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贡献
- 0 个
- 金币
- 534 个
- 在线时间
- 42 小时
- 帖子
- 3185
|
7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热量表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热量表出厂检验应由厂家的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并签署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3 型式检验
热量表在下列情况时须进行型式检验:
a) 当生产材料、工艺和产品结构有变化,影响到产品质量时;
b)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c)正常生产时,每三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7.4.组批与抽样
7.4.1热量表应成批提交检验,每批应由同一型号、同一工艺状态下生产的热量表组成。
7.4.2 尺寸验收的抽样及合格水平按GB2828的规定进行。
7.4.3 性能测试验收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测试项目应按表5的规定执行;
出厂检验应逐块表进行测试,所有项目合格时为合格;
型式检验应按GB/T2829的规定进行抽样和判断。
表5 检测项目表
序号
技术要求
对应条款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显示要求
5.2
√
√
2
强度和密封性
5.3.1
√
√
3
热量表准确度
5.3.2
√
√
4
计算器准确度
5.3.3
√
√
5
配对温度传感器准确度
5.3.4
√
√
6
流量传感器准确度
5.3.5
√
√
7
最大允许压力损失
5.3.6
×
√
8
电源要求
5.3.7
√
√
9
加速耐用性
5.4
×
√
10
安全要求
5.5
√
√
11
运输要求
5.6
×
√
12
计算器运行环境要求
5.7
×
√
表5中打√的表示要求检测的项目,打×的表示不要求检测的项目。
7.5 不合格规定
如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可以加倍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复验,如复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规定,则该批产品合格。如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8 标志、包装和贮存
8.1 产品标志
8.1.1 必须在流量传感器上用箭头标出水流方向。
8.1.2 每套热量表的标志可制成标牌,固定在表身明显位置上。
标牌应包括如下内容:
——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出厂编号;
——产品名称、型号、流量范围、温度范围、温差范围、压力等级、准确度等级;
——环境温度类别;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
8.2 产品包装
包装箱外按GB191的规定印刷向上、防潮、小心轻放标志。并标注厂址名称、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编号、净重和制造日期(或编号)。
箱内随机文件有:
——产品合格证;
——使用说明书;
——装箱单。
8.3 贮存环境条件
8.3.1 产品垫离地面至少30cm,距离四壁应不少于1m,距离采暖设备应不少于2m。
8.3.2 仓库的环境条件规定
环境A类:+5℃~+55℃;
环境B类: -25℃~+55℃;
相对湿度:小于80%;
仓库内应无酸、碱、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物品和其它具有腐蚀性的气体及物品。
应防止强烈电磁场作用和阳光直射。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水的密度和焓值表
A1 当工作压力≤1.0MPa时,水的密度和焓值应采用表A1。
表A1 P=0.6000MPa,温度为1℃—150℃时水的密度和焓值表
温度(℃)
密度 (kg/ m3)
焓 (kJ/kg)
温度(℃)
密度 (kg/ m3)
焓 (kJ/kg)
温度(℃)
密度 (kg/ m3)
焓 (kJ/kg)
1
1000.2
4.7841
51
987.80
214.03
101
957.86
423.76
2
1000.2
8.9963
52
987.33
218.21
102
957.14
427.97
3
1000.2
13.206
53
986.87
222.39
103
956.41
432.19
4
1000.2
17.412
54
986.39
226.57
104
955.67
436.41
5
1000.2
21.616
55
985.91
230.75
105
954.93
440.63
6
1000.2
25.818
56
985.42
234.94
106
954.19
444.85
7
1000.1
30.018
57
984.93
239.12
107
953.44
449.07
8
1000.1
34.215
58
984.43
243.30
108
952.69
453.30
9
1000.0
38.411
59
983.93
247.48
109
951.93
457.52
10
999.94
42.605
60
983.41
251.67
110
951.17
461.75
11
999.84
46.798
61
982.90
255.85
111
950.40
465.98
12
999.74
50.989
62
982.37
260.04
112
949.63
470.20
13
999.61
55.178
63
981.84
264.22
113
948.86
474.44
14
999.48
59.367
64
981.31
268.41
114
948.08
478.67
15
999.34
63.554
65
980.77
272.59
115
947.29
482.90
16
999.18
67.740
66
980.22
276.78
116
946.51
487.14
17
999.01
71.926
67
979.67
280.97
117
945.71
491.37
18
998.83
76.110
68
979.12
285.15
118
944.92
495.61
19
998.64
80.294
69
978.55
289.34
119
944.11
499.85
20
998.44
84.476
70
977.98
293.53
120
943.31
504.09
21
998.22
88.659
71
977.41
297.72
121
942.50
508.34
22
998.00
92.840
72
976.83
301.91
122
941.68
512.58
23
997.77
97.021
73
976.25
306.10
123
940.86
516.83
24
997.52
101.20
74
975.66
310.29
124
940.04
521.08
25
997.27
105.38
75
975.06
314.48
125
939.21
525.33
26
997.01
109.56
76
974.46
318.68
126
938.38
529.58
27
996.74
113.74
77
973.86
322.87
127
937.54
533.83
28
996.46
117.92
78
973.25
327.06
128
936.70
538.09
29
996.17
122.10
79
972.63
331.26
129
935.86
542.35
30
995.87
126.28
80
972.01
335.45
130
935.01
546.61
31
995.56
130.46
81
971.39
339.65
131
934.15
550.87
32
995.25
134.63
82
970.76
343.85
132
933.29
555.13
33
994.93
138.81
83
970.12
348.04
133
932.43
559.40
34
994.59
142.99
84
969.48
352.24
134
931.56
563.67
35
994.25
147.17
85
968.84
356.44
135
930.69
567.93
续表A1
36
993.91
151.35
86
968.19
360.64
136
929.81
572.21
37
993.55
155.52
87
967.53
364.84
137
928.93
576.48
38
993.19
159.70
88
966.87
369.04
138
928.05
580.76
39
992.81
163.88
89
966.21
373.25
139
927.16
585.04
40
992.44
168.06
90
965.54
377.45
140
926.26
589.32
41
992.05
172.24
91
964.86
381.65
141
925.37
593.60
42
991.65
176.41
92
964.18
385.86
142
924.46
597.88
43
991.25
180.59
93
963.50
390.07
143
923.56
602.17
44
990.85
184.77
94
962.81
394.27
144
922.64
606.46
45
990.43
188.95
95
962.12
398.48
145
921.73
610.76
46
990.01
193.13
96
961.42
402.69
146
920.81
615.05
47
989.58
197.31
97
960.72
406.90
147
919.88
619.35
48
989.14
201.49
98
960.01
411.11
148
918.95
623.65
49
988.70
205.67
99
959.30
415.33
149
918.02
627.95
50
988.25
209.85
100
958.58
419.54
150
917.08
632.26
A2 当工作压力>1.0MPa,且≤2.5MPa时,水的密度和焓值应采用表A2。
表A2 当P=1.6000MPa时,温度为1℃—150℃水的密度和焓值表
温度 (℃)
密度 (kg/ m3)
焓(kJ/kg)
温度 (℃)
密度 (kg/ m3)
焓(kJ/kg)
温度 (℃)
密度 (kg/ m3)
焓(kJ/kg)
1
1000.7
5.7964
51
988.23
214.89
101
958.33
424.51
2
1000.7
10.004
52
987.77
219.07
102
957.61
428.72
3
1000.7
14.209
53
987.30
223.25
103
956.88
432.93
4
1000.7
18.411
54
986.83
227.42
104
956.15
437.15
5
1000.7
22.611
55
986.35
231.60
105
955.41
441.37
6
1000.7
26.808
56
985.86
235.78
106
954.67
445.59
7
1000.6
31.004
57
985.37
239.96
107
953.92
449.81
8
1000.6
35.197
58
984.87
244.14
108
953.17
454.03
9
1000.5
39.389
59
984.36
248.33
109
952.41
458.25
10
1000.4
43.579
60
983.85
252.51
110
951.65
462.48
11
1000.3
47.768
61
983.33
256.69
111
950.89
466.70
12
1000.2
51.956
62
982.81
260.87
112
950.12
470.93
13
1000.1
56.142
63
982.28
265.05
113
949.34
475.16
14
999.95
60.327
64
981.75
269.24
114
948.57
479.39
15
999.80
64.511
65
981.21
273.42
115
947.78
483.62
16
999.64
68.693
66
980.66
277.61
116
947.00
487.85
17
999.47
72.875
67
980.11
281.79
117
946.21
492.08
18
999.29
77.057
68
979.55
285.98
118
945.41
496.32
19
999.10
81.237
69
978.99
290.16
119
944.61
500.56
20
998.89
85.417
70
978.43
294.35
120
943.81
504.80
续表A2
21
998.68
89.596
71
977.85
298.54
121
943.00
509.04
22
998.45
93.774
72
977.27
302.72
122
942.19
513.28
23
998.22
97.952
73
976.69
306.91
123
941.37
517.52
24
997.98
102.13
74
976.10
311.10
124
940.55
521.77
25
997.72
106.31
75
975.51
315.29
125
939.72
526.02
26
997.46
110.48
76
974.91
319.48
126
938.89
530.27
27
997.19
114.66
77
974.30
323.67
127
938.06
534.52
28
996.91
118.84
78
973.70
327.86
128
937.22
538.77
29
996.62
123.01
79
973.08
332.06
129
936.37
543.03
30
996.32
127.19
80
972.46
336.25
130
935.52
547.28
31
996.01
131.36
81
971.84
340.44
131
934.67
551.54
32
995.69
135.54
82
971.21
344.64
132
933.82
555.80
33
995.37
139.72
83
970.57
348.83
133
932.95
560.07
34
995.04
143.89
84
969.93
353.03
134
932.09
564.33
35
994.69
148.07
85
969.29
357.23
135
931.22
568.60
36
994.35
152.24
86
968.64
361.42
136
930.35
572.87
37
993.99
156.42
87
967.99
365.62
137
929.47
577.14
38
993.62
160.59
88
967.33
369.82
138
928.58
581.41
39
993.25
164.77
89
966.66
374.02
139
927.70
585.69
40
992.87
168.94
90
965.99
378.22
140
926.81
589.96
41
992.49
173.12
91
965.32
382.43
141
925.91
594.24
42
992.09
177.30
92
964.64
386.63
142
925.01
598.53
43
991.69
181.47
93
963.96
390.83
143
924.10
602.81
44
991.28
185.65
94
963.27
395.04
144
923.19
607.10
45
990.87
189.82
95
962.58
399.24
145
922.28
611.39
46
990.44
194.00
96
961.88
403.45
146
921.36
615.68
47
990.02
198.18
97
961.18
407.66
147
920.44
619.97
48
989.58
202.36
98
960.48
411.87
148
919.51
624.27
49
989.14
206.53
99
959.77
416.08
149
918.58
628.57
50
988.69
210.71
100
959.05
420.29
150
917.65
632.87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B1 结构
用于管道公称直径小于DN250的温度传感器,有三种不同的结构。
B1.1 直接插入管道的短探头,型号DS,结构尺寸见图B1,非标准数据见图B5。DS型探头必须用固定连接的引线电缆。
B1.2 直接插入管道的长探头,型号DL,结构尺寸见图B2,非标准数据见图B6和B8。
B1.3 探头插在套管中,套管固定在管道上的长探头,型号PL,结构尺寸见图B3,非标准数据见图B9和B10。使用PL探头配用的套管,穿入管道内,在管壁外面焊接,或焊接一个接头(见图B11a和B11b)。此套管可与相应的插入深度的长探头交换。尺寸见图B4。
直接插入的探头保护管和插入探头的套管必须用导热率良好,而且坚固、耐磨的材料制造。
B2 安装规定
B2.1 管道公称直径为DN15、DN20、DN25时,必须选用DS型的探头。见图B13-a。
DS型要垂直于流动方向安装。探头内的测温元件必须超过管道的中心位置。探头可直接插入球阀中。见图B7。
B2.2 管道公称直径≤DN50且﹥DN25时,应选用DL型探头:①在管弯头中安装见图B13-b。②在直管道的斜向安装见图B13-c。
DL型探头内的测温元件应超过管道的中心,使探头的尖对着弯管中流动方向(见图B13-b)。需使用焊接接头(见图B11b)。或者安装成与流动方向成45°角的方式,应使探头尖迎着流动方向(见图B13-c)。
B2.3 管道公称直径DN65以上至DN250时,应采用DL型探头,或者加套管的PL型探头。DL型探头可以垂直于流动方向安装(图B13-d),需使用焊接接头(见图B11a)。
B3 探头引线电缆
B3.1 探头的引线电缆一般由制造厂配套提供。已匹配成对的温度传感器,所采用的电缆导体截面和长度都必须相同。
B3.2 使用探头采用两线制技术时。其电缆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Pt100探头导线允许的最大长度:
导线截面积(mm2) 最大长度(m)
0.22 2.5
0.50 5.0
0.75 7.5
1.50 15.0
对于Pt100探头,导线的电阻不高于2×0.2欧姆时,信号导线的长度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具有较高电阻的探头,其导线最大长度可按比例增长。
B4 配对测量误差及其他规定
B4.1 每一只温度传感器应符合JB/T8622-1997标准的B级或A级,而且必须进行配对。配对时在三个温度点上进行测量(温度选择范围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配对温度传感器的误差限应满足本标准5.3.4条的规定。
B4.2 设计制作的套管材料、结构,温度偏差应不超过0.1K。
B4.3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应符合JB/T8622-1997的规定,所有的检测完成后,应提供每一对(每只)温度传感器的测试数据报告。
B4.4 配对温度传感器标牌应标出以下内容
——型号标记;
——安装位置;
——配对标记;
——供货商名称。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流量传感器的准确度试验
C1 流量标准装置
流量标准装置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准确度不应超过流量传感器误差限值的1/5。
该流量装置应输出标准的流量信号。
C2 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 kPa-106kPa
C3 流量传感器校验水温
出厂检验:常温水;
型式检验:(85±5)℃。
C4 流量测试范围
出厂检验:三个检测点为:1.1qmin、0.1qp、qp。
型式检验:六个检测点为:1.1qmin、0.1qp、0.3qp、0.5qp、qp、0.9qmax。
C5 示值检定
C5.1 流量传感器预热不少于30min。
C5.2 准确度试验每个点测量1次。
C5.3 测量、记录流量标准装置的读数qsi和流量传感器有效读数qi完成一次测量。
C6 试验结果的计算
C6.1 流量传感器第i个检测点的相对误差Ei按式(C1)计算。
E = ×100%……………….(C1)
式中:qi——第i个点流量传感器的读数,(i=1,2…n);
qsi——第i个点的标准装置读数。
将qsi代入5.3.5条的公式并最大误差限不超过5%时,得出该流量传感器的误差限曲线。而实测传感器的相对误差线Ei在上述标准装置的误差界限内为合格;若有不合格点,需重复检测两次,两次均合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温度传感器的准确度试验
D1 温度标准装置
温度标准装置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配对检测时准确度不应超过配对温度传感器误差限的1/5。该装置应输出标准的温度信号。
D2 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 kPa -106kPa。
D3 温度传感器的测点必须在以下温度范围选三个检测点,其高、中、低应在热量表温度范围内均布选择。
(5±3)℃、(40±5)℃、(70±5)℃、(90±5)℃、(120±5)℃、(150±5)℃,所选的温度值必须在供货商提供的温度范围内。
D4 示值检定
D4.1 将温度传感器预热不少于30min。
D4.2 准确度检测每个点测量3次。
D4.3 一次测量包括:测量、记录温度标准装置的读数tsij和温度传感器有效读数tij。
D5 试验结果的计算
D5.1 温度传感器第i个检测点第j次的基本误差Rij按式(D1)计算;第i个检定点的基本误差Ri按式(D2)计算;温度传感器的基本误差R按(D3)计算。
Rij=tij-tsij…………………………………………………(D1)
式中:tij——第i个点第j次的温度传感器的读数(i=1,2…n),(j=1,2……m);
tsij——第i个点第j次的标准装置读数值。
R = ………………………………………………(D2)
R=(R )max ………………………………………………(D3)
式中:(Ri)max是试验中R 误差的最大值,R应满足B4.1条A级或B级的要求。
D5.2 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误差
测量计算温度标准装置温差 和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有效读数 。并按(D4)计算相对误差Eij;
E = …………………………(D4)
式中: ——第i个检测点第j次的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i=1,2……n);(j=1,2……m);
——第i个检测点第j次的标准装置温差读数值。
按(D5)计算: = ……………………………………… (D5)
将 计算结果代入5.3.4条公式(7),得出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误差限曲线E =f( )
第i点的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误差E 按公式(D6)计算。
E = ………………………………………………(D6)
各点的E 值在E =f( )界限曲线内为合格,若有点不合格,该点需要再重复检测2次,2次均合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附录E
(标准的附录)
计算器的准确度试验
E1 电信号标准装置
电信号标准装置应有有效的检定证书,并满足6.2.3条的要求。
E2 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 kPa -106kPa
E3 计算器检测应在下列模拟温度下进行:
a)回水温度=(tmin 5)℃,温差为 ℃、5℃、20℃三个温差点测试;
a) 进水温度=(tmax-5)℃,温差为10℃、20℃、 ℃三个温差点测试;
b) 模拟水流量为qmin至qmax范围内任一点流量。
E4 示值检定
E4.1 将计算器预热不少于30min。
E4.2 准确度测量每个点测量3次。
E4.3 一次测量包括测量、记录电信号标准装置的读数csij和计算器有效读数cij。
E5 试验结果的计算
计算器第i个试验点的第j次的基本误差Eij按式(E1)计算;第i个检定点的基本误差Ei按式(E2)计算。第i个检测点的标准装置的标准值按(E3)式计算。
E = ………………………………………(E1)
式中:cij——第i个点第j次的计算器的读数(i=1,2…n);(j=1,2……m);
csij——第i个点第j次的标准装置读数值。
E = ………………………………………………(E2)
C = …………………………………………… (E3)
将c 逐个点代入5.3.3条公式(6),得出计算器误差限曲线,而Ei全部的值应
在这个误差界限曲线内,若有一点不合格,该点应重复检测2次,2次均合格为产品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热量表的准确度试验与计算
F1 热量表整体测量装置
热量表整体测量装置除满足6.2.1条外,还应是直接显示热量值的标准装置。
F2 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 Kpa。
F3 测量范围
整体测量应在下列三条规定下,每条选择一点,测量一次。整体测量水温,出厂检验为常温水,型式检验为(85±5)℃。
a) Δtmin≤Δt≤1.2Δtmin、0.9qp≤q≤qp;
b) 10℃≤Δt≤20℃ 、0.1 qp≤q≤0.11qp;
c) (Δtmax-5)℃≤Δt≤Δtmax、qmin≤q≤1.1qmin。
F4 热量表进行分部测量时,总误差界限为流量传感器误差限、配对温度传感器误差限、计算器误差限的算术和(绝对值之和)。
如:第3级热量表总误差限曲线是下列三公式值的算术和。
E = (3 0.05 ) q 为标准装置读数;
E = (0.5 3 ) 为标准装置读数;
E = (0.5 ) 为标准模拟值。
F5 热量表实际检测误差为流量传感器实际误差Eqi、配对温度传感器实际误差Eti、计算 器实际误差Eci的算术和。
如:Eqi为公式(C1)的计算值;
Eti为公式(D6)的计算值;
Eci为公式(E2)的计算值。
三者的算术和在F4条的总误差限曲线内为合格。
附录G
(提示的附录)
数据通讯接口和预付费装置
G1 数据通讯接口
G1.1 有数据通讯接口的热量表,接口规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G1.2 数据通讯接口技术要求
通讯参数应有热量、流量、累积流量、累积工作时间和供回水温度。
接口形式按国家现行标准或供求双方协定。
G2 预付费装置组成
G2.1 预付费控制阀门
控制阀门用于及时切断水流,停止供热或控制供热量。控制阀门工作必须可靠。
G2.2 预付费输入接口
用于输入预购热量。当采用IC卡作为预付费存储媒体时,IC卡应符合相关标准。
G3 预付费控制装置功能
G3.1 提示功能
应具有工作电源欠压、预付费将用完、错误或非法操作等提示功能。
G3.2 预付费及用热控制功能
当预购热量为零时,能自动控制供热阀门,输入预购量后能自动恢复正常供热。
G3.3 预购热量累积功能
每次输入的预购热量与表内的剩余预购热量能累加。
G3.4 工作电源欠压保护功能
当表内电源电压低于设计欠压值时,能给出明确提示,并自动控制供热。恢复电源后能恢复正常供热。
G3.5 余量不足提示功能
当表内剩余预购热量达到或低于预设提示值时,应能给出明确提示。
源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