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J111—87 (二)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0:1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四章 桥梁

  第一节 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第4.1.1条 桥墩桥台的抗震验算范围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桥墩桥台的抗震验算范围          表4.1.1









Ⅰ、Ⅱ级铁路

Ⅲ级铁路及Ⅰ级工企铁路

Ⅱ、Ⅲ级工企铁路


7

8

9

7

8

9

7

8


液化土及软土地基上的
特大桥、大中桥桥墩桥台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岩石、非液化土及非软土地基上的特大桥、大中桥

石砌、混凝土桥墩桥台

不验算

H>10m验算

H>5m验算

不验算

H>15m验算

H>10m验算

不验算

H>15m验算


钢筋混凝土桥墩桥台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注:H为桥墩桥台高度。桥墩高指桥墩顶至基础顶面高度;桥台高指桥台顶至基础顶面高度。

  第4.1.2条 桥梁抗震验算时,水平地震作用应只计算顺桥向或横桥向一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第4.1.3条 桥梁抗震验算的荷载,应为地震作用与表4.1.3所列的荷载进行最不利的组合。

  桥梁荷载                    表4.1.3





荷载分类

荷载名称


恒载

结构自重


土压力


静水压力及浮力


活荷载

活载重力


离心力


列车活载所产生的土压力  

  注①双线桥只考虑单线活荷载。

   ②验算桥墩桥台时,一律采用常水位设计。常水位包括地表水或地下水。

  第4.1.4条 抗震验算时,活荷载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Ⅰ、Ⅱ级铁路应分别按有车、无车进行计算。当桥上有车时,顺桥向不计活荷载引起的地震力,横桥向应只计50%活荷载引起的地震力且作用在轨顶以上2m处,活荷载垂直力均计100%。

  二、其余各级铁路的活荷载应只按无车情况进行计算。

  第4.1.5条 桥梁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础底面的合力偏心距e,应符合表4.1.5-1的规定。

  基础底面合力偏心距e     表4.1.5-1





地基土

e


未风化至风化颇重的硬质岩石

≤2.0ρ


上项以外的其它岩石

≤1.5ρ


基本承载力σo>200kPa的土层

≤1.2ρ


基本承载力σo≤200kPa的土层

≤1.0ρ  

  注:ρ为基础底面计算方向的核心半径。

  二、砌石及混凝土截面合力偏心距e,应符合表4.1.5-2的规定。

   砌石及混凝土截面合力偏心距e            表4.1.2-2





截面形状

e


矩形及其它形状

≤0.8S


圆形

≤0.7S  

  注:S为截面形心至最大压应力边缘的距离。

  三、配有小量钢筋的混凝土重力式桥墩桥台截面的偏心距可大于表4.1.5-2的规定值。配筋量应按强度计算确定,配筋率和裂缝开展度可不计算。

  四、建筑材料的容许应力的修正系数,应符合本规范表3.1.6-2的规定。

  五、滑动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1。

  六、倾覆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2。

  第4.1.6条 桥墩、拱桥的地震作用应采用反应谱理论计算。动力系数βj值应根据桥墩、拱桥的自振周期Τj及场地类别按图4.1.6确定。桥墩、拱桥的自振周期Τj应按本规范附录五计算。

  



  图4.1.6 动力系数β

  第4.1.7条 简支梁桥墩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桥墩各段的地震作用,应位于其质心。梁体的地震作用顺桥向应位于支座中心,横桥向应位于梁高的1/2处。

  二、桥墩的地震作用应计入地基变形的影响。

  三、水平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1.7)。

  



        (1)横桥向                   (2)顺桥向

  图4.1.7 桥墩地震荷载计算图式

  δ11——柔度系数。当基底或承台底作用单位水平力时,基础底面产生的水平位移(m/kN);岩石地基δ11=0;

  δ22——柔度系数。当基底或承台底作用单位弯矩时,基础底面产生的转角(rad/kN·m);岩石地基δ22=0;

  mb——桥墩顶处换算质点的质量(t)。顺桥向:mb=md;横桥向:mb=m1+md;

  md——桥墩顶梁体质量(t),等跨桥墩顺桥向、横桥向和不等跨桥墩横桥向均为相邻两孔梁及桥面质量之和的一半,不等跨桥墩顺桥向为较大一跨梁及桥面质量之和;

  ml——桥墩顶活荷载反力换算的质量(t),按本规范第4.1.4条规定计算;

  lb——mb质心距桥墩顶的高度(m);

  mi——桥墩第i段的质量(t)。

  FijE=ηc·Kh·βj·j·xijmi·g               (4.1.7-1)

  MfjE=ηc·Kh·βj·j·kfj·Jf·g              (4.1.7-2)

  式中FijE——j振型i点的水平地震力(kN);

    ηc——综合影响系数,当H1≤10m时,ηc=0.2;当H1≥60m时,ηc=0.5;当10m<H1<60m时,ηc值按直线内插。H1为桥墩顶至基础顶或一般冲刷线的高度;

    βj——j振型动力系数。按自振周期Tj,并按本规范第4.1.6条采用;

    j——j振型参与系数。并按下式计算:

  



  xij——j振型基础质心处的振型坐标;

  mf——基础的质量(t);

  xij——j振型在第i段桥墩质心处的振型坐标;

  MfjE——非岩石地基的基础或承台质心处j振型地震力矩(kN·m);

  kfj——j振型基础质心角变位的振型函数(1/m);

  Jf——基础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t·㎡)。

  四、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位移,一般可取前三个振型遇合,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iE——地震作用下,i点的作用效应弯矩、剪力或位移;

    SijE——在j振型地震作用下,i点的作用效应弯矩、剪力或位移。

  五、桥墩地震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可采用本规范附录四。

  第4.1.8条 计算非岩石地基基础的柔度系数δ11、δ22、δ12时,应计土的弹性抗力,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明挖、沉井基础底面的地基柔度系数

  1.置于非岩石地基上的基础(包括基础置于岩石风化层内利置于风化层面上)。

  



  



  



  2.明挖、沉井底面嵌入岩层内较浅的基础δ11=δ12=0

  



  式中bo——基础侧面土抗力的计算宽度(m),应按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明挖基础侧面土抗力的计算宽度应由基础的平均尺寸确定;

    m——非岩石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kN/

),可按表4.1.8采用;

  非岩石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    表4.1.8





序号

土的名称

m(kN/

)


1

流塑粘性土IL≥1,淤泥

3000~5000


2

软塑粘性土1>IL≥0.5,粉砂

5000~10000


3

硬塑粘性土0.5>IL≥0,细砂、中砂

10000~20000


4

半干硬的粘性土、粗砂

20000~30000


5

砾砂、角砾土、圆砾土、碎石土、卵石土

30000~80000


6

块石土、漂石土

80000~120000  

  注:IL为液性指数。

  h——基础底面位于地面以下或一般冲刷线以下的深度(m);

  Co——基础底面竖向地基系数(kN/),按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a——基础底面顺外力作用方向的基础长度(m);

  W——基础底截面抵抗矩();

  δ12——当基础底或承台底作用单位弯矩时,基础底面产生的水平位移(m/kN·m)。


  二、桩基础承台底面的地基柔度系数,应按现行《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方法计算。

  第4.1.9条 拱桥的抗震验算,应按顺桥向、横桥向分别进行。对于主拱抗弯刚度与桥面系抗弯刚度之比大于10的上承式单孔拱桥,可采用内力反应系数法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拱脚的剪力、弯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a=ηc·Kh·β1·V·mat·g                 (4.1.9-1)

  Ma=ηc·Kh·β1·m·mat·g·l                (4.1.9-2)

  式中Va——拱脚截面剪力(kN);

    Ma——拱脚截面弯矩(kN·m);

    ηc——综合影响系数。l≤20m时ηc=0.33;l≥80m时ηc=0.67;20m<l<80m时ηc按直线内插;

    β1——动力系数,应按本规范第4.1.6条规定确定;

    V——拱脚的剪力系数;

    m——拱脚的弯矩系数;

    mat——全桥计算质量(t),应按下式计算:

    mat=ma+mc+ml              (4.1.9-3)

    ma———拱圈质量(t);

    mc——拱上建筑质量(t);

    ml——拱上计算活荷载换算的质量(t),应按本规范第4.1.4条规定计算;

    l——拱桥跨度(m)。

  二、抗震验算时拱脚的剪力系数和弯矩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顺桥向对于板拱和助拱的内力系数,应按表4.1.9-1采用。

  顺桥向板拱和肋拱内力系数      表4.1.9-1





矢跨比f/l

1/3

1/4

1/5

1/6

1/7

1/8


m

0.046

0.031

0.024

0.019

0.016

0.014


V

0.29

0.22

0.17

0.14

0.12

0.11  

  注:f为拱桥矢高

  2.横桥向板拱的内力系数,应按表4.1.9-2采用,肋拱的内力系数,应按表4.1.9-3采用。

  横桥向板拱内力系数         表4.1.9-2









m

V


1/3

1/4

1/5

1/6

1/7

1/8


0

0.114

0.102

0.096

0.091

0.088

0.085

0.33


0.25

0.126

0.113

0.106

0.102

0.098

0.095

0.37


0.50

0.138

0.125

0.117

0.112

0.108

0.105

0.42


0.75

0.151

0.136

0.127

0.123

0.118

0.115

0.46  

  横桥向肋拱内力系数          4.1.9-3









m

V


1/3

1/4

1/5

1/6

1/7

1/8


0

0.108

0.090

0.083

0.078

0.077

0.076

0.37


0.25

0.113

0.094

0.085

0.080

0.078

0.077

0.37


0.50

0.117

0.097

0.088

0.083

0.080

0.079

0.37


0.75

0.122

0.100

0.091

0.085

0.083

0.080

0.37  

  注:本表



  三、横桥向双肋拱,拱脚每一根拱肋的剪力和弯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1=Va/2                  (4.1.9-4)

  



  式中V1——一根拱肋在拱脚的剪力(kN);

    M1——一根拱肋在拱脚的弯矩(kN·m);

    LS——空腹段弧长(m);

    N——半边空腹拱上建筑的节间数;

    a——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Sa——两根肋拱的中心距(m);

    I1——拱肋和横桥向变形有关的截面惯性矩(

);

    Is——横撑和横桥向变形有关的截面惯性矩(

)。

  第4.1.10条 梁式桥跨结构的实体桥墩,在常水位以下部分,水深超过5m时,应计入地震动水压力对桥墩的作用。当采用圆形或圆端形桥墩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1.10)。

  



  图4.1.10 圆形圆端形桥墩地震动水压力计算图式

  hw——常水位至基础顶面的高度(m)。

  一、水中墩高度hi处单位墩高的动水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FiwE——水中墩高度hi处单位墩高的动水压力(kN);

    mw——桥墩单位高度水的附加质量(t/m),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0<hi<0.8hw时,



    当0.8hw<hi<hw时,



    W——水的重力密度(kN/);

    A——以垂直于计算方向,桥墩hw/2处的截面宽度为直径的圆面积(㎡);

     1——桥墩计算方向的振型参与系数,并按下式计算:

    



    γ——墩身的重力密度(kN/);

    A1——桥墩高度H的1/2处的截面面积(㎡);

    β1——桥墩计算方向的动力系数,应按本规范第4.1.6条确定。其基本周期应按下式计算:

    



    E——墩身的弹性模量(kPa);

    Ip′——桥墩高度H的1/2处截面计算方向的惯性矩(

)。

  二、桥墩动水压力基础顶面的剪力、弯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Mo=0.604Vo·hw                          (4.1.10-7)

  式中Vo——基础顶面的剪力(kN);

    Mo——基础顶面的弯矩(KN·m)。

  第4.1.11条 验算支座部件、梁与支座间连接、墩台锚栓及橡胶支座支挡设施的抗震强度时,水平地震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顺桥向固定端的水平地震力

  FhE=1.5Kh·md·g- μRa                    (4.1.11-1)

  式中 μRa——活动支座摩阻力之和(kN),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μRa≤0.75Kh·md·g;

    FhE——固定端的水平地震力(kN);

    md——简支梁为一孔梁和桥面的质量(t);

    μ——活动支座的摩擦系数;钢辊轴、摇轴支座及盆式橡胶支座μ=0.05;板式弧形支座及板式橡胶支座μ=0.1~0.2;

    Ra——活动支座反力(kN)。

  二、横桥向由活动支座与固定支座共同承受。一个桥墩墩顶处的水平地震力

  FhE=1.5Kh·mb·g             (4.1.11-2)

  式中FhE——一个桥墩墩顶处的水平地震力(kN)。

  第4.1.12条 桥台的地震作用应采用静力法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计基础襟边上土柱及锥体填土的水平地震力。

  二、作用于桥台的地震主动土压力应按本规范第3.1.4条计算。着力点高度在计算截面以上计算高度的1/3处。计算桥台前地震土压力时,应根据地震角按下式进行修正。

  φE=φ+θ               (4.1.12)

  三、计算破坏棱体上列车活荷载产生的土压力时,不计入地震角。

  四、桥台身和上部建筑的水平地震力,应按本规范第3.1.5条规定计算,其中台高H为桥台顶面至基础顶面间的高度,基础水平地震作用沿桥台高度的增大系数ηi应取1。

  计算横向活荷载引起的地震力时,增大系数ηi值与桥台顶面相同。

  五、梁体质量的水平地震力,顺桥向应作用在支座中心;横桥向应作用在梁高的1/2处。

  六、计算桥台穿过液化土层的地震土压力时,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三的规定。凡力学指标不同的土层,应分层计算。
第二节 抗震措施

  第4.2.1条 桥孔宜按等跨布置。桥墩应避免承受斜向土压力,桥台宜用T形或U形。

  第4.2.2条 位于液化土或软土地基上的特大桥、大中桥应适当增加桥长,并应将桥台放在稳定的河岸上。在主河槽与河滩分界的地形突变处不宜设置桥墩,当难以避开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第4.2.3条 位于常年有水河流的液化土或软土地基上的特大桥、大中桥桥墩桥台应采用桩和沉井等深基础,且桩尖及沉井底埋入稳定土层内不应小于1~2m。当水平力较大时桩基桥台宜设置斜桩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第4.2.4条 特大桥、大中桥桥头路堤的地基为液化土或软土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时,在桥台尾后15m内的路堤基底下7m内的液化土或软土,应采取振密、砂桩、砂井、碎石桩、石灰桩、换填等加固措施。

  一、桥头路堤高度大于3m;

  二、设计烈度为8度或9度的Ⅰ、Ⅱ级铁路。

  第4.2.5条 当桥梁跨越断层带时,桥墩桥台基础不应设置在严重破碎带上。

  第4.2.6条 桥墩桥台的建筑材料,应按表4.2.6采用。无护面钢筋的混凝土桥墩桥台应减少施工缝。施工缝处必须设置接头钢筋。

  桥墩桥台的建筑材料              表4.2.6





设计烈度(度)

7

8

9


墩台高度H(m)

≤15

15~30

>30

≤10

10~20

>20

≤5

5~15

>15


材料名称

石砌体或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加护面钢筋

石砌体或
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加护面钢筋

混凝土

石砌体或
混凝土

混凝土加护面钢筋  

  第4.2.7条 采用明挖基础的桥台,当基础底面摩擦系数小于或等于0.25时,宜采用砂卵石换填,其厚度不应小于0.5m。桥台后沿线路方向的地面坡度大于1;5时,路堤基底应挖成台阶,其宽度不应小于1.5m。桥头路堤的填筑和桥墩桥台明挖基坑回填,应分层夯填密实,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0。

  第4.2.8条 桥梁一般应采用下列防止落梁的措施。

  一、简支梁应采取纵向梁端的连接或梁端纵向支挡。连续梁应在墩台上横隔板处设置支挡,并应对端横隔板作局部加强。钢筋混凝土梁还应加强每孔梁两片之间的连接。

  二、采用橡胶支座时,应设防移防震角钢,挡轨或道碴槽连接板等。其计算水平地震力应符合本规范第4.1.11条的规定。

  三、深水、高墩、大跨等修复困难的桥梁,墩台顶帽应适当加宽或设置消能设施。

  第4.2.9条 防止落梁措施可根据经验确定,当需要验算其结构强度时,除橡胶支座外,一个桥墩墩顶的水平地震力可按下式计算:

  FhE=Kh·md·g               (4.2.9)

  式中FhE——桥墩墩顶的水平地震力(kN);

    md——简支梁为一孔梁和桥面的质量(t)。

  第4.2.10条 设在稳定密实地基(如基岩、卵石等土层)常年无水河流上的重力式桥墩桥台,当设计烈度为7度,桥墩桥台高度H小于或等于10m,或当设计烈度为8度,桥墩桥台高度H小于或等于5m时,可不设防止落梁设施。

  第4.2.11条 位于液化土或软土地基上的小桥,可在桥墩、桥台基础间设置支撑或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河床,Ⅰ、Ⅱ级铁路还宜采取换填砂卵石、打桩等措施。

  第4.2.12条 装配式桥墩桥台的接头应适当加强,提高其整体性。

  第4.2.13条 Ⅰ、Ⅱ、Ⅲ级铁路及Ⅰ级工企铁路,在地震后可能形成泥石流的沟谷上,根据流域内地形地质情况,桥梁涵洞的孔径与净高均宜酌情加大。

  第4.2.14条 地震区的拱桥不应跨越断层。其桥墩桥台应设置在整体岩石或同一类土层上。

  第4.2.15条 地震区内在水文及结构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各式涵洞代替小桥。非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宜设置在路堤填土上。涵涸出入口应采用翼墙式。
第五章 隧道

  第一节 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

  第5.1.1条 隧道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隧道的抗震验算范围            表5.1.1









Ⅰ、Ⅱ、Ⅲ级铁路及Ⅰ级工企铁路

Ⅱ、Ⅲ级工企铁路


7

8

9

7

8


洞门墙及洞口挡土墙

不验算

验算

验算

不验算

验算


洞口、浅埋和偏压地段隧道衬砌

单线Ⅰ~Ⅲ类围岩

不验算

验算

验算

不验算

验算


双线Ⅰ、Ⅱ类围岩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双线Ⅲ、Ⅳ类围岩

不验算

验算

验算

不验算

验算


明洞

单线

不验算

验算

验算

不验算

验算


双线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验算  

  注:围岩分类按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5.1.2条 隧道的地震作用,应按静力法计算。验算隧道的结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时,地震作用应只与恒载和活荷载组合,其控制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隧道衬砌和明洞的结构强度,按破坏阶段验算时,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1.2的规定。

  结构构强度安全系数               表5.1.2









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

石砌体


混凝土或石砌体达到抗压极限强度



1.8

2.0


混凝土达到抗拉极限强度



2.5




钢筋达到计算强度或混凝土达到抗压或抗剪极限强度

1.5






混凝土达到抗拉极限强度(主拉应力)

1.8



   

  二、洞门墙、洞口挡土墙、半路堑拱形明洞外墙和棚式明洞边墙的稳定系数、偏心距及材料容许应力,应符合本规范第3.1.6条的规定。

  三、地基容许承载力的修正系数,应符合本规范第2.2.3条的规定。

  第5.1.3条 隧道衬砌和明洞上任一计算质点的水平地震力,应按下式计算:

  FihE=ηc·Khmig               (5.1.3)

  式中FihE——水平地震力(kN);

    ηc——综合影响系数,岩石地基的明洞应采用0.2,其他应采用0.25;

    mi——计算质点的建筑物质量或计算土柱质量(t)。

  第5.1.4条 地震土压力的计算,应按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执行。洞门墙和洞口挡土墙的水平地震力,应按本规范第3.1.5条的规定计算。
第二节 抗震措施

  第5.2.1条 地震区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应结合洞口段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并应采取控制路堑边坡和仰坡的开挖高度以及其他防止坍塌震害的措施。位于悬崖陡壁下的洞口,宜采取接明洞或其他防止落石的措施。

  第5.2.2条 隧道必须修建洞门,洞门形式宜采用翼墙式。洞门建筑材料可按表5.2.2选用。

  洞门建筑材料               表5.2.2









8

9


洞门端墙

单线

100号浆砌片石

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


双线

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

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


洞口挡土墙及翼墙

H≤10m

100号浆砌片石


H>10m

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  

  注:表中H为挡土墙和翼墙的高度。

  第5.2.3条 隧道的洞口、浅埋和偏压地段,应为抗震设防地段,其衬砌结构应予加强。当设计烈度为7度时,Ⅰ、Ⅱ类围岩的双线隧道;或当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时,Ⅰ~Ⅲ类围岩的单线隧和Ⅰ~Ⅳ类围岩的双线隧道,其设防段的长度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一般单线隧道的设防段长度不宜小于15m;双线隧道的设防段长度不宜小于25m。抗震设防地段的隧道宜采用带仰拱的曲墙式衬砌。

  第5.2.4条 抗震设防段的隧道衬砌和明洞的建筑材料,可按表5.2.4的规定选用。

  隧道衬砌和明洞的建筑材料             表5.2.4





隧道或明洞

围岩类别

材料种类


隧道衬砌

Ⅰ、Ⅱ

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


拱形明洞

Ⅰ~Ⅲ

拱圈用钢筋混凝土

设计烈度8度地震区,单压明洞外边墙用100号浆砌片石;其余边墙用片石混凝土、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Ⅳ类及以上

拱圈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棚式明洞

顶梁用钢筋混凝土

外支承结构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侧锚杆式边墙用混凝土,衡重式边墙,设计烈度8度地震区用100号浆砌片石,8度地震区用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  

  第5.2.5条 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时,在洞门端墙与衬砌环框间,端墙与洞口挡土墙或翼墙间的施工接缝处,应加设短钢筋或设置榫头等抗震连接措施。对耳墙式明洞的耳墙与拱部结构间的空隙,宜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回填密实。

  第5.2.6条 地震区的棚式明洞,应采取防止落梁的措施。当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时,不宜采用悬臂式棚洞。

  第5.2.7条 对浅埋、偏压以及位于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其衬砌背后应压注水泥砂浆。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1 10:47 , Processed in 0.02951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