钢筋简图、管线图等)上,可直接将尺寸数字沿杆件或管线的一侧注写(图10-7-1)。  
   
   第10.7.2条    连续排列的等长尺寸,可用“个数×等长尺寸=总长”的形式标注(图10-7-2)。  
  
   第10.7.3条 构配件内的构造要素(如孔、槽等)如相同,可仅标法其中一个要素的尺寸(图10-7-3)。
   第10.7.4条    对称构配件采用对称省略画法时,该对称构配件的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符号,仅在尺寸线的一端画尺寸起止符号,尺寸数字应按整体全尺寸注写,其注写位置宜与对称符号对直(图10-7-4)。  
 
               
   第10.7.5条    两个构配件,如仅个别尺寸数字不同,可在同一图样中,将其中一个构配件的不同尺寸数字注写在括号内,该构配件的名称也应注写在相应的括号内(图10-7-5)。  
   
   第10.7.6条    数个构配件,如仅某些尺寸不同,这些有变化的尺寸数字,可用拉丁字母注写在同一图样中;另列表格写明其具体尺寸(图10-7-6)。  
  
  
     
附录一   复制图纸的折叠方法  
    一、折叠复制图纸时,应将图面折向外方,使图标露在外面。图纸可折叠成A4幅面的大小(210mm×297mm),装订的图纸也可折叠成A3幅面的大小(297mm×420mm)。
    二、折叠后需要装订成册的图纸,可采用附图1 — 1至附图1— 7的折叠方法。  
   
  
  
  
  
  
         附录二    圆形、折线形平面的轴线编号方法(示例)  
  
  
       

              附录三  名词解释  

  
   

              附录四  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1 12:56 , Processed in 0.02559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