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贡献
- 0 个
- 金币
- 534 个
- 在线时间
- 42 小时
- 帖子
- 3185
|
1.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705
CAS号
88-06-2
中文名称
2,4,6-三氯酚
英文名称
2,4,6-Trichlorophenol
别 名
2,4,6-三氯苯酚
分子式
C6H3Cl3O;HOC6H2Cl3
外观与性状
无色针状结晶或黄色固体,有强烈的苯酚气味
分子量
197.44
蒸汽压
0.133kPa/76.5℃ 闪点:99℃
熔 点
68℃ 沸点:246℃
溶解性
溶于水,易溶于醇、醚、氯仿、甘油、石油醚、二硫化碳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4901(75/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中间体、杀菌剂、防腐剂,也用作聚酯纤维的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820mg/kg(大鼠经口);270mg/kg(大鼠腹腔);人经口500mg/kg,最小致死剂量。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29000mg/kg(78周,间断)致癌阳性。
污染来源:2,4,6-三氯苯酚可用作杀菌剂、防腐剂、脱叶剂。用于有机合成,在造纸厂、印染行业使用较多。在这些行业中使用的2,4,6-三氯酚在意外事故或贮运过程中均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有腐蚀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4.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色谱/质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和废水
水中的测定:样品用氯甲烷萃取后,再用火焰离子化或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测定(EPA604法)或者采用色质联用仪测定(EPA625法)
5.
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8)
环境空气中基本安全浓度
3μg/m3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Ⅲ类水域)
0.0012mg/L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6mg/L
二级:0.8mg/L
三级:1.0mg/L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001~0.0016mg/m3
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小心扫起,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2,4,6-三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2,4,6-三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2,4,6-三氯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2,4,6-三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2,4,6-三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2,4,6-三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他燃烧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光气生成。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
|