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安评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复制链接]

65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会员报到

贡献
0 个
金币
0 个
在线时间
0 小时
帖子
1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4 11:3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div><p>5 泵 站 </p><p>5.1 一般规定 </p></div><p align="left">5.1.1 排水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规模配置。 </p><p align="left">5.1.2 排水泵站宜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 </p><p align="left"><strong>5.1.3 抽送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strong><strong></strong></p><p align="left">5.1.4 排水泵站的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宜采取防腐蚀措施。 </p><p align="left">5.1.5 单独设置的泵站与居住房屋和公共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规划、消防和环保部门的要求。泵站的地面建筑物造型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做到适用、经济、美观,泵站内应绿化。 </p><p align="left">5.1.6 泵站室外地坪标高应按城镇防洪标准确定,并符合规划部门要求;泵房室内地坪应比室外地坪高0.2~0.3m;易受洪水淹没地区的泵站,其入口处设计地面标高应比设计洪水位高0.5m以上;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入口处设置闸槽等临时防洪措施。 </p><p align="left">5.1.7 雨水泵站应采用自灌式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自灌式泵站。 </p><p align="left">5.1.8 泵房宜有两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应能满足最大设备或部件的进出。 </p><p align="left"><strong>5.1.9 排水泵站供电应按二级负荷设计,特别重要地区的泵站,应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 </strong><strong></strong></p><p align="left">5.1.10 位于居民区和重要地段的污水、合流污水泵站,应设置除臭装置。 </p><p align="left"><strong>5 </strong><strong>.1.11 自然通风条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间应设机械送排风综合系统。 </strong><strong></strong></p><p align="left">5.1.12 经常有人管理的泵站内,应设隔声值班室并有通讯设施。对远离居民点的泵站,应根据需要适当设置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p><div><p>5.2 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p></div><p align="left">5.2.1 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 </p><p align="left">5.2.2 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当立交道路设有盲沟时,其渗流水量应单独计算。 </p><p align="left">5.2.3 合流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p><p align="left">1 泵站后设污水截流装置时,按公式(3.3.1)计算。 <br/>2 泵站前设污水截流装置时,雨水部分和污水部分分别按公式(5.2.3-1)和(5.2.3-2)计算。 </p><p align="left">1)雨水部分 </p><p align="left">Q<sub>p</sub>=Q<sub>s</sub>— n<sub>o</sub>Q<sub>dr</sub> (5.2.3-1) </p><p align="left">2)污水部分 </p><p align="left">Q<sub>p</sub> =(n<sub>o</sub> + 1)Q<sub>dr</sub>  (5.2.3-2) </p><p align="left">式中 Q<sub>p</sub>—— 泵站设计流量(m<sup>3</sup>/s); </p><p align="left">Q<sub>s</sub>—— 雨水设计流量(m<sup>3</sup>/s); </p><p align="left">Q<sub>dr</sub>——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m<sup>3</sup>/s); </p><p align="left">n<sub>o</sub>—— 截流倍数。 </p><p align="left">5.2.4 雨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受纳水体平均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确定。 </p><p align="left">5.2.5 污水泵和合流污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出水管渠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以及安全水头确定。 </p><div><p>5.3 集 水 池 </p></div><p align="left">5.3.1 集水池的容积,应根据设计流量、水泵能力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p><p align="left">1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 <br/>注:如水泵机组为自动控制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6次。 <br/>2 雨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 <br/>3 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br/>4 污泥泵房集水池的容积,应按一次排入的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计算确定。活性污泥泵房集水池的容积,应按排入的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计算确定。 </p><p align="left">5.3.2 大型合流污水输送泵站集水池的面积,应按管网系统中调压塔原理复核。 </p><p align="left">5.3.3 流入集水池的污水和雨水均应通过格栅。 </p><p align="left">5.3.4 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与进水管管顶相平。当设计进水管道为压力管时,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可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得使管道上游地面冒水。 </p><p align="left">5.3.5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进水管充满度计算。 </p><p align="left">5.3.6 集水池的设计最低水位,应满足所选水泵吸水头的要求。自灌式泵房尚应满足水泵叶轮浸没深度的要求。 </p><p align="left">5.3.7 泵房应采用正向进水,应考虑改善水泵吸水管的水力条件,减少滞流或涡流。 </p><p align="left">5.3.8 泵站集水池前,应设置闸门或闸槽;泵站宜设置事故排出口,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设置事故排出口应报有关部门批准。 </p><p align="left">5.3.9 雨水进水管沉砂量较多地区宜在雨水泵站集水池前设置沉砂设施和清砂设备。 </p><p align="left">5.3.10 集水池池底应设集水坑,倾向坑的坡度不宜小于10%。 </p><p align="left">5.3.11 集水池应设冲洗装置,宜设清泥设施。 </p><div><p>5.4 泵房设计 </p></div><p align="center"><strong>I 水泵配置 </strong></p><p align="left">5.4.1 水泵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流量和所需扬程等因素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p><p align="left">1 水泵宜选用同一型号,台数不应少于2台,不宜大于8台。当水量变化很大时,可配置不同规格的水泵,但不宜超过两种,或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或采用叶片可调式水泵。<br/>2 污水泵房和合流污水泵房应设备用泵,当工作泵台数不大于4台时,备用泵宜为l台。工作泵台数不小于5台时,备用泵宜为2台;潜水泵房备用泵为2台时,可现场备用1台,库存备用1台。雨水泵房可不设备用泵。立交道路的雨水泵房可视泵房重要性设置备用泵。 </p><p align="left">5.4.2 选用的水泵宜在满足设计扬程时在高效区运行;在最高工作扬程与最低工作扬程的整个工作范围内应能安全稳定运行。2台以上水泵并联运行合用一根出水管时,应根据水泵特性曲线和管路工作特性曲线验算单台水泵工况,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p><p align="left">5.4.3 多级串联的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应考虑级间调整的影响。 </p><p align="left">5.4.4 水泵吸水管设计流速宜为0.7~1.5m/s。出水管流速宜为0.8~2.5m/s。 </p><p align="left">5.4.5 非自灌式水泵应设引水设备,并均宜设备用。小型水泵可设底阀或真空引水设备。</p><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00000">Ⅱ 泵 房 </font></strong><p></p></div><p align="left">5.4.6 水泵布置宜采用单行排列。 </p><p align="left">5.4.7 主要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满足机电设备安装、运行和操作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p><p align="left">1 水泵机组基础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m。 <br/>2 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不宜小于1.2m。 <br/>3 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 <br/>4 配电箱前面通道宽度,低压配电时不宜小于1.5m,高压配电时不宜小于2.0m。当采用在配电箱后面检修时,后面距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0m。 <br/>5 有电动起重机的泵房内,应有吊运设备的通道。 </p><p align="left">5.4.8 泵房各层层高,应根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起吊装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因素确定。 </p><p align="left">5.4.9 泵房起重设备应根据需吊运的最重部件确定。起重量不大于3t,宜选用手动或电动葫芦;起重量大于3t,宜选用电动单梁或双梁起重机。 </p><p align="left">5.4.10 水泵机组基座,应按水泵要求配置,并应高出地坪0.1m以上。 </p><p align="left">5.4.11 水泵间与电动机间的层高差超过水泵技术性能中规定的轴长时,应设中间轴承和轴承支架,水泵油箱和填料函处应设操作平台等设施。操作平台工作宽度不应小于0.6m,并应设置栏杆。平台的设置应满足管理人员通行和不妨碍水泵装拆。 </p><p align="left">5.4.12 泵房内应有排除积水的设施。 </p><p align="left">5.4.13 泵房内地面敷设管道时,应根据需要设置跨越设施。若架空敷设时,不得跨越电气设备和阻碍通道,通行处的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2.0m。 </p><p align="left">5.4.14 当泵房为多层时,楼板应设吊物孔,其位置应在起吊设备的工作范围内。吊物孔尺寸应按需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每边放大0.2m以上。 </p><p align="left">5.4.15 潜水泵上方吊装孔盖板可视环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 </p><p align="left">5.4.16 水泵因冷却、润滑和密封等需要的冷却用水可接自泵站供水系统,其水量、水压、管路等应按设备要求设置。当冷却水量较大时,应考虑循环利用。 </p><p align="left"></p><div><p>5.5 出水设施 </p></div><p align="left">5.5.1 当2台或2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时,每台水泵的出水管上均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置止回阀。当污水泵出水管与压力管或压力井相连时,出水管上必须安装止回阀和闸阀等防倒流装置。雨水泵的出水管末端宜设防倒流装置,其上方宜考虑设置起吊设施。 </p><p align="left">5.5.2 出水压力井的盖板必须密封,所受压力由计算确定。水泵出水压力井必须设透气筒,筒高和断面根据计算确定。 </p><p align="left">5.5.3 敞开式出水井的井口高度,应满足水体最高水位时开泵形成的高水位,或水泵骤停时水位上升的高度。敞开部分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p><p align="left">5.5.4 合流污水泵站宜设试车水回流管,出水井通向河道一侧应安装出水闸门或考虑临时封堵措施。 </p><p align="left">5.5.5 雨水泵站出水口位置选择,应避让桥梁等水中构筑物,出水口和护坡结构不得影响航道,水流不得冲刷河道和影响航运安全,出口流速宜小于0.5m/s,并取得航运、水利等部门的同意。泵站出水口处应设警示装置。</p>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评论坛

手机版|Archiver|安全评价

GMT+8, 2025-5-9 22:05 , Processed in 0.02463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