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GB/T 4726—1984 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

[复制链接]

3142

主题

0

好友

534

积分

安评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贡献
0 个
金币
534 个
在线时间
42 小时
帖子
3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31 20:4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26—1984


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纤维增强塑料所用树脂浇铸体的剪切弹性模量、剪切比例极限、剪切强度  

和剪切应力—应变曲线。

2 试样

2.1 试样几何形状与尺寸如图所示(夹持部分形状与尺寸,允许随试验机夹头而变化)。

2.2 试样数量按GB 2567《树脂浇铸体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环境条件按GB 2567。

3.2 试验设备按GB 2567。采用的扭角变形仪的精度与镜式扭角仪相比误差不超过±1%。

3.3 加载速度取30~150kgf.cm/min(或20°~60°/min)。

4 试验步骤

4.1 试样制备参照GB 2567。

4.2 试样外观检查按GB 2567。

4.3 将合格试样编号,测量试样工作段内任意三处的直径(测量每处时应取正交的二个直径,  

其计算直径为二直径乘积之平方根,即D0.D90),取算术平均值。测量精度为0.02mm。

4.4 装卡试样,使试样中心轴线与夹头中心线对准。

4.5 在试样工作段内装扭角变形仪,施加初载(约55破坏载荷),检查测量系统使其工作正常。

4.6 安上防护罩,校正零点,记下初读数。

4.7 均勺连续加载,以一定的间隔载荷(或扭角)记录相应的扭角(或载荷),在比例极限内至少  

记录5次,比例极限至破坏至少记录8次。如果试验机备自动记录装置,则记录完全的扭矩—扭  

角曲线。

4.8 有明显内部缺陷或断在工作段以外的试样应予作废,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个时,应重做试  

验。

5 试验结果

5.1 表观剪切应力按式(1)计算:

                          16M

                     τe=--------…………………………………………………………(1)

                          π.D3

式中:τe—表观剪切应力,kgf/cm[2](MPa);

       M—扭矩,kgf.cm;

       D—试样直径,cm。

注:1MPa=1N/mm[2]≈10.2kgf/cm[2]。

5.2 剪切应变按式(2)计算:

                        φ·π·D

                     r=----------…………………………………………………………(2)

                         360L

式中:r—剪切应变;

    φ—试样上标距二端截面的相对转角,度;

     L—标距,cm。

5.3 剪切应力由式(3)确定:

                          τe-1

                   τ=-----------------…………………………………………………(3)

                        4(τe-rdτe/dr)

式中:τ—剪切应力,kgf/cm[2](MPa);

    dτe

   -----—表观剪切应力—应变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

     dr

5.4 绘制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图对读得的或自动记录下的扭矩—扭角曲线,按式(1)、(2)计  

算和绘制表观剪切应力—应变(τe-r)曲线,再对此曲线按式(3)进行修正,得到剪切应力—应  

变(τ-r)曲线,见附录A(补充件)。

5.5 剪切比例极限:在表观剪切应力—应变(τe-r)曲线上直线段的最大应力即剪切比例极限  

τp〔kgf/cm[2](MPa)〕。

5.6 剪切强度:按式(3)修正后剪切应力—应变(τ-r)曲线上的最大应力即剪切强度τB〔kgf  

/cm[2](MPa)〕。

5.7 剪切弹性模量按式(4)计算:

                            Δτ

                       G------------……………………………………………………(4)

                            Δr

式中:G—剪切弹性模量,kgf/cm[2](MPa);

  Δ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直线段上的应力增量,kgf/cm[2](MPa);

   Δr—相应于Δτ的应变增量。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按GB 2567。



                          附录A

                         作图法

                         (补充件)

A.1 作表观剪切应力—应变(τe-r)曲线(见图)。为保证曲线精度规定:剪切应力100kgf/cm[  

2]在纵坐标上应不小于2cm,剪切应变1%在横坐标上应不小于2cm。

A.2 在上述曲线图的曲线段上任取一点a1,通过点a1作曲线的切线交τ轴于A1,由图可得:

OA1=τe-rdτe/dr

A.3 在OA1上截点B1,使A1B1=OA1/4,自B1作平行于A1a1的线交a1点的纵坐标c1a1于b1点,c1b1  

即为对应于剪切应力—应变(τ-r)曲线的剪切应力τa1。

A.4 再在表现观剪切应力—应变(τ-r)曲线上取若干点ai,并按找b1点的方法确定若干bi点,  

点数i至少8个以上。连接b1……bi即成为剪切应力—应变(τ-r)曲线图。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由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上海玻璃钢研究所、高教部同济大学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征颖、杨永通。
                                    
                  
              
            
            
              
            
            
              源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2 11:45 , Processed in 0.02757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