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健康(二)

[复制链接]

195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安评小学一年级

Rank: 1

贡献
0 个
金币
21 个
在线时间
3 小时
帖子
2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5 08: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5.生产性振动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在生产过程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将其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一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局部振动为主,一些工种所受的振动以全身振动为主,有些工种作业同时受两种振动的作用。局部振动是生产中最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振动。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有:
(l)神经系统。表现为大脑皮层功能下降,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缩短,出现膝反射抑制甚至消失;植物神经系统营养障碍;皮肤感觉迟钝,触觉、温热觉、痛觉、振动觉功能下降。
(2)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病症。
(3)肌肉系统。有握力下降、肌肉萎缩、肌纤维颤动和疼痛等症状。
(4)骨组织。可引起骨和关节改变,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变形、骨硬化等病症。
(5)听觉器官。表现为听力损失和语言能力下降。
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神经和血管变化,出现足痛、易疲劳、腿部肌肉触痛。常引起脸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胃机能障碍、肠蠕动不正常等。
16.振动致病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l)频率和振幅。在振动的致病作用中,振动频率占有重要位置。低频大振幅振动,人以振摇和撞击而感受,引起内脏位置改变、血管痉挛、血压下降;高频小振幅振动,人以疼痛甚至的烧感而感受,主要作用于组织内的神经末梢。
(2)加速度和速度。振动的加速度和速度主要决定人体振动的感受程度。小振幅而频率较大时,速度是决定因素;大振幅而频率较小时,加速度起主要作用。
(3)环境。寒冷季节或寒冷的作业场所可增加局部振动病的发病率。噪声的同时存在可增加振动对听觉的有害影响。
(4)体位。站立时对垂直振动较敏感,卧位时对水平振动较敏感。立位操作时,如胸腹部紧贴振动源,则不良作用更为明显。
(5)时间。接触振动源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越大。
17.什么是振动病?振动清有何症状?
答:振动病是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引起的,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梢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振动病的主要表现为:手痛,夜间安静时加重;手指麻木、僵硬、走蚁感;振动感觉和痛觉障碍。另外还可出现四肢无力、关节痛、头痛、易疲劳、耳鸣、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等症状。
18.防止振动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答:为减轻振动对人的危害,要采取各种减少振动的措施。
对于局部振动的减振措施有:改革工艺法和设备。用液压机。焊接和高分子粘连工艺代替铆接工艺、用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用电弧气创代替风铲等可以大大减少振动的发生源2改革工作制度,令人专机;保持作业场所温度在16℃以上,合理使用减振个人用品;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限制作业人员日接损时间。
对全身振动的减振措施有:有可能产生较大振动设备的周围设置隔离地沟,衬以橡胶、软木等减振材料,以确保振动不能外传;对振动源采取减振,如用弹簧等减振阻尼器,减少振动的传递距离;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座椅加泡沫垫等,减弱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传来的振动。
另外,利用尼龙机件代替金属机件,可减低机器的振动;及时检修机器,可以防止因零件松动引起的振动,消除机器运行中的空气流和涡流等均可收到一定的减振效果。
19.什么是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有即些类型?
答: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按气象条件特点,高温作业可以分为:
(l)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即在作业环境中存在高气温、强热辐射,而湿度较低。多数高温作业均属于这种类型,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作业;机械工业中的铸造、轧钢、热处理。压延作业;轻工业中的陶瓷烧制、玻璃制造作业。另外,火力发电、砖瓦烧制,夏季露天作业如装卸、基建、田间劳动、行军等均属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即在作业环境中气温气湿很高,而热辐射不强烈。如在印染、洗衣、纺织、造纸、酸洗、电镀、屠宰等作业中,虽无强烈热辐射,但生产过程中放散出大量热蒸汽,再加上太阳辐射、机械转动发热及人体散热,可形成作业环境内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另外,在深井煤矿中,由于煤层产热、空气的压缩热以及水分的蒸发,也属于高温、高湿作业。
20.从事高温作业的工种有哪些?
答:高温作业几乎遍布于工业生产的所有行业,主要的高温作业工种有:
(1)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有色金属熔化、冻炼;
(2)轻工业中的造纸、玻璃、糖果食品、橡胶、塑料生产;
(3)建材工业中的砖瓦、耐火材料、水泥生产;
(4)化学工业中的氧化、合成、加热、催化化学反应、燃烧等过程;
(5)夏季露天作业,如行军、建筑、搬运、筑路、露天采矿、探矿、农业田间劳动、运输驾驶等;
(6)纺织工业中印染、缓丝等生产。
21.高温作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此范围,则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l)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运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4)神经系统。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22.什么是中暑?中暑有哪几种类型?
答:中暑是在高温、高湿或强辐射气象条件下发生的,以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
按发病机理,中暑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和热衰竭。通常的中毒一般为以上四种类型的综合征。
起病迅速、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多汗、皮肤湿冷,体温不高或稍高,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晕厥。
日射病是由于太阳辐射或强烈热辐射线直接作用于无防护的头部,披头部皮肤及颅骨吸收,使颅内组织受热,脑膜温度升高,脑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兴奋不安、意识丧失、体温略升、面部潮红。
23. 中号有何症状?如何抢救中暑病人?
答:中暑根据病症的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l)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日揭、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休息短时间内症状可消失。
(2)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尚有下列症状:体温在38℃以上,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血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脱离高温环境,轻症中暑可在4"5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出现突然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以上。
中暑的急救措施:
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应首先将患者移至明凉通风处休息,擦去汗液,给予适量的清凉含盐饮料,并可选服人丹、十滴水,避瘟丹、曹香正气儿,一般患者可逐渐恢复。
如有循环衰竭倾向,需立即给予对症治疗。
对于重症中暑,必须采取紧急措施,予以抢救。对高温昏迷者,治疗以迅速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或患热痉挛者,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防治休克为主。
24. 对车间内空气温度有何规定?
答:当室外实际出现的温度等于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车间内作业地带的空气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l)每小时散热量小于83.72kJ/m3(20kcal/m3)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2℃。
(2)每小时散热量为83.72kJ/m3(20kcal/m3)
418.6kJ/m3(100kcal/m3)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5  。
(3)每小时散热量大于 418.6kJ/m3(100Ic(lalxl’l)的车间,不得超过室外温度7℃。
25.防身陷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须采用综合性措施。主要措施包括:
(l)组织措施。包括三方面内容:
加强领导。是做好防暑降温的保障。企业领导要对防暑降温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并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国家卫生、劳动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应依据国家卫生标准及《防暑降温措施执行办法村企业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企业卫生和安技人员应及时推动本企业的防暑降温工作,人身前做好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及早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及安装和添置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教育职工遵守高温作业安全规程和卫生保健制度。
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高温下作业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可采取实行小换班。增加工作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等方法。休息地点应远离热源,应备有清凉饮料、风扇、洗澡设备等。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安装空调器或采取其他的防暑降温措施。
(2)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改革工艺过程。合理设计或改革生产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仪表控制,消除高温和热辐射对人的危害。工艺流程设计时,应尽可能将热源置于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将热源布置于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的通风厂房,应将热源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先通过操作者工作点,后经过热源。
隔热。以水隔热效果最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利用石棉、玻璃纤维等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敷热源也有较好的效果。
通风。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法,交换车间内外的空气。
(3)保健措施。主要包括:
供给含盐饮料。向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足量合乎卫生要求的含盐饮料,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盐分。
发放保健食品。高温环境下作业,能量消耗增加,应增加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摄人,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个人防护。高温作业的工作取应结实、耐热、宽大、便于操作,应按不同作业需要,及时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罩、隔热靴等。医疗预防。对高温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人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9 01:38 , Processed in 0.02716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