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起静电事故及分析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49 小时
帖子
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6 10:18: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两起静电事故及分析(1  
    1.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案例分析
    2002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我国安全工程专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
    (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有高位静电。
    (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到有效地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W-100-1。甲苯的闪点为4℃,(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易挥发,具有快速成流动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特性。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物料的温度是10℃左右,具备了闪燃和可燃条件。
    (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甲苯的爆炸极限为1.2%~7%V)。
    (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将物料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而后及时入地。加之,过滤布袋未能遮盖住转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在此具备了放电条件,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电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爆炸性混合气体。
    由上述两起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由静电引起的事故有三个因素:一是有大量电荷的积聚,这常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产生;二是有零电位点,这些地方易被忽视;三是周围有可燃性气体,很多化工原料的蒸气可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在生产中如果注意防止这三个因素同时具备,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静电的产生及防范措施(2  
    1.静电的产生
    当物料在管道中流动时,摩擦的机械能转化为静电能,物料与管道摩擦界面会形成电偶电层。随着液体的流动,会使液体成为带电液流。若物料的导电率小,绝缘性能好,则能良好地保持电能,静电在短时间内不能消除。如果管道足够长,则液流电流将趋近于一个稳定值,从防止物料静电的观点出发,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往往大于最大电流发生量IM
    2.静电基本防护措施
    (1)减少静电核产生:对接触起电的有关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最小。在生产工艺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量做到接触面积、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
    (2)使静电荷尽快对地泄漏:在存在静电引爆危险的场所,所有静电导体必须接地,金属体应与大地作通导性连接,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静电导体与大地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均不应大于106Ω,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0Ω。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对于带高电位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少量适宜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用具应予接地。
    (3)为消除静电非导体的静电,易采用高压电源式、感应式或放射源式等不同类型的静电消除器。
    (4)将带电体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同时屏蔽应可*接地。
    (5)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等。
    (6)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3.液体物料静电防护措施
    (1)控制烃类液体灌装时的流速:灌装铁路罐车时,液体在鹤管内的允许流速VD≤0.8;灌装汽车罐车时,液体在鹤管内的允许流速VD≤0.5V——烃类液体流速,m/sD——鹤管内经,m
    (2)在输送和罐装过程中,应防止液体的飞散喷溅,从底部或上部入灌的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T形等形状或另加导流板;或在上部灌装时,使液体沿侧壁缓慢下流。
    (3)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溶的第二项杂质如水等。并应尽量减少和排除槽底与管道中的积水。当管道内明显存在第二物项时,其流速应限制在1m/s内。
    (4)在贮存罐、罐车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5)当液体带电很高时,例如在精细过滤器的出口,可先通过缓和器后再输出进行灌装。带电液体在缓和器内停留的时间,一般可按缓和时间3倍来计算。
    (6)当设备在灌装、循环或搅拌等工作过程中,禁止进行取样、检尺或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工作后,需静置一段时间才允许进行操作。
已有 1 人评分贡献 收起 理由
safe1860 + 20

总评分: 贡献 + 2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6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13 小时
帖子
58
2#
发表于 2010-3-17 15:04:2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好友

-37

积分

乞丐

贡献
0 个
金币
-37 个
在线时间
1 小时
帖子
16
3#
发表于 2010-3-17 22:10:5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2 小时
帖子
5
4#
发表于 2010-3-24 14:26:5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6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6 个
在线时间
0 小时
帖子
5
5#
发表于 2010-3-24 18:10:35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学习了,多谢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0

好友

2802

积分

安评初中三年级

Rank: 4

贡献
0 个
金币
2273 个
在线时间
529 小时
帖子
1407
6#
发表于 2010-3-25 08:42:1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12 09:14 , Processed in 0.03255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